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回到现场 社区治理的逻辑顺了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06 07: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民治街道民新社区党委书记徐雷:

回到现场

社区治理的逻辑顺了

回到现场    社区治理的逻辑顺了

民治街道民新社区党委书记徐雷(中)走访防疫卡口。吴永奎 摄

第一次看到“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时,民治街道民新社区党委书记徐雷忍不住犯起了嘀咕:这个行走计划和“行走民治”有什么不同?

此前,为了解决市容环境突出问题,民治街道大力推行行走一线工作法,每周至少一次,街道领导班子、社区党委负责人不定时、不定点、不通知、不设路线,在辖区内走街串巷,查环境、查卫生、查绿化。此情此景,徐雷记忆犹新。

一路走来,“行走民治”强调发现问题,“社区丈量”行走计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定要亲临现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事,现场摆在第一位,治理会更加有主动性、自主性……徐雷对于“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的认知,正随着实践不断深化。

如今,徐雷把“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看成对现有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回到现场、链接人群,在他看来,“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正同社区书记茶话会、居民议事会等原有的治理流程相互咬合,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流畅、管用。

相比“请进来”,更强调“走出去”

南方日报:一开始,你是如何认识“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的?

徐雷:在最开始,我对这个计划就有了两个认知。

过去民治街道有“行走民治”的工作,看到“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的文件时,我在脑海里比较了两者。两个计划都要求书记要走进社区,发现社区的问题,回到群众中去。但是“行走民治”强调的是街道发现问题后内部解决,并不要求书记去和居民、物业、商超发生具体的联系,是单向的;“社区丈量”行走计划除了发现问题之外,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前者强调去发现问题,后者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是我的第一个认知。

接着我发现,“社区丈量”行走计划跟基层过往的平台、抓手不太一样。基层有很多联系群众的平台,比如党代表工作室、居民议事会、工作站议事会、共建共治共享智囊团等,这些平台更注重把大家“请过来”,请代表过来聊一聊,起的是召集群众的作用。但是“社区丈量”行走计划强调的是“走出去”,这是我的第二个认知。

等到我真正“走下去”之后,发现原来书记亲自走进社区解决问题,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我们这里有一所新建的小学,家长通过12345投诉反映周边交通堵塞严重。一开始,我没有很在意这个投诉,想按常规方式处理。后来我发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就特别挑晚上去行走看看,到了晚上,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条路也是这样的,我晚上亲自到了现场,就觉得不对劲了——路本身比较窄,周边居住了一两千户居民,街道核酸平急两用基地也在这条路上,路的尽头才是小学。白天走在这里确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到傍晚,交通秩序就混乱了。走过了,心里有底了,我就把相关的居民、学校、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现场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在现场商量如何改进,最后拿出了一个各方都比较满意的方案。

经过这件事我就发现,“社区丈量”行走计划如果能真正“走下去”,跟问题的关键人物产生联系,会是一个很好的化解矛盾、避免事态升级的治理抓手。这是我的第三个认知。

过去是问题第一,现在是现场第一

南方日报:跟之前的治理抓手平台相比,丈量计划最大优势在于,到了现场之后你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前的平台是把别人请过来,但是你对现场的情况不了解,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而丈量计划就是旗帜鲜明地告诉你,你得走出去,你得去现场,你得去跟人发生联系。

徐雷:丈量计划就是要求书记回到群众中,回到治理的现场去,一定要到亲临现场,解决居民“急难盼愁”的事。我们之前的各种治理平台,往往是大家坐下来,居民提问题,我们一块商量对策,但现场描述来自其他人,我并不清楚现场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现场来自于我。过去我们总把问题摆在第一位,现在把现场摆在了第一位,不管有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先到现场,治理的逻辑就理顺了。

亲临现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允许我们举一反三。比如通过书记茶话会,了解到横岭一区电动车充电桩不足,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一区的问题在二区、三区会不会存在?去到现场一看,果不其然,确确实实也存在这个情况。也就是说,这条路上的居民提出的情况,也许别的路上也存在,虽然那里的居民没有提过问题。通过“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我能够举一反三,来到现场,聚集关键性的人物,大家在现场提出改进建议。

这对现有的治理体系、治理平台也是有效的互补。过去的治理平台都是点对点的,提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但我现在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到不同的现场去,治理会更加有主动性、自主性。

“社区丈量”的核心在于链接人

南方日报:不论带着问题去现场求证,还是去现场发现问题,核心都凸显了“现场”。从社区治理的难度出发,我们需要现场,需要通过现场去凝聚人,去看透问题,链接更多资源,“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你,你应该回到现场去,回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社区工作才能更彻底。

徐雷:是的,这也让我有了第四个认知:“社区丈量”行走计划能够打破治理固有的小圈子,发掘更多的治理参与者。过去我们的平台邀请参与者,始终是那些有威望、有代表性的居民,比如党支部的书记、业委会代表、物业经理等。但是通过“社区丈量”行走计划,今天来到这个小区,明天走进另一个,我们会听到更多群众的声音。

我无形中扩大了跟不同人群、圈子、地域的连接,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更加有序,让治理的触角越来越深、越来越精细。这对书记朋友圈的扩大也很有帮助。

我现在每天都会接到十多个电话,都是居民来找我。通过“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我的微信增加了300多个朋友,大多是普通居民。

南方日报:基层治理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事情,需要共建共治。“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的核心在于让书记与社区的人发生联系,建立信任,打破内循环,产生双向互动。

徐雷:过去我们没有机会走出去,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一是覆盖面小,二是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跟居民间互动的机会和频率相对较低,黏性也会弱一些。我们和整个社区的资源没有形成共振,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原子化的社区。而“社区丈量”行走计划能够让我走进群众、建立共识、形成共振、链接资源。

