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11:00 来源:小话诗词

李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

借问芬芳春与秋,豆蔻年华无忧愁。

这首无题诗,可用来形容任何一个豆蔻年华的青春美少女,但用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身上,似乎更加恰当,每一句都是那么严丝合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情窦初开,对甜蜜的爱情充满了憧憬,在爱情突然来敲门时,却又很娇羞。如她早青春期写下的这首《点唇绛·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将李清照少女时代害羞的纯情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李清照的情感往事

18岁那年,李清照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她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赵明诚相识,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

就在这一年,她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与21岁的赵明诚步入婚姻的殿堂。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如实记载了他们的甜蜜爱情:“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婚后,二人知音相赏。志趣相投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闲暇时刻便填写几首歌词,两人的新婚生活美满而幸福。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到青州任职。李清照独守空闺,在赵明诚不在她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写下了一首首倾诉相思之情的词作,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的幸福时光中,有太多的值得词人回忆的点点滴滴的温情与浪漫的时光。

正是因为这样温馨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在赵明诚不在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才会格外思念他。

尤其是在亲人本该团聚的节日里,赵明诚不在身边,李清照的这种思念之情就越加浓烈,他将缕缕相思之情汇成一行行娟秀的词句写在彩笺上,装进信封,寄给远方的赵明诚聊表相思。

在一年的重阳节里,李清照独自面对东篱中绽放的菊花,不禁让她触景伤怀,此情此景,让她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

冷清的庭院让她回想起以前与张明成共度重阳佳节时的欢愉与温馨,那时他们会把酒赏菊,登高望远,吟诗弄月,浓情满满。

良辰美景又一次牵动了她无限的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蕴含着无限思念之情的《醉花阴》,寄给了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来的书信后,感动不已,尤其是当他读到李清照的这首蕴含无限思念之情的词作时,更是百感交集。

他有感于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便下定决心也要写一首词作寄给妻子,而且他想要在表情达意上超过李清照的词作。

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三日,一连写了50首,然后他将李清照的词也夹杂在自己的作品中,请友人前来评定。

不料友人品读再三之后,认为在这诸多的词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最好。

因为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也广为人知。

李清照最耐人寻味的相思词《醉花阴》

因为历代词学评论家对这首词的推崇,让李清照的《醉花阴》成为蜚声词坛的精品佳作。《醉花阴》原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开篇句“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人从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入手,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阴云浓雾,这种阴暗潮湿的天气最容易影响人的心情,让人变得愁烦。

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这是人之常情。

天气对人的心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好天气能使人心旷神怡,而糟糕的天气又会造成人的忧郁寡欢。

各种气象要素中,气温对人们的影响最大。酷热使人心情烦躁,潮湿的雨天易使人的心情忧郁和情绪低落,雨过天晴则会让人心情舒畅。

对女词人来说,本来想趁着重阳节,到外面去感受节日的气氛,但外面不好的天气状况实在叫词人提不起出门游赏的情致,她只好待在屋里。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光的足迹又是那样缓慢。

尤其是“愁永昼”三字,从字面上可以想见,她整整一天都很愁闷,在时间的煎熬中一分一秒地度过了这百无聊赖的一天。

她若有所思地看着香炉里的袅袅青烟。此时的李清照,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两地分居,这时她独守空闺,对时间是特别敏感的,也难怪词人对这雨雾迷蒙的漫漫长日感到难以自持了。

词人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烟雨迷蒙的天气,一窥词人内心的苦闷。

接下来三句,词人点明了重阳节的时间节令。

“佳节又重阳”中的佳节即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有朋友聚会、亲人团聚、登高插茱萸、把酒赏菊等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就发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重阳节意味着亲人团聚,敏感的词人也想着能与丈夫在这一天重聚。而此时赵明诚又在千里之外,节日里没有丈夫的陪伴,没有丈夫的节日祝福,甚至一份节日礼物也没有收到。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词中的“玉枕”与“纱厨”,分别是瓷质的枕头和沙质的帘子,这还是对闺房内景的描写。从瑞脑、金兽、玉枕与纱厨这四样物品陈设来看,闺房布置是很精致的。

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词人优雅的生活方式与高雅的审美情致和此时此刻词人的孤寂和落寞形成强烈反差。

闺房虽然布置精美,但缺少丈夫在身边时的那种欢声笑语,抑或缺少两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气息与浪漫情调。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就愈加强烈。

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其实词人在这里要传达的何止是身体上感受的寒冷。闺房中精致的物品陈设是她与赵明诚幸福美满婚姻的见证,而现在只是词人独守空闺、孤芳自赏的见证。

再加上重阳节这天不良的天气状况,室外迷蒙的雨雾与室内袅袅的青烟,就好像萦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缕缕愁情一样,这情与景也更加衬托出词人黯淡愁烦的心绪。

由于李清照从小受到的文学艺术的浸染,她对美与艺术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李清照爱用鲜花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桂花、梅花、海棠都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常见花卉。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但李清照对菊花却情有独钟,菊花是李清照词苑中的一朵琪花瑶草。

如《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中的“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再如这首《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有暗香盈袖”。

