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2 15:43:00 来源:新周刊
“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

“厌孩”情绪真的普遍存在吗?实际上,在公共空间中,“萌娃”一直是人群中的焦点。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未婚未育与“厌孩”有直接联系。当年轻人说“厌孩”时,他们厌的是那些对“熊孩子”吵闹心安理得的“熊家长”。

作者 | 刘车仔

编辑 | 晏 非

题图 | 视觉中国

近年来,高铁上因为孩子吵闹而引发乘客与家长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与前段时间韩国餐厅设置“NO KIDS”标志的新闻交错,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一方面,在公共空间,人们苦熊孩子久矣。与此同时, “厌童症”这一不算新鲜的概念再度被提出,让不少人以为这便是问题的症结。

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援引“厌童症”这个心理学概念,指出这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厌童者是高度自私的“巨婴”,所以无法容忍一个“真婴”。

暑假来了,车厢里长出了很多孩子。(图/图虫创意)

这样的定论与指责,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关爱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当然是一种普遍共识与社会底线,但 将问题归结于人格、道德问题,便转移了重点,无异于制造更深刻的对立。

所谓“厌童”,厌的不是真正的“童”,而恰恰是对“熊孩子”的吵闹心安理得、用道德来绑架批评者的“熊家长”。

熊孩子吵闹,与手机外放一样讨厌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一截高铁车厢上,刚好有三五个孩子。

百无聊赖的旅途中、狭小的空间里,心智发展还未完善的人类幼崽,可能会啼哭不止。大一点的,可能随时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包括拍打桌子、大喊大叫等。如果是几个孩子一起,散发的能量的级别可能会上升,就像夏天的雷暴雨般激烈澎湃。

小孩子不像疲惫懒散的大人,他们仿佛有散发不尽的能量,一爆发便有燎原效果,如果把这能量收集起来,大概能有一番作为。迪士尼动画电影《怪兽电力公司》中,就有一家靠收集孩子们的尖叫声来发电的发电厂。

熊孩子,怪兽都害怕。(图/《怪兽电力公司》)

不过,孩子的吵闹,也分为婴儿以及能自由跑动的孩子。尚在怀抱里的婴儿,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不安全感、不舒服而啼哭不止。3岁以上的孩子,则有自己独特的脑回路,时不时就会做出出格举动。与这个年纪的孩子沟通,需要耐心和技巧,而且并不总能成功。

如果养育者能搞定孩子,或者有意识地让孩子尽量在公共空间里保持安静与秩序,那是令人敬佩与感激的。比如有家长上列车前,就准备好了各种哄娃的工具如零食、玩具、绘本、动画片。再者,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闹腾及时制止,并表现出抱歉,那基本上也能轻易得到谅解。

孩子,天然的能量制造机。(图/《佛罗里达乐园》)

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越界行为无动于衷。

几个月前沸沸扬扬的地铁“掌掴门”事件中,不到3岁的孩子用脚踢椅背3分钟,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前排乘客被激怒,采取了不恰当的“帮别人教育孩子”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进行大声斥责,引发双方强烈争吵。

现实生活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不是熊孩子,而是家长的不作为。大家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并非“理智人”,正常人大多数都能忍耐一下,期待家长的解释,或者直接向家长表达“管管孩子”的诉求,但得到的回复可能是“你跟孩子计较什么”“ta还是个孩子”。

有时候, 孩子吵闹只是为了获得大人的注意,但也许不少养育者已经习惯了孩子的吵闹,于是对孩子的诉求不管不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当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被“别人家的小孩”折磨的糟糕经历,为人父母者往往会搬出大道理来说教。在他们眼中,能否把孩子教育好似乎不是关键,而 忍耐他们的孩子却成了整个社会的义务。

你跟孩子计较什么?(图/《佛罗里达乐园》)

但这里并非要责怪所有当父母的人。中国高铁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的覆盖率达到93%,其运量居于世界第一,它已经成了中国人跨域外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这意味着你能在高铁二等座车厢里,遇到全国各地各种阶层和处境的父母。

教育环境较好的家庭,也许能科学地回应孩子的需求。美国社会学著作《不平等的童年》一书分析过,中产家庭与孩子交流说的话的数量远远大于底层家庭。比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家庭家长,可能在面对“terrible two”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并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怎么做是更棒的。

