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20 16:39:00 来源:搜狐城市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一条沿黄高铁大通道雏形初现

北方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座省会城市,即将迎来高铁直通的历史性时刻。

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济郑高铁山东段将于今年12月2日开通运营。这也意味着,自2016年10月河南段在新乡开工以来,建设历时7年之久的济郑高铁即将全线通车。

届时,济南至郑州无需再绕道徐州或石家庄,最快通行时间从3.5小时大幅缩短至1.5小时。

全长405.5公里、投资超700亿元,这条跨省高铁有多重要?

去年6月,济郑高铁郑州-濮阳段开通运营,河南随之完成了高铁网络最后一块拼图,跻身全国第7个“市市通高铁”省份,郑州也成为全国首个基本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城市。

另一边,在济南“米”字形高铁网络中,“一横”的西端也正是济郑高铁。眼下山东段通车在即,济南“米”字形高铁枢纽加速成型,山东也将填补聊城高铁的空白,距离“市市通高铁”目标更近一步。

放大视角来看,其深远影响远不止关乎郑州和济南两地。随着两个“米”字沿高铁线路日益紧密交融,河南、山东两个沿黄经济大省时空距离大幅缩短的同时,一条沿黄高铁大通道雏形初现。

1

一笔画两“米”

济郑高铁东起济南、西至郑州,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全长约407公里,分两段建设,其中济郑高铁濮郑段线路全长197.28公里,济濮段线路全长209.647公里。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早在2016年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就明确将“郑州~濮阳~聊城~济南”纳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是连通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高铁大动脉的重要通道。

在此之前,山东、河南两省已多次就线路走向等问题进行过沟通。

据公开报道,2016年1月底举行的河南两会上,时任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曾在参加濮阳代表团讨论时表态,“无论如何力争郑济高铁今年开工”。

同一年,河南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保年内开工建设郑濮济高铁”。山东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争取郑济高铁开工建设”以及“十三五”期间“实现郑济高铁建成通车”等。

在济南,济郑高铁更是一度被视为“在建及规划高铁中最重要一条”。

最终,济郑高铁河南段于2016年如期开工建设、2022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山东段则在2020年6月才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于2023年8月底正式启动联调联试,预计11月开通运营。

尽管地方推进意愿强烈,但高铁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涉及面广、耗时长,个中曲折不言而喻。但这丝毫不影响各地对这条跨省高铁线路的重视程度,及其开通运营带来的巨大利好。

这其中,最直接受益者当然是起始两端的郑州和济南。

首先,在两地规划的“米”字形高铁枢纽布局中,济郑高铁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2022年6月20日,作为“米”字“上撇”的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河南也同步实现省辖市“市市通高铁”。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通车,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将得以继续向外延伸,济南距离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也将更近一步。

而根据《济南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济南“米”字形高铁布局为:南北方向是京沪高铁,向东是济青高铁,向西是郑济高铁,西北方向是石济客专,东北方向是济滨城际铁路(济滨高铁),东南方向是济莱城际铁路(济莱高铁),西南方向是济济高铁(济南至济宁)。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图片来源:济南市发改委官网

目前,京沪高铁、济青高铁、石济高铁、济莱高铁已建成通车,济郑高铁开通在即,济滨高铁已开工建设,济济高铁即将落地,济南的“米”字形枢纽呼之欲出。

“米”字型高铁枢纽加快成型,无疑将强化济南在山东的枢纽地位,使其成为山东直通中原、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济郑高铁山东段通车,还将一举打破聊城没有高铁的历史。至此,山东“市市通高铁”的拼图,16个地市中只差东营、滨州(仅下辖县级市邹平有高铁,市内不通)就能完成。

2

“V”形变直通

济郑高铁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加速人力和资本聚集的经济大动脉。

从地图上看,作为济南“米”字形高铁“一横”西端的济郑高铁,从济南经聊城折向西南,经濮阳到郑州,变成郑州“米”字形右上角“一撇”。换句话说,济郑高铁不仅分别是两个“米”字形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济南和郑州的关键一笔。

作为山东、河南两个相邻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和济南是北方地区GDP总量最高的两座万亿城市,人口规模亦位居前列。两地之间交通便利性,将直接影响其人员、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