菊花寄托了词人不同生命境遇下的心绪与情怀,见证了词人欢乐与痛苦,哀怨与绚丽的人生。

在李清照不同的生命时期,菊花有着不同的风情姿态。她以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词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描绘出了一幅幅唯美动人的菊花情愁图卷。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是重阳佳节的重头戏。

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来到庭院把酒赏菊。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中,李清照了无痕迹地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

词人无法与远在外地的丈夫共度赏花饮酒这良辰美景乐事,实在是遗憾。“有暗香盈袖”中的“暗香”在诗词中通常指梅花。

李清照匠心独运,将形容梅花的诗句移花接木到菊花身上。

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与梅花相似,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两句写词人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思念。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在菊花绽放的重阳节,本该是她与丈夫共度佳节的,但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词人独自一人品尝那份孤独与寂寞,所以她脱口而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可怜,节日的气氛与词人内心的愁情,在极度不协调中漫卷而来。

“莫道不消魂”带有反问语气,词人哀怨的情愫跃然纸上,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帘卷西风”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这阵晚风也打消了她饮酒赏菊的兴致,于是再也没有饮酒赏菊的情趣,便匆匆回到了闺房。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回到闺房后,词人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那柔长的菊花枝条在晚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那纤细的瓣瓣菊花,在晚风中傲寒绽放。

回想起此情此景,这风中的菊花,不正是此时此刻词人的写照吗?这也让词人顿生“人比黄花瘦”的喟叹。

晚风中的菊花、因相思而致形体消瘦的词人,两者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贴切又传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后三句可谓神来之笔,历来好评如潮,这得益于李清照对文字做了合理恰当的排列组合。

首先,“莫道不消魂”是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用它带动语气,作为引子;接着是动态描写,“帘卷西风”是“西风帘卷”的倒装;最后人物才出现——“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一气呵成,前两句环绕后一句,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好像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这三句也是词人积聚于心的情感宣泄。

面对重阳佳节,词人心中无望的相思哀愁无法自抑,只有瑟瑟西风恰似解人意,悄悄地卷起门帘,宛若离人归来。

然而,在一次次失望的煎熬中,词人的愁情却更加浓郁。词人抬眼间,蓦然瞥见帘外黄昏时对饮的一丛丛菊花。

菊花花瓣细长而纤弱,在萧瑟的西风中摇曳飘零,反观自身,觉得自己比那菊花更消瘦、憔悴,真是人不如菊。

菊花既是清丽俊秀的,又是高雅端庄的。以菊花自喻,更清楚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思念的深切、爱情的真挚,以及词人的高标逸韵。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下最让人动容的一首相思词,字字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清照诗词赏析:清新雅致与爱情俏皮
...主角,虽然时常有女诗人,却如流星闪过。一直到宋代,李清照的横空出世,给文坛带来一股清风。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可柔美、可刚毅。有人将她与李煜相提并论:词中李后主,
2023-10-14 08:53:00
2000年前的一封最美情书,短短6个字却字字令人断肠
...长时间的不相见和不知何时来临的生死离别。这份情书的字字句句,虽然浪漫,却也令人断肠。
2023-05-10 17:28:00
揭秘琬命运多舛的一生
比起李清照来,唐琬还是幸运的。李清照跟赵明诚算是情投意合,幸福美满,但赵明诚性格懦弱,有临阵脱逃之举,为李清照不耻,后来赵明诚病故,小人张汝舟趁虚而入,娶了李清照。两人结婚后,李
2024-04-23 18:05:00
李清照写了一首词专门用来向丈夫撒娇,后成为千古名作
...艺术手法之高超冠绝古今,被后世奉为千古名作,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是宋朝人,公元1084年生于山东章丘一个仕宦家庭,自幼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广受亲友夸赞。青年时,她跟随父亲前往
2023-07-11 18:45:00
秦观的一首大胆约会词,开篇7字被李清照仿成一个千古名句,够美
...轼称其有屈原、宋玉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风。但李清照却在《词论》中批评他写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意思是写得不够厚实,太直接了些。到了金末,大文豪元好问更是直接称他的诗
2024-09-24 21:05:00
李清照少不知愁,酒后寻欢写下第一首词,如今已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赋诗填词的她,青春是否真如笔下所绘,无忧无虑?试想李清照目睹今时少女以其词为放纵之由,又将心生何感?【一、家学渊源奠定文学修养】1084年,北宋盛世,汴梁繁华喧嚣,车马络绎不
2024-11-05 10:37:00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晚年声名狼藉,都是因为改嫁吗?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篇课文选自李清照流传于世绝妙诗词中的一首,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思念与忧虑,词朗朗上口、表意清楚,乃当时之佳作。如此曼妙的人物,该是每个人向
2023-05-05 09:44:00
...的3月13日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诞辰940周年。李清照的一生,从北方到南方,前半生光彩照人,后半生颠沛流离,最终孤苦终老于浙江。这其中,江苏南京是
2024-03-29 05:40:00
雨后李清照因思念丈夫,写下一首词,用词非常大胆,令人心生向往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创作的词汇遍布历史文坛,许多作品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中就曾学习过。从李清照的词作中,能明显感受到她的创作风格与苏轼的豪放、奔放不同,她的作品更加
2025-05-07 23: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