可以想象, 很多父母本身接受的也是粗放式的家庭教育,加上旅途奔波、疲惫不堪, 所以孩子并不能得到如此科学的关于规则与边界的教育。

于是,关于在公共场合里“碰到熊孩子”的吐槽以及“如何治熊孩子”的分享,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多数情况下,内容的娱乐性大于实操性,图的还是情绪发泄、吸引流量。

整治熊孩子,不过是社交网络的“发疯文学”罢了。(图/小红书截图)

特别是在“发疯文学”成为网络热潮的今天,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边界的维护,同时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再忍耐公共空间里一切打扰别人的行为。

除了熊孩子,他们对于刷短视频外放、室内抽烟等行为也深恶痛绝。用最高的音量外放短视频魔性笑声与熊孩子的吵闹声,这两者哪个更让人难以忍受?恐怕比不出个高下。

真正在公共空间制造噪音、打扰他人而得不到有效约束的,绝不是襁褓内的孩童。如果是后者,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与其指责“厌孩”,不如想想何为儿童友好空间

争议双方的情绪都有其合理性。没孩子的年轻人认为,既然选择当父母,就应该管好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则认为,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患上了“厌童症”,自己选择结婚生育,却受到了反向歧视。

但是,“厌孩”情绪真的普遍存在吗?

实际上,在公共空间中,“萌娃”反而是人群中的焦点。小孩天真无邪的动作和表情,总能吸引不少人与之互动、拍照。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儿童博主的视频,它们是成年人经常拿出来反复观看的“小糖果”。

“萌娃”也可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图/图虫创意)

如今社交媒体的算法精密复杂,尤其深谙人们最容易被撩拨的情绪点。

生育率下降的新闻与专家们的催生言论融为一体,不断刺激着人们焦灼的心。于是 类似地铁“掌掴门”的事件被流量筛选、不断扩大,造成了庞大的“厌孩”景观。比如前阵子网传,幼儿园老师在群聊中透露给班级里的孩子“下药”,事后被证明是伪造的“仇孩”言论。

在上述评论文章中,心理学意义上的“厌童症”被泛化成一群人的普遍人格。最终,不婚不育的选择与“厌童症”,被放到了因果链条上。这恐怕有失严谨。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婚育与否与“厌童症”有直接联系。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无法真正共情育儿辛苦的细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厌孩”。

实际上,厌童症(pedophobia)本质上还是一种恐惧症(phobia),是焦虑症的其中一类。而我们都知道, 焦虑症所引发的攻击或伤害,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体内部而非外部的。如果真的有“厌童症”,在接近儿童时就有可能产生头晕、恶心、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颤抖等病理性症状。

此外,如果对现实状况有所了解,便会知道年轻人之所以不想生育, 并不是因为厌恶小孩,而是对自己生存处境的压力的一种反馈。生育没有使得人更高贵,不生育也没有。无论是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还是已婚已育的,都承受着像高压锅一样难以言说的压力。

处在高压锅里的情绪,一点火就燃。(图/Unsplash)

但网络上经常弥漫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将一切问题归结于人的道德问题,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世风日下”。

当社会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泛道德话语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 由于道德往往含糊而笼统,当它面临现实问题时,不仅不能解决彼此的症结,甚至就算有人严格遵守“道德”,还是会被其他道德话术所攻击。

一味搬来传统观念指责年轻人自私, 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苦衷与“厌孩”挂钩,只会增加敌意与愤怒,掩盖问题的本质——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城市似乎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空间的相互挤占。

如果真的体谅母婴的处境、关心母婴的权益,在呼吁人们“幼吾幼”之外,更应该思考什么是“幼吾幼式”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服务。

当我们讨论社会如何关爱儿童的时候, 归根结底是解决公共场合里个人权益与儿童、母婴权益的冲突,建立儿童友好、母婴友好的社会空间,它并不单纯依靠其他社会成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而更需要一个包容、便利的育儿环境。

当我们谈论厌童,谈的是什么?(图/《佛罗里达乐园》)

作家苏小懒在网上发言称,自己带娃上高铁时,被乘务员反复提醒让孩子保持安静,甚至要求其带着孩子到车厢连接处。这当然是考虑到了整个车厢的安静和秩序,但母亲独自带娃的确不容易,那么 设立儿童车厢、母婴车厢可行吗?

