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秋游玩些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4:39:00 来源: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

秋高气爽,正是游玩赏景的好时节。秋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在秋季出游的习俗,随后,秋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活动,尤其在文人墨客中更为盛行。他们通过秋游来放松心情、欣赏美景,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游记。古人的秋游,都玩些啥?

赏美景

体验“一叶知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国的秋季赏枫习俗历史悠久,天高云淡,看漫山遍野红叶,实属人生乐事。

想欣赏古人笔下的枫林美景,可以看明代画家周臣的《枫林停车图》。此画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取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而作。周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杜牧诗中的意境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只见山峰突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伸向远方,路下是陡峭的山崖。几株枫树长势茂盛,一位文人坐于车中,悠闲地观赏枫林,几个随从立于车旁,似乎在听文人讲解这景致的妙处。远处水面宽阔,起伏的山峦和片片枫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诗如画的山间美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地方,意境十分开阔。

“一叶知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完美诠释了这个成语。这件文物是清宫旧藏,长12.5厘米、宽16.5厘米、高1.4厘米,笔掭为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历史专栏作家“坚叔”介绍:“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赞美。描金装饰的运用,使得笔掭更加华丽典雅,展现了清代宫廷瓷器的精湛工艺和审美水平。”

去狩猎

古代贵族秋游重头戏

古代王公贵族秋游中的重头戏,是秋狩。

《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坚叔”介绍,对古代帝王来说,秋狩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通过狩猎活动,可以锻炼骑射技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秋狩还常常与祭祀活动相结合。在狩猎结束后,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清代的皇帝常常在每年秋季带着宗室和重臣,一起前往木兰围场等地,进行狩猎活动,这相当于是他们的秋游,只是门槛比较高。“清代皇帝的木兰秋狝,是古代最有名的秋游活动之一。活动中不仅有激烈的围猎比赛,还有丰富的宴会和表演。”“坚叔”说。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中有一件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描绘的就是清代狩猎。这件清康熙年间的瓷板,长25厘米、宽16.2厘米、高3.5厘米,画面描绘的是群山之间,一只小鹿惊惶失措,一边向前疾奔,一边回头张望,后面马上骑一射猎之人,手拿弓箭射杀小鹿。山后有一官人骑在红马之上,身后跟一侍童,肩扛大伞,向这边观望。

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皇帝射猎图》,更是生动呈现了清乾隆帝狩猎的场景。画家通过骑在骏马上精悍的人物与狂奔的野兔,成功地展示出乾隆皇帝娴熟的骑技和尚武骑射的创作主题。据介绍,乾隆皇帝为了弘扬尚武精神,谕令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以及中国宫廷画家创作了数十幅专门表现他行围狩猎场景的画作,此图便是其中之一。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乾隆皇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情景。同时,展示了行猎时所使用的枪、戟、箭等各种兵器,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

斗蟋蟀

专门打造“高级套房”

古代秋日流行的娱乐活动,还有斗蟋蟀。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妃嫔每于秋天以养蟋蟀为乐,后传向民间。宋代以后,斗蟋蟀活动更加盛行,南宋权臣贾似道甚至著有《促织经》,详细描述了斗蟋蟀的情景。明清时期,斗蟋蟀更是成为一种风靡的娱乐活动,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此。明宣德皇帝爱斗蟋蟀,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致使一只好蟋蟀价至数十金。到了清代,斗蟋蟀的风气更是盛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中就描绘了斗蟋蟀场上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情景。

为了养蟋蟀,古人给它们打造了专门的“高级套房”。明宣德皇帝下令烧造了许多精美的蟋蟀罐,这些罐子以青花瓷为主,上面绘有云龙、花鸟等图案,工艺精湛、纹饰新颖丰富,是宣德官窑瓷器中的精品。“明代蟋蟀罐以宣德、隆庆、万历三朝多见,因为这三位皇帝都非常喜欢斗蟋蟀。”“坚叔”说。

天津博物馆藏清代蟋蟀罐,是养蟋蟀的专业用具,由蟋蟀罐和两个过笼组成。蟋蟀罐本体就是蟋蟀平时住的“高级房”,而两个过笼最有特色,是蟋蟀休息的地方,相当于“小卧室”。过笼起到的作用可不小,一是提供躲避场所,避免有的蟋蟀因为“害羞”,开罐即蹦、见光则窜的情况;二是防止蟋蟀撞罐,当蟋蟀被放置在罐中时,因跳跃会撞到顶部,过笼可以限制蟋蟀的活动范围,降低它们受伤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西合璧用笔  绘就交流图景
...07 版)图①:观众在沈阳博物馆观展。郝迎灿摄图②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图③ 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出生于意大利、长眠于中国,300多年前从遥远的欧洲来到东方,供职康熙、雍正、乾隆
2024-08-28 05:43:00
明宣宗: 应梦而生, 天生就是皇帝命
...画手法尤其细腻,笔调娟秀清丽,存世作品有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阳开泰轴》、《壶中富贵图》、《花下狸奴图》、《瓜鼠图轴》等等,都是有着富贵好运的寓意。《三阳开泰轴》《壶中富
2024-02-25 14:21:00
赏传世古画,看精彩“奥运”: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奥运比赛项目
...诚的《乾隆射箭图》(纸本油画,纵95厘米,横213.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画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形象地反映了乾隆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试马埭“射侯”(即射箭)的史实。
2024-07-25 00:10:00
看清代阿哥们学业有多忙?台北故宫展“阿哥养成记”
...,仅歇课五天,学业不可谓不沉重。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新展——“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阿哥养成记”,展览以“阿哥上学去”“阿哥的功课表”“阿哥的老师们”三个单元
2023-09-07 15:36:00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的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了。澄泥蟋蟀罐 明宣德 故宫博物院藏“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在古人记载的小暑三候中,该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
2023-07-07 07:51:00
从“南盆”到“北罐”,斗蛐蛐上瘾后连玩物都自成流派
...,就更不计其数了。 宋 牟益 《茸坡促织》(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俗话说,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蟋蟀罐是众多玩家的必备之物,一对蟋蟀,一只陶罐,几条草茎,便可来上一段紧张刺激
2022-12-26 18:28:00
《胤禛行乐图册》:揭示雍正的特殊休闲活动与精神追求
...胤禛行乐图册》是一套由十三张绢布组成的画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作者不可知。下面我们挑选几幅有意思的介绍:图中,即禅定中的雍正皇帝。胤禛身着喇嘛装,坐在树木山石之间。早在做雍亲
2023-11-28 14:22:00
文博日历丨奶茶爱好者速来!这个200多年前超大奶茶壶不容错过
...琅、象牙、漆器等各种材质△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窑松石绿地粉彩番莲纹多穆壶首都博物馆藏 △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嵌石多穆壶故宫博物院藏这些色彩缤纷、纹
2024-04-13 11:06:00
城东蛐子冠杭城
...,来头可大着呢!北宋《秋庭戏婴图》苏汉臣(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蛐蛐儿”生性好斗、善斗,从而衍生出民间的“斗蛐蛐儿” 之风,此风俗最早形成于唐朝,据《开元天宝遗事》所记:
2023-08-17 16: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