然而,两地直线距离不到400公里,但长期没有高铁直通,交通并不顺畅——要么绕道徐州再“掉头”抵达;要么经石家庄转向而至。两种运行路线均呈V字形,绕行时间长达3~4个小时。

相比之下,济南距离北京直线距离约400公里,路程最快只需1.5小时左右。有媒体直言,身处高铁时代,济南和郑州的“遥远”显得“跟不上时代”。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558245

如今,局面得以改观,机遇近在眼前。

多位专家分析,如何抢抓济郑高铁贯通的历史机遇,推动区位优势、现代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成为郑州、济南以及沿线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考验。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此前受访指出,一旦“米”字形高铁枢纽之间连通,将彻底改变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从人员流动便利开始,将使两城之间内在联系快速加强,也将为两个经济大省带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比如,郑州高端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可以更高效对接济南及山东省的高端人才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现代智慧与高新技术力量支持。

除郑州和济南外,沿线各城市的利好也显而易见。沿线的聊城、濮阳、安阳、新乡等城市,不仅可通过济郑高铁进入济南和郑州“1小时经济圈”,还能借此契机融入全国高铁网络,进一步提升区域通达性。

一组直观数据是,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一年,累计发送旅客140万人次,开行列车从初期一天30趟次增长至最高峰日44趟次,发送旅客从初期一天2700余人次增长至最高峰日1.48万人次。

当地媒体报道,乘着高铁开通的东风,濮阳共引进青年人才2万名,事业单位招聘引进各类人才3211名,引进博士后35人,完成率居全省第一,高铁线变成了“人才引流线”。

3

沿黄大通道

进一步放大视角,济郑高铁还将推动构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等沿黄城市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这将是黄河流域交通网络格局的一大突破。

一直以来,相比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而言,黄河流域各省份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为此,国家层面重磅部署不断。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则是强化区域联系的前提。

关键一笔落定,北方强省可以“抱团”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600268347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填补缺失线路、畅通瓶颈路段,实现城乡区域高效连通。

其中,“一字型”正是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而济郑高铁贯通,意味着在济南坐上高铁,可以在郑州转向陇海客专,到达西安、兰州、西宁。由此,一条沿黄高铁大通道雏形初现。

今年8月,山东省政府、河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其中同样重点提及两省高铁网和公路网的建设。

《协议》不仅进一步确定交通互联互通的具体任务,还明确会商机制、保障措施,双方将提前启动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

当地媒体分析,这不仅对沿黄城市群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具有表率与标杆意义,也让两座黄河流域经济和人口大省之间的“鲁豫有约”上升到新的高度。

“豫鲁两地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优势互补,这次合作是一种‘双向赋能’。”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介绍,河南有全国铁路枢纽,正在加快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省份,双方“陆海牵手”,将有力拓展各自的开放通道,弥补地理位置带来的先天不足,推动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融合发展。

简单来说,连接豫鲁两省的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日渐畅通,既有助于打通内陆省份河南的出海口,也能为山东扩大人才、市场腹地拓展通道。

从公开报道看,近年来,包括海尔、浪潮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落子山东和河南之间的跨省布局。据今年初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透露,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也将加快推进,并力争早日获批。

