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城东蛐子冠杭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6:00:00 来源:杭州网

城东蛐子冠杭城

农谚有云:“立秋到,秋虫叫” ,不过这话未免有点笼统;具体到杭州城东乡间,时间就要略为推迟一些,大致上总要等过了“处暑” 节气,才能逐渐听到秋虫的鸣叫声,而谚语的说法也有所不同,谓之“秋虫叫,蛐子俏”,因为秋虫声一起,各地收购“蛐子”的客户都将慕名而来,又到了城东蛐子最为风光、最为出彩的时节。“蛐子”是乡下人的叫法,在书本上称“蟋蟀”或“促织”,杭州人则叫它“蛐蛐儿”或干脆叫它为“虫儿”。

这虫儿虽小,来头可大着呢!

城东蛐子冠杭城

北宋《秋庭戏婴图》苏汉臣(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蛐蛐儿”生性好斗、善斗,从而衍生出民间的“斗蛐蛐儿” 之风,此风俗最早形成于唐朝,据《开元天宝遗事》所记:“每至秋时,宫中妃妾皆以小金笼提储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到了两宋年间,“玩虫”之风达到巅峰,“斗蟋蟀”成为时尚娱乐。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杭州)之后,有着蟋蟀宰相之称的贾似道不仅在西湖边的葛岭下建起了一座专门用来斗虫、玩虫、赌虫的“半闲堂”,还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蟋蟀专著《促织经》,使这只小小虫儿身价大涨,成为了一等一的玩物。贾似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视蟋蟀为珍宝,俗话说:有上行必有下效,民间纷纷效仿,于是乎玩蟋蟀之风盛极一时,各地的超品良种蟋蟀都进贡于此,京城里的“蟋蟀行”也就应运而生,集聚了众多粉丝,成为一大时尚娱乐产业。

城东蛐子冠杭城

南宋 牟益《茸坡促织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传当年的三堡一带乡间,就是南宋时王公贵族的蟋蟀放生之地。所以自南宋至今,城东乡间一直都是蟋蟀的著名产地,尤其是三堡为中心、上至头堡下至九堡、包括新塘、构橘弄、白石庙、乔司、袁家坝等周边乡村大片络麻地里所产的蛐蛐儿更是名声显赫,品高一筹。这里产的“虫儿”品相雄健,叫声响亮、坚牙利腿、斗性十足;如:老白青、红牙青、黄头白青、铁色红钳、真乌青等被公认为铙勇善斗、战力持久又勇冠三军的名品,成为“杭虫”中的极品宠物。玩家都以能拥有几只三堡产的“杭虫”为荣耀。

清代乾隆年间的《城东土物诗》中有城东文人张涟写的一首《斗蟋蟀》诗:

新塘古东村,蟋蟀尤善斗。百虫有将军,搜访遍础窦。

决胜利齿牙,股动羽声奏。一卷秋壑经,村童有讲究。

诗中写到的“新塘古东村”即现在的三堡周边。从通俗的诗句中,我们对当时蟋蟀之盛况亦可略知一二。

城东蛐子冠杭城

笔者世居六堡乡间,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少年时也喜欢玩“蛐子”,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跟着邻居阿富正儿八经去络麻地里坷过几次,至今记忆犹新:络麻地阴凉滋润,是蛐蛐儿最好的藏身之地,处暑一过,正是蛐蛐儿最旺相的时侯,黄昏之后,我们悄悄钻进络麻地听声音,当听到“瞿、瞿、瞿”的叫声传来,从叫声中估摸出这只虫儿藏身的具体位置,然后就轻手轻脚地过去,灯光一照,看准小小洞口,右手用小锹子一掘,蛐子受惊必定挪窝,刷——蛐蛐罩儿兜头下去,稳拿!

但我们终归是帮“嫩角儿”,虽说“蛐子”拿下了不少,却都是些不值钞票的“小货色“,只能供伢儿玩玩的“闷筒儿“。

而坷“大货色”的却大有人在,我们村里就有一位,人称“蛐子阿炳”,是个吃了三十来年蛐子饭,专抲“大货色”的高手。

城东蛐子冠杭城

大凡高手,每个人都有一套“独门绝技”,如何迎风闻声、听声辨虫、观形定位等,但一讲到关节之处,“蛐子阿炳”就收住了话头。他抲虫都是后半夜出门,独自一人来到白天看准的地里,此时夜深人静,阿炳竖起耳朵,凝神细听;只要蛐子一有叫声传出,他马上就能确定位置,悄然过去,一抲一个准。待“大货色” 到手,他立马回家睡觉,反正第二天自有客人上门来收,根本不用操心,这高手还真是与众不同啊。据说有人曾想偷他的拳头,也请教过他,谁知“蛐子阿炳”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蛐子这只虫儿是通人性的精灵,你要同它有缘份,才请得到它”。现在想想,这话讲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抲“蛐子”的人多,收购“蛐子”的人同样也多,连玩家都会亲自下乡收虫。每当天色泛白之际,正是“蛐子”交易最热闹之时,除了在三堡、七堡、二堡、新塘、彭埠、白石庙等老街茶店有专人前来收购“蛐子”外,大多则聚在地头草棚、桥堍凉亭等随处进行交易,而那些玩家也是入乡随俗,习惯了这种买卖。

