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清明假期全市30.6万人祭亲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7 10:3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鲜花祭扫、网上祭扫、代客祭扫……我市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清明假期全市30.6万人祭亲人

清明假期全市30.6万人祭亲人

鲜花祭奠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岳福昊 杨晓琴 于凤芹 摄影报道)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小长假三天,全市各殡仪馆和大型公墓共接待30.6万人次现场祭扫,祭扫车辆9.8万辆,并发放10万张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和6万余枝鲜花。清明节期间,记者走访我市各殡仪馆、墓地发现,传统祭奠方式正在改变,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低碳且又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清明节的“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鲜花祭祀已成为主流

一束鲜花、一句寄语,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彰显的是文明祭祀新风。

昨天上午8点多,市民徐先生和家人一起开车到达回龙山功德园,在园内的鲜花店停下脚步,购买了两束黄白相间的菊花。“现在都没有人带烧纸了,更愿意选择使用鲜花来祭祀,鲜花比较卫生,也比较符合现在的文明祭祀。”徐先生称。

在前往墓园的道路上,记者看到,来祭奠亲人的市民,几乎人手一束菊花或绢花,有的还用手推车推着插满菊花的花篮。此外,还有市民手捧绢花或盆栽鲜花祭祀,鲜见有带烧纸的。整个园区花香阵阵,微风吹来,令人心怡。

今年,芝罘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像往年一样,为市民准备好千枝鲜花换纸钱,前来领取鲜花的市民也都没有带纸钱。在芝罘区殡仪馆骨灰堂里的寄存室里,每个储存格里都摆放有鲜花、绢花等物品,没有一个焚香烧纸的。骨灰堂前的几棵松树上,记者看到前来祭祀的市民还将菊花、白色的纸花等放在了树上,用这种方式来寄托哀思。

不点蜡烛、不烧纸钱,青山绿水间,鲜花寄思念。如今,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祭祀观念上发生了转变,给传统节日增添了文明、绿色的内涵。市民林女士说,她不仅要做文明祭奠的先行者,还要发动亲朋好友一起在清明节低碳祭祀。

屏幕上祭扫指尖寄哀思

祭祀活动重于心而不拘于形,通过网络一样可以达到祭奠先人、追思哀悼的目的。时下,不少市民通过网络创建“网上纪念馆”,在线上进行“祭拜”,足不出户就可开展祭扫活动。

清明节,市民林丛在一家“云祭扫”平台,为母亲建立了“网上纪念馆”。“妈,我想您了……”留言区里,满满的都是女儿对妈妈的思念。“之前都是带着鲜花去扫墓,今年碰巧在外地,所以只能网上祭扫。”林女士说,在她看来,祭扫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别样的祭奠,同样的缅怀。记者在祭奠网页上看到,在逝者纪念馆,用虚拟的方式为他们上一炷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这种哀思将穿越生死和时空,成为众多的网友选择的祭扫方式。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在屏幕上进行祭扫,在这里以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追忆逝者。

代客祭扫替家属遥寄相思

“母亲,清明节再一次犹如看见您的身影,不住地去想,不住地去回忆……”4月3日上午,在绿植环绕的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公墓的一处墓碑前,礼仪师王艳正在轻轻念诵逝者女儿写给妈妈的信,文字中流露出哀思、告白,还有对过去生活的点滴回忆。王艳身着黑色西装,佩戴白色手套,神情肃穆。同行的礼仪师龙腾则在一旁拍摄服务图片和视频,准备传给委托人。

王艳介绍,像这样的订单,她和同事们在清明节期间完成了500余次。现在代客祭扫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大家也正在逐渐接受这样的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随着文明祭祀的种类增多,不仅是代客祭扫、敬献鲜花等服务方式,园区还会根据需求制定更人性化的方案,向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缅怀方式,正因如此,在清明假期中,越来越多的市民摒弃了传统祭祀方式。