所以,我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居民议事会、社区书记茶话会等,他们是一个链条。“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的核心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链接人。现场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平台是茶话会和议事会,但这些平台往往都缺乏现场,而“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恰恰能够填补这一空缺,相当于打通了现场和平台原有的治理流程,形成了互相咬合的逻辑关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党旗高扬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平顶山篇)
...建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是东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按照这一逻辑,东李村又有新打算——依托联合党总支打造集特色种植、产品批发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助推乡
2023-11-23 04:26:00
全国重点主流媒体看重庆丨从“夜间课堂”到“家门口”就业 重庆“全链条式”服务职工
...网趋势解读与分析、常用工具及基础知识、短视频运营的逻辑、直播运营逻辑等知识。大河网记者在公布的课程表上看到,社区工会联合会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积极引进了当前热门的就业创业技
2024-09-28 09:40:00
...+文创”“社区+康养”“社区+教育”等新业态,推动商业逻辑和公益属性互融互促。三、聚资源,优质服务常态化社区是最接近居民的场所。如何聚集优势资源,让发展成果最大化利民惠民?在
2024-05-08 11:29:00
一个电话解健康困惑 特殊需求上门服务
...”健康顾问。近一年下来,硚口居民们已有了固定的就医逻辑:“小问题不上医院,先给自己的家庭医生去个电话再说。”除了电话咨询,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要求家庭医生们必须入驻所管
2023-10-25 04:07:00
成都市武侯区:建立社区信义治理机制 实现居民自治社区赋能
...信任关系也逐渐建立起来。记者了解到,遵循信义治理的逻辑,如今,武侯区还在持续创新和拓展社区信义治理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武侯区委社治委的指导下,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
2024-04-21 10:14:00
...围绕法律知识展开辩论,既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口才。”想出这个点子的,是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一新生荣轩浩,他也是今年刚刚上岗的白杨街道345名社区书记助理之一。
2024-06-21 07:57:00
成都青羊:小小“书记工作室”,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质量双提升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蓉城先锋”·村(社区)书记工作室。清波社区供图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
2024-07-19 16:23:00
武汉硚口:社区书记“旗”聚韩家墩,开展头脑风暴化解治理难题
...做好开年一件事”主题,结合《全市基层治理“高频问题社区(乡村)答案”案例选编》学习,采取现场观摩、论坛沙龙的方式,聚焦“如何解决小区电动车停车充电难”的社区治理高频问题,组织
2024-05-06 16:45:00
退而不休献余热 “老书记”焕发新活力!——无影山街道西山社区“初心工作室”助力基层治理
...记、杜书记等老同志对小区居民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们为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无影山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欧胜男说。在天桥区,有这样一个专门由6位老书记组成的社区工作室——
2023-10-11 17:5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报网讯(通讯员金慧敏记者姜静)10月22日,全省首个高职院校新四军文化实践育人基地“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馆
2025-10-23 08:19:00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22日上午,市公安局党校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仪式
2025-10-23 08:19:00
为全球议题贡献智慧与担当南京高校学子亮相联合国青年论坛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当地时间10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第十六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青年论坛上
2025-10-23 08:20:00
城市更新记丨工业遗址上崛起城市微度假中心
工业遗址上崛起城市微度假中心——城市更新记(三)9月2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到石家庄工业文化展览馆感知百年工业史
2025-10-23 08:36:00
记者走基层|这根管子,让“热水”变“热能”
10月19日,在河北光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在操作设备封接内聚光偏心中温真空集热管。 河北日报记者 王永晨摄10月19日
2025-10-23 08:37:00
架起思政育人“立交桥”
来自全国近300名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共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新路径架起思政育人“立交桥”10月16日,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话剧团学生与石家庄市森霖城小学
2025-10-23 08:40:00
河南港航集团揭牌成立
10月21日,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港航集团”)在郑州正式揭牌。作为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的二级全资子公司,河南港航集团将一体统筹全省四级及以上骨干航道和港口的投资
2025-10-23 08:41:00
我市构建大件垃圾三级再生体系 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同安区大件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将大件垃圾送上传送带。集美区大件垃圾处理厂举办开放日活动,市民在现场认领废弃家具。 收运企业对大件垃圾进行收运
2025-10-23 08:42:00
本报讯(记者 李晓平)昨日,第三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金砖赛道决赛在厦启动。经过初赛与复赛的激烈角逐,25个优质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
2025-10-23 08:4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蔡绵绵)中山路、集美学村、鼓浪屿、沙坡尾、厦门经济特区发源地……这些承载着厦门记忆的地标,未来将有一部专门的法规守护
2025-10-23 08:42:00
厦门打造精品大剧的成功密码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成为历年CCTV-8CVB收视率亚军,收视率达3.129%;全网热搜742+,微博热搜569+
2025-10-23 08:4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曾焕滨)前日,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发展机遇分享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2025-10-23 08:43:00
去年三块今年三毛,山楂价格跌十倍,农户:采得越多赔得越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见习记者 杨涛连绵的秋雨过后,南流泉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日。但本该丰收的山楂,此刻却有不少落在地里无人采收
2025-10-23 08:43:00
考验精准计算的“机器人挑战赛”,展现创造力的“纸桥承重”……10月18日,河北举办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14支代表队16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36个项目的角逐
2025-10-23 08:44:00
现场评|城市更新,“更”出有温度的新生活
10月11日,石家庄织音1953园区,游客在网红甜品店前拍照打卡。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10月11日,雨过天晴,石家庄学院大一学生李令辉和同学来到织音1953园区
2025-10-23 0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