对孩子来说,一些给成年人设置的空间十分乏味,于是能量无处安放。在瑞士最快、乘客最多的城际高速列车Intercity(IC)上,就设置了家长以及儿童友好的“家庭车厢”。这种“家庭车厢”门口有个蓝色玩具熊的标志,专门为带小孩的家庭准备。

车厢里不仅有想象力丰富的装饰,在二层还设置了小小游乐场,有滑梯、攀爬架、小船和山洞,地面上是防摔面板。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向乘务员领取游戏棋,玩着玩着就到站了。

在这里,家长既不用担心孩子吵闹影响别人,也可以免于哄娃的疲惫。

另外,这种列车里还有一截安静车厢,专门给格外需要安静的乘客付费使用。如果能考虑到多种人群的需求,公共空间里的冲突也许便会少一些。

瑞士“家庭车厢”,主打一个好玩。(图/YouTube截图)

此外,城市里有多少便利的空间供孩子们玩耍?

1996年联合国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之后,全世界各地逐渐有了不少儿童友好的城市改造。

2012年,伦敦市颁布了《改造社区:为了游戏和非正式休闲》《布伦福特游戏条款》等儿童空间改造文件。此后,当地根据原有的环境基础就地改造,比如嵌入草坪的滑滑梯、家门口挂在树上的网兜、用来练习攀爬的树木……这些设备对孩子有吸引力,也保证安全,还考虑到了残疾弱势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互动对象不仅可以是同龄人,也可能是家长及主动参与的成年人。《 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 》 )

在国内,深圳市福田区于2020年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试点。这个街区附近聚集了十几所学校,拥有超过1万名学龄前儿童。如今,街区内有12个充满趣味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家长们溜娃的好去处。

深圳百花儿童友好社区。(图/视频号@深城交)

事实上, 一些简单的设施规划,也能给儿童带来便利。比如共享自行车上的儿童座椅、足够的母婴室以及无性别卫生间,可以让独自带娃的家长免去尴尬,也给他人尊重的空间。

类似地铁“掌掴门”事件的出现,折射了现代人无处安放、一点就燃的情绪,但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 只有整个社会给予每个成员充分的空间,相互包容才得以实现。