“让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不仅能充分彰显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是对传统节日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昨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种植纪念树、网上祭扫或家庭“追思会”等文明殡葬方式成为新的祭扫方式,代客祭祀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文明祭祀方式。我市民政部门持续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长期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光信箱”等活动,努力倡树移风易俗时代新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祭。昨日我市迎来祭扫最高峰,据市民政局统计,当天全市各祭扫场所合计接待市民群众154480人次;3月20日至4月4日,全市各祭扫场所已累计接待市民群众431428人次,祭扫
2024-04-05 00:46:00
...,网络祭祀成为人们表达哀思的新选择,迎来了高峰期。全市各公墓一早便人潮涌动,许多市民携带鲜花、祭品前往墓地,进行传统的祭扫活动。根据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天全市共接待现
2024-04-05 11:46:00
重庆倡导清明祭扫新风尚:鼓励选择鲜花电子香烛寄哀思
...择鲜花、电子香烛等方式祭扫在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方面,全市民政系统抓住清明节前后部分群众集中祭扫、落葬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殡葬文明新风尚宣传活动。各殡葬服务机构普遍通过举办网
2025-03-28 13:15:00
6万多市民清明祭扫亲人
...峰出行避免拥堵,千枝菊花免费发放6万多市民清明祭扫亲人工作人员向祭扫市民免费发放鲜花。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李彦霖 于凤芹 摄影报道)昨天是清明节,上午记
2024-04-05 10:54:00
...。市殡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节期间,将大力开展“全市殡葬宣传月”活动、“全市殡葬整治月”活动、“全市行风建设月”三项活动。同时,宣传倡导祭祀节日“植树浇水祭亲人”“献花表哀
2024-03-24 01:21:00
...孝文化,又要倡导文明、绿色、生态殡葬新风尚,“今年全市清明祭扫主题是‘一束鲜花寄亲人 暖心服务在清明’。我们将持续广泛开展‘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品牌系列活动,带动
2024-04-05 01:25:00
惠民殡葬树新风,临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
...。以“基本殡葬全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相继推开。近年来,临沂市惠民殡葬改革步履稳健、铿锵有力,县(市、区)财政加大投入,免除群众遗体接运、冷藏(3天)、
2024-04-07 14:52:00
鲜花书信寄托哀思   绿色祭扫风清气朗
...区里,市民一家老小在桌子上摆上鲜花,共同追思逝去的亲人。除了年轻人,不少中老年市民也选择以一束鲜花祭扫亲人。市民李大爷简单提着一个小袋子就来了。他说,老伴生前喜欢鲜花,最爱吃
2024-04-05 06:28:00
清明祭扫高峰日,北京市民可预约祭扫
...步营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确保清明祭扫期间全市森林消防安全,本市倡导广大市民朋友们增强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防火规定、履行防火责任,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2024-04-07 00: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有楼盘假期首日到访超300组,紫金山下、南部新城新盘日均到访超百组“吸睛”假期,“好房子”点燃南京楼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浩何钢国庆假期
2025-10-08 08:05:00
人机对弈五子棋 孩童“发掘”古生物双节期间,南京科普场馆人潮涌动,科创科普双向赋能,体验形式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9月是新修订的科普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
2025-10-08 08:05:00
青春华章 | 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
怀旧展复刻人文记忆,“画中人”重现市井繁华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邓露洁“一条长江路
2025-10-08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电梯故障排查效率提升3倍,AI工具两天内玩转多场景应用——日前,南京工匠学院电梯基础与实务
2025-10-08 08:06:00
“城管蓝”值守巡查管好“街面的事”,“环卫橙”清运垃圾确保街巷整治中秋月满科巷时,“蓝”“橙”守护烟火气□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0月6日清晨6时多
2025-10-08 08:06:00
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对2025年散煤“清零”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今年要实现散煤“清零”,并持续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
2025-10-08 08:09:00
近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三期改扩建工程关键环节已全面达到行业标准,为年内投运奠定重要基础
2025-10-08 08:09:00
2025黄河流域九省联动中秋赏月活动,10月7日晚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秋团圆之际,沿黄九省区再度携手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盛宴
2025-10-08 08:09:00
央媒看太原10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以《博物馆“潮玩”创新 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为题,报道了晋祠博物馆在展示文物
2025-10-08 08:10:00
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
10月5日,无人机航拍京礼高速赤城服务区西南侧山头上的烽火台。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服务区管理部门以“一区一特色、一区一主题”为核心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累计建成30对集公共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10月5日
2025-10-08 07:44:00
多姿多彩 畅享假日
10月3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9月25日至10月6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举办“山庄升明月·金秋共此时”主题活动
2025-10-08 07:44:00
记者走基层丨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 趣味体验多
10月6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方寸春秋——中国古代玺印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这里太奇妙了!灯光一亮,古代玺印上的文字就投射在墙上
2025-10-08 07:46:00
记者走基层丨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考古研学课 模拟挖“宝贝”
10月3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讲师向孩子们介绍文物考古工具。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摄研学课堂能有多大
2025-10-08 07:47:00
夜游秦皇小巷
10月6日晚,游客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游玩。国庆节假期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人流如织游客逛集市、观演出、品美食畅享假日欢乐时光秦皇岛市海港区持续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在满足群众假日休闲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10月6日晚
2025-10-08 07:48:00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走进定州孟家庄村史馆开栏的话乡村深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散落其间,不仅讲述着一个个村庄的时光变迁
2025-10-08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