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胆石症,是1个医学名词,老百姓称之为胆结石。胆石症,其实是1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10%,也就是说,平均10个人中,就有1个胆石症。不过,大多数的胆石症患者,没有特别感觉,只是在体检时,偶尔发现胆结石。于是,会陷入纠结之中,本来没啥事,现在却看着体检报告犯愁,是该吃药?还是及时做手术?应该如何处理呢?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在体检时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胆结石,而本人没有任何不适者,称无症状胆结石。相关研究表明,大约75%的胆石症患者,可能终生没有症状,但是,其余的25%,可能会发发急性胆囊炎,或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5个方面。第1个因素,是结石体积,较大的结石更易诱发胆囊炎,因为,这样的结石,会对胆囊内膜造成更多磨损,而且,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胆囊底部或颈部,引起胆囊黏膜溃疡,刺激胆囊壁,导致水肿及增厚,从而形成炎症。
胆结石引起症状的第2个因素,是疾病过程,患病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形成胆囊壁的刺激,诱发炎症,反复发生炎症,会造成胆囊萎缩。第3个因素,是血糖异常,会影响胆囊功能及胆汁排放。第4个因素,是血脂水平,长期血脂异常者,会引起胆囊缺血,容易形成胆汁淤积,诱发炎症。第5个因素,是雌激素水平,以及心理应激、禁食、暴饮暴食、高油脂饮食、代谢紊乱等,引起胆汁淤积或胆道逆行感染,加重胆石症病情。
无症状胆石症,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隐患。临床研究表明,3种无症状胆石症患者,尤其需要积极应对。第1种,是胆心综合征患者,因为胆囊和心脏的神经支配,具有共同的通路,如果胆石症患者出现心脏疾病症状,为了避免加重心脏病情,应该考虑做胆囊切除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
需要积极治疗的第2种胆石症,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胆囊动脉属于终末血管,而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管病变,造成血管脆性或硬度的增加,或者血管变窄。在这种病变状态下,结果发生胆囊炎,容易引起胆囊坏疽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的胆石症所致急性胆囊炎,病死率高达15%。因此,在发生胆囊炎之前做预防性手术,可以防患未然,避免发生危及生命的胆囊炎。
需要积极治疗的第3种胆石症,是60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因为老年胆石症患者的并发症比率较高,约10%会发生胆管结石,引起胆管阻塞、黄疸、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而且,老年胆石症患者,发生消化道瘘管的风险较高,会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如果等待胆囊炎发作时再处理,势必增加手术风险,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诱发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提前处理,是明智之举。
胆石症的发生,病因仍未明确,主流观点认为,遗传、代谢因素、胃肠道疾病、感染等,是形成胆石症的相关因素。从发病机理来看,胆汁中的胆汁酸和卵磷脂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多,会诱发胆石症。因此,胆石症,虽然不是吃出来的疾病,但是,却是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目前,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结石,复发率超过50%。学术界的最新进展是,通过激活肝脏和小肠中的雄烷接受器,改变胆汁成分,提高胆固醇转成为胆汁酸的水平,并且增加胆汁酸再吸收,达到胆固醇与胆汁酸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胆石症的目的。但是,这种理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因此,无症状胆石症的患者,需要引起重视,属于积极治疗范畴之内者,应该听取专业意见,选择理智的应对策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