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年韩信能够率军出川,打败项羽,最终帮助刘邦统一全国。而诸葛亮尽管前后经历了五次北伐,可最终的结果是,他不但没能统一全国,甚至连出川往前挺进一步都没能做到。
同样是从四川出发向中原进军,为何韩信能够成功,诸葛亮没能成功呢?
一、韩信出其不意,诸葛亮意图明显。
韩信之所以能够出川,完全是出其不意。
当刘邦被项羽封在偏远的汉中的时候,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掉栈道,一开始就做出了不想再返回中原,而只是在汉中当一个藩王的样子。
这件事,属于提前谋划。而这个提前谋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让项羽不再把刘邦放在眼里,认为刘邦再也不会出来闹事。同时,负责镇守三秦的章邯等人也麻痹大意,没有着力去准备。
所有这些,都为后来韩信出其不意进攻三秦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北伐的做法完全不是这样的。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到刘备,给刘备做出“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把以四川为根据地,从汉中出发北上的策略给说出来了。应该说,这个策略后来肯定传遍了全国各地。后来,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北伐,更是做了长达一年的准备,先是统一政权军权,接着又平定南方,同时再征集队伍,准备粮草。当所有这些事完成,诸葛亮在北伐之前,还给刘禅上了一篇《出师表》。诸葛亮的文章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相信迅速就传递到了北方曹魏那里。
可以说,诸葛亮的整个北伐行动,轰轰烈烈、浩浩荡荡,都是在阳光下操作的,毫无隐蔽性可言。
二、韩信用兵凭险,诸葛亮四平八稳。
韩信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而真正的军事家,都是要讲究战争谋略的。韩信之所以能够打到关中,是在明修栈道的掩护下,暗度陈仓的结果。以至于当韩信兵临城下的时候,雍王章邯还不相信,认为报告的士兵说谎。
而诸葛亮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他的整个进攻,都显得四平八稳,哪些部队当前锋,哪些部队负责粮草押运,哪些部队负责策应,都分配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虽然魏延只要求给他五千兵马,少之又少,但是诸葛亮却并没有同意。他之所以不同意魏延这样做,所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一是他认为魏延这是在冒险,冒险很可怕。二是认为魏延因为没有当成前锋,在闹情绪。三是认为魏延不够忠诚,担心他这是去投奔魏国。
诸葛亮实在是因为想得太多,考虑得太周全,所以不肯做出哪怕一步小小的冒险行动。
后来,当马谡丢掉街亭的时候,诸葛亮立刻就准备撤军。事实上,丢掉街亭,并不是世界末日。好的军事家,正好利用这一点,寻找新的战机。但因为诸葛亮不肯冒险。认为丢掉街亭以后,大军将“进退无据”,所以赶紧撤军,大张旗鼓干起来的第一次北伐行动,就匆匆结束了。
三、韩信为胜利不讲人事,诸葛亮为人事丢掉胜利。
韩信在打仗的时候,为了胜利,他不会考虑人事上问题。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把士兵放在一个绝境,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韩信考虑人事,他就会想到,一旦打败了,那些被放到绝境的人,一定会在刘邦面前说他的坏话。
还有,韩信进攻齐国的时候,当时郦食其已经劝得齐国投降了,而韩信却不管郦食其的安危,依然继续进攻。事实上,韩信的这个做法,是帮助了刘邦。如果齐国不是打下来的,是投降过来的。虽然一时投降了,但最终依然是个强大的威胁。燕王臧荼就是投降过来的,但最后带头造反的,正是他。而“五百壮士”,以及田横宁死也不愿去跪在刘邦面前的故事,从反面证明,齐地的人,有着一颗怎样不屈的心!
诸葛亮不一样,他要特别考虑人事,确保整个蜀国集团的安定团结。
第一次北伐,街亭失守以后,为什么诸葛亮不肯继续进军?就是害怕再有失败,会陷入人事纠纷中。而如果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马谡身上,他自己也进行自贬。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同情而拥护诸葛亮,内部就会很团结。
第二次北伐,当时负责押运粮草的李严,因为粮草无法到位,就谎称无粮。诸葛亮知道李严在撒谎。按照一般的做法,他应该撤换一个人,让别人来押运。但是,因为李严曾经是和诸葛亮一起被刘备托孤的两人之一,诸葛亮害怕他这样做,会引起别人猜疑他,因此,干脆就把军队撤回来了。
诸葛亮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蜀国上下都很服气他。就算是李严,在被刘禅拿下后,也一直相信诸葛亮能够重新用他。后来听说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失声痛哭,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但是,考虑人事太多,却实在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
四、韩信是捧心西子,诸葛亮是东施效颦。
韩信是历史上第一次从汉中出发,往中原打的。之前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正因为如此,所以项羽政权才没有准备。
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从汉中北伐的时候,已经有韩信成功的经验了。而魏国政权,也相应地做好了准备。因此,诸葛亮要想再采用这个办法,就有点东施效颦,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华阳国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