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枚诗赞桃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01: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胡建新 /文

中国古代著名的仙凡相恋故事“刘阮天台遇仙”发生在天台山桃源,即天台县白鹤镇东北部。桃源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据史料记载,清代袁枚曾三游天台山,分别在66岁、76岁和78岁时,他的足迹到过华顶、石梁、万年寺等名胜古迹,写下许多诗篇。当然,他多次到过桃源。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任江宁知县。中年以后,去职居家,绝意仕宦。他是清代中叶思想解放的文学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旅行家、美食家。袁枚辞官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出山去陕西做官不到一年外,在金陵(今南京)小仓山下的随园差不多住了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或往返于江浙,或出游名山。

袁枚既享高寿,又勤著述,所作极富,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九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小仓山房尺牍》十卷,另有文言小说《子不语》(一名《新齐谐》)及杂著《随园随笔》《随园食单》等。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游学,是一个有趣的性情中人。他在最后的十几年,几乎都在旅途中度过。甚至到了80岁高龄,他还在出游吴越。那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地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铄可见一斑。难怪当时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袁枚创作了多首桃源诗作,又搜集历代文人咏桃源的诗作,可以肯定他对桃源情有独钟。《刘阮遇仙文化集成》(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1月)中记载:袁枚创作了9首有关桃源的诗歌,他作的《游桃源至会仙石遇雨而返》这首诗中写道“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描绘了桃源险峻、清丽、神秘的山水景观,出神入化。

袁枚除了自己创作外,还搜集历代文人咏桃源的诗作加以比较,认为同一题材,通过不同的角度写出,能使人耳目一新。他在《随园诗话》卷八中谈道:王次回的诗,“天台再许刘晨到,那惜千回度石梁”,固然十分深沉,但商宝意却有巧思,“天台已入休嫌暂,犹有终身未到人”,两诗意思相反,但各臻其妙。他自己写的《会仙石》云:“作婿山中仅半年,人间沧海变桑田。教侬不敢多时立,生恐归来也惘然!”从第三个角度去写,别有新意。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袁枚已经76岁高龄了,还精神抖擞地拄杖重游桃源。他的友人唐柘田寄诗给他说:“支筇重到女仙家,笑煞桃源洞口花。刘阮有知应艳羡,输公两度吃胡麻。”到了78岁,他三游天台山。80岁,他出游吴越。82岁,寿终。如果他再活几年的话,他定有第四次、第五次,游天台、攀华顶、访桃源。

总之,我们要感恩袁枚为世人留下的桃源美丽诗篇,为桃源遇仙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晚会注入了独特的灵魂,向全国观众生动展现了“来到天台山,一切皆圆满”的文旅魅力,让天台的山水之美与文化之韵成为七夕浪漫的最佳诠释。赭溪为幕 千年老城演绎烟火浪漫生机赭溪老街
2025-08-25 16:03:00
...;李白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写出了天台山的令人向往。每个碑亭可以找一两句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本地特色的诗句作为主题。诗路碑亭应当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人文气
2024-01-05 09:41:00
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
2024-06-03 12:10:00
洪亮吉在文学成就有哪些
...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点当代诗坛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拟,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
2023-02-22 20:08:00
清代“吃货”指南
...报《随园食单》——清代“吃货”指南清代《随园图》。袁枚像。《随园食单》。 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单》做的车博饼。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单》做的杨公圆。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
2024-03-25 07:48:00
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享年82岁,他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给人以启迪。袁枚喜爱远游、登山等活动,从运动中求得健康和欢乐。他在《病后作》诗中说:
2023-02-15 11:27:00
...过,今天说一人物,可就倒霉多了。清乾隆年间有一名士袁枚,就是写“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那个袁枚。袁大才子是有清一朝著名的大诗人,虽说比黄景仁与龚自珍差点,也算排得上名号了
2023-04-20 11:53:00
袁枚的食谱《酒园食物》
...有众多学者对食物感兴趣,也对烹制食物的原则感兴趣。袁枚(见图)就是那样的学者,而且是最为活跃的,说出来的话也最能服人。他为自己的食谱《随园食单》写了十多页的序言,全是对同时代
2023-10-17 22:09:00
袁枚丰富多彩的文学人生及其《所见》诗〔242〕
...地、芥子须弥;2、南袁北纪。出处与参资:古诗文网《袁枚简介、所见赏析》。袁枚画像二、少年苦读,顺利登科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后号仓山居士、随园主〔老〕
2024-04-05 1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