城东蛐子冠杭城

三堡东侧有座“五福凉亭”,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这座凉亭就是收虫客人的坐落场、抲虫人的集聚点,每年蛐子声起,五福凉亭就分外热闹。每天三更刚过,收虫的客人就头顶星星、脚踩露水,陆陆续续赶到这里,小小的凉亭里坐满了人;捱到五更,络麻地里抲虫的朋友也都汇集到此,五福凉亭顿时人声闹猛,卖虫的、买虫的、品虫的、看虫的、讨价还价的,相互比较的,嘈杂的人声和蛐子的叫声伴着暗淡的灯光,让这座简陋的凉亭透出一股独特的吸引力……

城东蛐子冠杭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三堡周边的络麻地连同这里的蛐子早己不复存在了;只有九堡以东的乔司、袁家坝及海宁乡间,还可以抓到相对个大品高的“蛐子”,延续着三堡“蛐子”的血脉,众多玩家及粉丝也把目光和足迹投向了那片新的地区。

尽管如此,但三堡乃至城东民间千百年来所演绎的“蟋蟀韵事”,已然深深地融入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民俗文化之中,应该是不会就此消失的。

城东蛐子冠杭城

作者简介 :沈树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上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个人著作《城东乡情》(西泠印社出版社)、《城东乡土》(杭州出版社),主编《笕桥义信文化集萃》(杭州出版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南盆”到“北罐”,斗蛐蛐上瘾后连玩物都自成流派
...斗蛐蛐便是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之一。斗蛐蛐也叫“斗蟋蟀”“秋兴”“斗促织”,自宫廷到民间,喜好此戏者大有人在,以致历史上竟出了有名的"蟋蟀宰相""蟋蟀皇帝",文人间更是借蟋蟀
2022-12-26 18:28:00
赛博斗蛐蛐要来了?《沉默的蟋蟀》将于7月20日上线
...蓬莱飞鱼工作室开发的斗蛐蛐题材收集养成游戏《沉默的蟋蟀》将于2023年7月20日于Steam平台发售。本作定价48元,首周购买享9折特惠,届时43元即可入手。《沉默的蟋蟀》是
2023-07-19 21:17:00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节,但紧接而来的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了。澄泥蟋蟀罐 明宣德 故宫博物院藏“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在古人记载的小暑三候中,该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而
2023-07-07 07:51:00
朱瞻基为什么被后人戏称为蟋蟀皇帝
说到蟋蟀皇帝,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一个爱玩无才的废材皇帝,可实际上这位皇帝却是一位开创了”文宣之治“的贤德皇帝。近些年随着大明风华的热播,着实又让这位蟋蟀皇帝又火了一把。一个集才
2024-05-16 19:18:00
他开创“仁宣之治”,却被骂“促织皇帝”
...无完人,朱瞻基也会有自己的缺点,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斗蟋蟀,在继承当时皇帝之后他还经让朝臣进献蟋蟀,一些官员为了让讨好明宣宗高兴,所以经常会加倍地下达任务,让老百姓去找蟋蟀,这让
2023-07-08 16:08:00
为何说朱棣因朱瞻基而决心起兵造反
...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斗蟋蟀。“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这是在明朝时期非常流行的一句俗语,说的就是朱瞻基痴迷蛐蛐儿的故事。那他究竟痴迷到了什么程度
2024-04-25 21:16:00
山东宁阳:小蟋蟀撬动大市场
...县,孔令栋正询问一名来店里选虫的上海“虫迷”。宁阳蟋蟀交易市场人声鼎沸。陈阳 摄早上5点多,位于宁阳县黑风口的蟋蟀交易市场已经人声鼎沸,一张张小方桌前被围的水泄不通,来自上海
2023-09-15 16:02:00
还记得,早年有一部动画片叫《济公斗蟋蟀》,讲的是有人因为蟋蟀(也就是俗称的蛐蛐儿),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最近在济南也发生了这样一起用斗蛐蛐儿的方式实施赌博的案例参与者用58只蛐蛐
2023-08-30 14:33:00
《促织》背后的真相:明宣宗朱瞻基,一代仁君还是玩物丧志的昏君
...来!《万历野获编》中云:“苏州卫中武弁,闻尚有以捕蟋蟀比首虏功,得世职者。”捕蟋蟀竟然与上阵杀敌斩首敌头是同等功劳,竟然可以取得“世袭的职位”,成为升官发财之道,真是荒唐。清
2024-03-01 05: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