校对:黄思韵,运营:鹿子芮,排版:钟颖琳

[1]英国伦敦:为儿童打造适宜的户外游戏空间 /倪海燕

[2]如何解决公共场合孩子吵闹的“世界性难题”?/北京青年报

[3]“厌童症”背后,“巨婴”与“真婴”的位面之战/南方周末

[4]谁该为公共场所吵闹的“熊孩子”买单?/三联生活周刊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铁上孩子哭闹引发争论,网友:家长不管不问
...不问,那么我就要说两句就这么简单还有网友直言,现在年轻人的包容性不如以前了 @拥挤的食蚁兽:这种人是有多自私@萌姑娘--:我感觉我可以忍受小孩子哭几声,忍受不了这位女性朋友
2023-08-21 15:33:00
...心教育之前,竟然先担心孩子被“网暴”。是的,在一些年轻人把“不婚不育”挂在嘴边的当下,经过社交媒体的放大,对待儿童的声音显得越来越不友善……正如互联网上对“坏人变老”的那股批
2023-07-12 13:38:00
...“熊孩子”新闻的主角,因而战战兢兢。 “熊孩子”的帽子太大,如果不区分孩子的年龄、具体场景等等,很容易就遮盖了真问题:有的是家长的监管失职,有的是对儿童的不宽容乃至敌视的情绪
2023-08-06 14:10:00
和幼童在一个车厢你可以吗?
...激烈,有些咖啡店和民宿,效仿韩国推出“儿童禁入”,年轻人表示举双手支持。这届年轻人流行把“不婚不育”挂在嘴边,对待儿童的声音越来越不友善,甚至开始出现系统性“厌童”……E姐还
2023-07-11 00:08:00
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
...授权转自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原标题 | 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文 | 夏颂 王动编辑 | 米利暗讨厌小孩竟然变成了一股风潮
2023-07-13 11:58:00
一岁多孩子高铁上哭闹,女子怒斥家长:让他闭嘴!网友吵起来了
...不问,那么我就要说两句就这么简单还有网友直言,现在年轻人的包容性不如以前了@拥挤的食蚁兽:这种人是有多自私@萌姑娘--:我感觉我可以忍受小孩子哭几声,忍受不了这位女性朋友在车
2023-08-20 18:11:00
...”之说,引起大家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公共场合文明礼仪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自我空间的维护意识也更强。而小孩子往往天性使然,多动爱闹,身处公共空间时,容易“
2023-09-04 06:15:00
...、当挡箭牌。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公共场合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的适度边界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自我空间的维护意识也更强,当别人的干扰“入侵”到舒适的物理和
2023-08-26 01:37:00
...访了多位已经尝鲜的乘客。“谁想静静”?车厢里多数为年轻人要想乘坐静音车厢,首先得购买一张“专属”车票。昨日,记者登录12306App查询10月17日上海至北京的高铁/动车票,
2023-10-16 00:1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150斤野猪闯进居民家中 复合弓当场捕杀
大皖新闻讯 9月14日上午,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京都公馆小区,一头重达150斤的野猪突然将一户居民家的门撞坏,进了居民家里
2025-09-14 19:55:00
安徽作家许诺晨“紧急救援”丛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大皖新闻讯 日前,安徽青年作家许诺晨的“紧急救援”系列丛书分享会于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获得业界广泛关注
2025-09-14 19:18: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宿松县公安局凉亭派出所联合刑侦大队,用7小时快速侦破3起电动车盗窃案,成功将作案时佩戴面具的犯罪嫌疑人陈某及其同伙吴某抓获归案
2025-09-14 18:12:00
第41个教师节·时代新声 | 以爱为笔绘就逐梦华章
点击查看“印象教师 时代新声”专题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刘雅靓)“阶前桃李春秋换,案上星河日夜耕。”站在2025年的时光节点回望
2025-09-14 18:03:00
小区电动车突然起火 14岁少年化险为夷
大皖新闻讯 “多亏这孩子,再晚一点整个电动车棚就危险!”9月13日晚上7点多钟,郎溪县城一小区某栋楼下,一辆电动车突然失火
2025-09-14 14:05:00
苦不苦,想想先辈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前辈!
长春街头这抹红刷屏了!9月14日“杨靖宇支队”荣归吉林长春市街头的电子屏亮起战旗迎风招展的画面无数市民自发走上街头龙嘉机场的清晨早被期待填满迎机的人们攥着小红旗举着“欢迎杨靖宇支
2025-09-14 14:22:00
9月10日上午7时50分,太钢炼铁厂的会议室内召开了一场“瘦身”的生产经营会。26人参加,13人发言,仅用时35分钟。从今年6月底对会议和文件“瘦身”以来
2025-09-14 06:57:00
“杨靖宇支队”战旗归吉之路启航
6时许,部队代表护送杨靖宇支队战旗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乘PN6417次航班前往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归吉之路,正式启航!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2025-09-14 07:01:00
登机!战旗归故里!
晨光微熹,9月14日清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备受万千网友关注,“杨靖宇支队”战旗,即将搭乘PN6417次航班,飞往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据悉,6时许,飞机准时起飞。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
2025-09-14 06:30:00
2025山东新能源及储能产业主题展览会圆满落幕
大众网记者 闫晓辉 济南报道9月11日—12日,由山东电协电力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2025山东新能源产业展览会暨第五届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展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2025-09-13 09:05:00
省人医胰腺中心日间化疗门诊投入运行白天化疗,晚上回家患者省心又省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蒋海燕“白天来医院化疗
2025-09-13 09:57: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9月12日,“服务护航促发展·携手同行筑未来”2025军创企业金融对接路演专场活动举行,5家金融机构
2025-09-13 09:57:00
李志顺:退伍不褪色 基层显担当
东南网9月13日讯(通讯员 李少兰 徐艳群 肖若彤 文/图)“叔别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力而为。”9月12日
2025-09-13 09:57:00
江苏南京:猪牛羊“降脂增肌” 鸡舍装上“加湿器”
亚洲畜牧展览会在宁举行,创新驱动开启产业新赛道猪牛羊“降脂增肌” 鸡舍装上“加湿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实习生高冰洁饲料厂建起“数字镜像”
2025-09-13 09:57:00
家门口享顶尖诊疗!泰安八十八医院携手齐鲁医院权威专家成功完成高难度食管癌切除手术
近日,泰安八十八医院成功为患者李女士(化名)完成一台高难度食管癌手术。李女士在健康查体中发现食管病变,经胃镜检查提示,在距门齿18—20cm处存在食管癌
2025-09-13 1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