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为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实现文化人才稳定增长和文化人才队伍素质的逐步提高,近年来,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隆阳文化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足资源优势,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保山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保山涌现出一批立足本土写作的创作者,他们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用文字向外界宣传隆阳的人文与风景。如何将这批能够讲好隆阳故事的人变成隆阳的代言人,隆阳区文旅局联合隆阳区文联,统筹利用“三馆一院一宫”五大场馆资源,打造人才培训载体平台,培养出了一批能够写好隆阳故事、拍好隆阳山山水水、唱出隆阳真实面貌的作者、摄影家、民间文艺家。2000年,李霞在舞蹈诗《啊傈僳》表演中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银奖;宋艳、刘红编创的舞蹈《寻迹钹魂》在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银奖;宋艳、杨绍婧编创的舞蹈《匠心永铸》获2020年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苏新的摄影作品《甜蜜的故事》入围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馆彩云奖决赛。
采取多种措施,用活文化人才力量。隆阳区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将文化的种子种入基层,让文化真正热在基层,亮在基层,暖在民心。全区现有文化文艺人才10680人,业余文艺团队692支,隆阳区文化文艺人才主要通过开展春节农民狂欢月活动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送图书下乡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文艺活动,近三年来开展活动人次达40000余人次,观众达86000多人。
盘活非遗资源,扩大非遗人才队伍。隆阳区注重非遗传承发展,贯彻落实“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以活动开展为纽带,让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走进群众的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非遗文化活力。截至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3项。2021年围棋“永子”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了全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万海2013年至今到保山学院、保山市关爱学校教授土陶制作技艺,已培养学生300余人;非遗传承人高伟自2014年到保山学院至今,一直教授保山玛瑙雕刻技艺,从事珠宝雕刻教师工作以来,共教授八届珠宝学院的学生共计1000余人和8名缅甸籍留学生玉雕工艺技术,将雕刻技艺传播到缅甸。其先后荣获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玉雕手工加工技能一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优胜奖”;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优秀工匠奖”等奖项。
赵仁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1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