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惠民殡葬树新风,临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7 14:52: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贺云龙 主余凤

殡葬是民生大事,关乎千家万户。实现“逝有所安”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2017年5月,沂水县先行先试,迈出了沂蒙殡葬改革至关重要的一步。以“基本殡葬全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相继推开。

近年来,临沂市惠民殡葬改革步履稳健、铿锵有力,县(市、区)财政加大投入,免除群众遗体接运、冷藏(3天)、火化等10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进公益性设施安葬人数累计约40万人,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绿色生态葬成新选择

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花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慢慢走进人们的视线。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花坛或树丛之中,与鲜花和绿叶相伴,既美观又环保。

“选择花葬,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临沂市民王女士说道。她认为,这种新型的安葬方式让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大地,是对传统殡葬观念的一次革新。

惠民殡葬树新风,临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

临沂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孙英介绍,临沂市持续推动沂蒙惠民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生态安葬设施,在公墓内建设草坪葬区、花坛葬区、壁葬区、树葬区等,为群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另外,骨灰堂作为一种灵活的安葬方式也在逐步推广,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促使传统祭祀风俗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

今年3月,临沂市沂水县东跋山公墓等8个安葬(放)设施更是被确定为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

“现在已经有很多市民开始转变传统观念,选择更为环保、绿色的殡葬方式。这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临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祭祀方式,文明祭祀成新风尚

清明节期间,在沂水县东跋山县级公墓内,不少墓位前都摆满了鲜花。

“这是前来祭扫的村民留下的,近年来提倡祭祀时‘鲜花换纸钱’,大家也都积极响应。”该公墓管理人员说,“以前人们来扫墓,都是烧些纸钱、摆放一些贡品,现在用一束束鲜花、一声声祈祷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一简一繁之间,彰显的是临沂市日益厚植的乡风文明新风尚。

除了鲜花祭祀,网络祭祀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临沂市民贾先生今年通过临沂市民政局网站为自己的先辈们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他表示:“今年在外地不能赶回家祭扫了,网络祭祀弥补了我的遗憾,既方便又环保。”

惠民殡葬树新风,临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

孙英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临沂市积极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吟诵祭文、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光信箱”等活动,各殡葬服务机构也积极创建“无烟陵园”,鼓励引导群众文明祭扫、低碳祭扫,将礼敬逝者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推动了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形成。既是对逝者的最好缅怀,也是对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推进殡葬改革:数字、绿色、惠民渐成趋势
...,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预计到2035年,该区将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设施的全覆盖,公墓节地生态葬达到50%以上。清明节来临之际,临沂市郯城县水务集团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
2024-04-04 21:02:00
...倡树文明新风。本着更好地节约土地的原则,对全镇8处公益性公墓进行提升改造。在胡家旺社区公墓、马旺社区公墓试点打造生态殡葬,建设祭奠墙,积极引导群众用花坛葬等生态葬方式安葬去世
2023-04-25 18:47:00
威海市文登区:惠民殡葬暖民心 移风易俗树新风
...000多位不保留骨灰的逝者眠于此。在各镇街推行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通过督导检查不断提升管护水平,为鼓励镇街引导群众到镇级公益性墓地集中安葬,2021年制定印发了《文登区镇
2023-10-12 11:09:00
...入乡村一线,围绕党员干部在殡葬领域的履职情况、村级公益性公墓的管理等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公益性公墓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公益性公墓惠民政
2023-11-22 05:05:00
...发展理念,从严治理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新建公益性公墓、改造提升历史埋葬点,使散埋乱葬得到有效治理,营造起移风易俗新风尚。史口镇投资400余万元在东一村村西建设占地15
2023-02-20 12:56:00
...活方式,厚养礼葬、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初步形成。增强公益性安葬设施服务供给,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建成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1处、村级公益性公墓354处、骨灰堂6处,从根本上解决
2023-03-07 16:36:00
...、规模适度、公益惠民的原则,我市加强以殡仪馆、农村公益性公墓为重点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殡葬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在城市地区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优先发展公益性骨灰堂,统筹建
2023-08-24 01:27:00
章丘区:倡导文明祭扫 弘扬时代新风
...丧俗改革试点区县为契机,继续聚焦群众所盼所求,加大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落实落细殡葬惠民政策,进一步提升殡葬领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
2024-04-06 21:09:00
...听群众呼声,为移风易俗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成立农村公益性公墓管护服务队,累计安排565名村级管护人员负责公墓日常管护,提升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和使用。为完善细化政策保障,印发
2024-05-12 13: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唐山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更绿色 在新能源赛道上补链条聚集群
日前,新能源重卡在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石码头运输。任小霞摄停车,扫码,启动换电程序……11月9日,在唐山市滦南县的一座电动重卡换电站
2025-11-23 07:46: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陈培培:用真心换理解,做百姓的“贴心人”
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陈培培用真心换理解,做百姓的“贴心人”11月12日,陈培培在图书室翻阅民法典。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11月12日
2025-11-23 07:54:00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我省第五批群众信访举报案件61件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1月22日,河北省接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第五批群众信访举报案件61件(重点关注案件9件)
2025-11-23 07:57:00
塑料袋飘进铁路线动车\
轻飘物侵扰供电线。(南铁厦门供电段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通讯员 张文华)看似轻盈的气球、塑料袋,却可能危及铁路线路的供电安全
2025-11-23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 通讯员 陈萍)昨天,厦门十中举行建校50周年发展大会,千余名校友回到集美纺织东路7号参加活动。厦门十中成立于1975年
2025-11-23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余蕊)昨日,第五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论坛在厦举行。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2025-11-23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昨日,一场儿童性教育亲子平行课堂在海沧新垵公益图书馆举行。这堂课是市妇联主办、厦门童缘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2025年“凤凰之约”公益创投项目——“益儿伞”儿童保护项目的一个缩影
2025-11-23 08:11:00
马銮湾新城孚中央西小学竣工验收 明年春季投用
马銮湾新城孚中央西小学。项目名片孚中央西小学孚中央西小学位于马銮湾新城孚中央片区核心位置,北临东孚西二路,东临孚中央东路
2025-11-23 08:11:00
11月22日,以“雄奇山水间・新韵红叶情”为主题的第十九届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在巫山县开幕。“满山红叶,是数十载深耕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11-23 08:30:00
三明清流沙芜乡:渔业稳健发展 生态赋能绘就乡村振兴“丰”景
“庆渔业丰收 绘渔乡丰景”系列主题活动现场。东南网1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郭诗妤 邱东莲)11月22日
2025-11-23 09:44:00
科技赋能基层 初心点亮乡野
近日,2023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标兵名单公布,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璐,凭借在基层科普服务和科技助农领域的突出表现获此殊荣
2025-11-23 10:27:00
城市更新 共创美好|从“有得住”到“住得好” 吉林省住房水平全面提升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5-11-23 10:28:00
第十九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在邯郸启幕
11月22日,第十九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赵王阁广场举行。图为《大戏山水间》表演。董源摄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陈正)11月22日晚
2025-11-23 12:13:00
策划:王文静制作:董源、李珊珊
2025-11-23 12:17:00
11月22日晚,以“文启中原,艺兴邯郸”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启。沉浸式、分布式的展演模式,舞龙舞狮、草编时装秀、苇子灯阵等9个节目沿街呈现,让游客
2025-11-23 12: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