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罗筱晓
《工人日报》(2023年07月21日 05版)
正值暑假,在全国各地,年度大戏“手机争夺战”正在不同的家长与孩子间展开着。这其中,农村片区的“战况”又尤其激烈。
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中有不少留守青少年。对这一群体来说,到了暑假,学校和老师的约束暂时消失,家中充当“家长”角色的祖辈在管理时往往有心无力;就算是“小候鸟”进了城,父母大多数时间也要忙工作。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实现“手机自由”并不困难。据媒体报道,部分农村青少年假期每天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10小时。
当代青少年对手机“不可自拔”,一来是手机及诸多APP的设计本身容易让人着迷;二来孩子有爱玩、爱捣鼓新鲜事物的天性;第三身处同学群体中,当别人每天谈论手机中的事物时,很难有孩子能忍住“不跟风”。而对于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而言,父母长时间的缺位、课余生活的单调,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对手机的依恋。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互联网,当今社会是难以正常运转的。由此可见,“手机争夺战”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或习惯养成问题,而是演变成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地与网络共处”。
共处意味着要接触,因此简单粗暴地“没收手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校,教育者可以为青少年制定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网络及电子产品的利与弊,了解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异与同;在家里,即使是因工作原因要长期离家,父母也可以利用有限的陪伴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手机使用规范,明确“玩手机”的条件,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监督、提醒。
不同于城市,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假期培训班、课外兴趣班来占据孩子们的时间。不过,这并不代表农村在“手机争夺战”中就无计可施。无论是依托学校开展假期托管服务,还是以村为单位建设阅览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组织文体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青少年正值最可雕塑的年龄,就算条件简陋、资源有限,只要有人用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虚拟空间的“诱惑力”自然就会明显下降。
此外,要为包括留守青少年在内的所有未成年人建立绿色的网络和电子产品使用环境,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相关互联网平台、科技企业的有效作为。说到底,只有多元力量协调,如今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手机才能转变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工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