“鲁豫”牵手,期待更多可能。

来源: 城市进化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河两省”这条高铁,终于要通了
...在提升。“由于建设高铁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操作,地方政府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非常关键,这为线路之争,留下了博弈空间。”赵坚说。(图/unsplash)“包括山
2023-11-18 00:56:00
...场推演,严格把控作业计划执行、安全监督、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平稳有序推进。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严格落实现场安全联络、机械防护各项要求,紧盯既有设备防损、物料侵限等关键
2023-07-22 00:08:00
纵享国庆丨济郑高铁开通后首个十一长假,如何引燃鲁豫两地游?
...开夜间临时列车,列车趟趟满载,10月1日到10月3日,济郑高铁迎来出行高峰,客流集中在济南、郑州、威海等途经热门城市。济郑高铁开通后的首个国庆长假,沿线出行有什么新变化,带动
2024-10-03 11:13:00
济郑高铁频频试车:一个“一”字撬动北方两个大省
记者 于泊升济郑高铁呼啸而来,让山东、河南两个沿黄省份在交通、经济等领域有了更深层的合作共赢通道。近日,济郑高铁山东段开始联调联试,试验车在线路上频频试车,为即将到来的全线通车做
2023-09-18 19:18:00
济郑高铁山东段开始铺轨:“鲁豫牵手”迈出关键一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15日14时许,济郑高铁山东段铺轨开工仪式在山东聊城举行。随着第一对长500米的长钢轨缓缓入槽,济郑高铁山东段正线铺轨作业正式启动,它标志着济郑高铁
2022-12-16 11:03:00
“两个一亿人”叠加下,假期的济郑高铁如何“破题”沿黄文旅
...生郝川在新乡东站发完朋友圈后,登上返回济南长清区的高铁。12月30日—31日,元旦假期前两日,鲁豫跨省游旅客涌入各地景区,济郑高铁沿线出现旅游打卡小高峰。济郑高铁开通20多天
2023-12-31 23:19:00
青岛到郑州最快3.5个小时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济郑高铁济濮段开始运行试验青岛到郑州最快3.5个小时本报11月5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11月4日8时40分,随着55501次试验列车从长清站驶出,济南
2023-11-06 00:14:00
济郑高铁河南省境内全线开通倒计时高铁通车前流程
...随着G6688次列车从濮阳东站出发驶向南乐站方向新建济郑高铁濮阳至鲁豫省界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济郑高铁河南省境内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高铁通车前流程是:静态验收→动态验
2023-11-02 02:25:00
行走鲁豫|三十年来鲁豫客:曾经那么远,如今这么近
...山东朋友和一则消息的到来,让古镇客栈热闹起来。济郑高铁要通车了!自称为“半个山东人”的客栈老板罗明明和丈夫汤岳霖开始计划起下一次的山东之行。西进中原,鲁豫两省直联直通,济郑高
2023-12-07 18:4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暑期实践大学生“对话”千年木版年画
今年暑假,东南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两支社会实践团队,不约而同地探秘朱仙镇木版年画,助力非遗传承。受访者供图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朱仙镇的晨光里
2025-08-19 05:51:00
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8000元
经济总量跨上3万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产业发展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2021年—2025年,时光的脚步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2025-08-19 06:13:00
问政快报(2025.08.19)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8月17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123条,其中,景德镇市珠山区城市管理局
2025-08-19 06:13:00
8月18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暑期探馆·山西太原:博物馆热升温多样活动开启文化之旅》为题,报道暑假期间
2025-08-19 06:53:00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8月21日至25日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连日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响应
2025-08-19 06:53:00
近日持续的降雨,使得北排洪渠快速路(滨河西路口—兴华西街北)和金桥西街的地下管网接连“亮红灯”——系统性清淤不足及偷排导致的管道堵塞
2025-08-19 07:24: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8月18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获悉,南京将于2025年9月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十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暨青年人才交流(招聘)会
2025-08-19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8月17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内人声鼎沸,现场6万多名观众中,有一群特殊的“国际观众”
2025-08-19 07:40:00
秦新路南侧景观提升工程完工
日前,全长约4.6公里的秦新路实现东西贯通,串联多个地铁站口,使得河西南部的交通路网循环更完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南报网讯(通讯员宁建轩记者何钢吴春霞)4
2025-08-19 07:40:00
鲁网8月18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梁宸)近日,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白坤海牵头申报的《专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创新与淄职实践》获特等奖
2025-08-19 07:41:00
软件谷北辅道产业集群项目基本完工
8月18日,雨花台区中国(南京)软件谷北辅道产业集群项目基本完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含4栋科技研发楼及配套
2025-08-19 07:41:00
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秦恬恬)8月15日晚上9时,随着5、4、3、2、1倒计时数字次第亮起,屹立于海拔3650米雪域之上的拉萨广播电视塔
2025-08-19 07:41:00
苏皖乌江站“跨省通办”便民服务再升级只进一扇门,办成两省事南报网讯(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昨天早上一上班,68岁的张大爷揣着医保卡走进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乌江社区的苏皖乌江站
2025-08-19 07:4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关键点。近一年来,南京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目标任务深化改革
2025-08-19 07:41:00
买菜理发改衣服……菜场奏响“市井交响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8月15日上午8时30分,建邺区月安生活广场热闹了起来
2025-08-19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