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旨在通过课内、外阅读实践,帮助学生训练阅读技能、增强文化知识、拓展人文素养。英语泛读课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为课程思政开展奠定了学理基础和逻辑前提。同时,泛读材料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也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了空间,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良好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目标设定、内容整合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探究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深入学生内心,实现教学育人同步。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考量。知识目标,是掌握常见的生态词汇和表达;能力目标,是通过略读和寻读技巧阅读文章并对文中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情感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意识,使其内化成一种发展的理念。
其次,整合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即以教材为依托,透过语言材料表象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重构了教学内容。
在以“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我们采用先通过短视频《塞罕坝上的绿色奇迹》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共建生态文明,同享绿色未来”的思考;接着以头脑风暴形式罗列和整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绿色生态相关的词和短语,为课堂阅读和讨论打好基础;随后以单元材料为载体,将略读和寻读两种阅读技巧结合起来,了解文中不同国家的绿色城市建设以及一些举措;最后对比各国的绿色城市理念和措施,批判性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最后,优化教学评价。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并组织相关主题讨论,鼓励大家输出自己的看法,在辩证看待各国理念和政策异同的基础上,分享个人有关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观点,并采用师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产出的可测评任务进行过程性评价。
总而言之,英语泛读课教学中,要将课上学习与课下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拓展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们在增长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语言类课程促学育人双功能。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赵永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06: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