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长白葱种植
□本报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刘利春 摄影报道
一粒粒小种子托起农民丰收致富梦想。
过去,因交通不便、销售不畅、储藏不易等原因,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有机蔬菜很难销售出去,特色种植也逐渐式微。
近年来,互助县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立足高原冷凉气候,聚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发展思路,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稳固集体经济,让特色农业成为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鼓足了群众腰包,赢得了群众好口碑。如今,这里广泛种植的长白葱、娃娃菜、菜薹、红笋、食用菌、西瓜等都是老一辈从没种植过的精细作物,这也让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设施农业鼓了腰包
走进丹麻镇东家村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内,一个个圆圆的黄瓤小西瓜挂满枝头,翠绿诱人,清新的瓜香扑鼻而来;一颗颗宛如红宝石的草莓镶嵌在绿叶间,阵阵香甜沁人心脾;一根根翠绿的网纹小甜瓜挂满藤蔓,朵朵黄花点缀其间,甚是喜人……
丹麻镇是互助县半脑山乡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丹麻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大棚采摘”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温室大棚里的瓜果主要是供游客采摘的,不仅让游客品尝到了绿色优质水果,更鼓了我们的腰包,实现了双赢。”董青林是丹麻镇东家村依靠设施农业率先富起来的致富带头人。目前,在他的带领下,很多村民搞起了设施农业,走出了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丹麻镇党委书记师存峰表示,通过“党支部引领+村集体经济+餐饮企业+农户”的运营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带动群众就近务工,而且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
当日,记者还来到台子乡下台二村,在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一股草莓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一笼笼长势茂盛、鲜嫩翠绿的叶子下面,一颗颗草莓探出红红的脑袋,自2月份草莓抢“鲜”上市以来,供不应求。
“今年,富农合作社引进了10多种果蔬新品种,不仅高产还抗病虫害。通过合作社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规模化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为互助县台子乡‘蔬果之乡’品牌助力。”台子乡富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靳永明说。
随着设施果蔬产业的发展,威远镇、台子乡、塘川镇、南门峡镇、五峰镇、丹麻镇、五十镇等乡镇已基本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果蔬产业发展模式,果蔬种植已经由过去的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单种蔬菜到瓜果与蔬菜套种,从一年一茬到一年两茬甚至多茬种植,设施果蔬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生产效益,更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点互助特色的设施果蔬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设施农业已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互助县共建成千亩设施农业基地2个、百亩设施农业基地8个,规模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达3000多栋,设施农业拓宽了富民路。
长白葱富了百姓
盛夏之初,正值互助县蔬菜育苗移栽生产的黄金时期,在互助县台子乡、五十镇等蔬菜生产基地内绿油油的长白葱苗陆续开挖出苗,打捆、装车、“远嫁”,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乡村产业红红火火。
走进台子乡下台二村蔬菜生产基地的温室大棚,菜农董维成告诉记者,从1月份起,整地、施肥、播种、浇水,忙忙碌碌的两个月后,葱苗终于出苗了,目前已销往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甘肃省武威市等地,今年,预计亩产值可达2.4万元,纯收入可达1万多元。
“大家把葱苗稍微剪短一些,尽量避免叶子和根须落在地膜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还会使长白葱更加可口。”离台子乡40公里外的五十镇五十村的地头上,互助县耀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阎国财正在组织农民种植长白葱。“今年我种了近5.8公顷长白葱,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光农民工工资就发了26万元。”阎国财说。
近年来,互助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紧紧围绕“七彩农业”名片,积极构建长白葱育苗、种植、务工、订单销售产业链,走出了长白葱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特色之路。目前,预计长白葱育苗达10亿株,种植面积达466.67公顷。
冷凉蔬菜成“热产业”
“豌豆亩产2000斤,去年我们种了33.34公顷,产值达4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9.68万元。”说到豆秧产业,唐日台村党支部书记樊礼邦有说不完的喜悦。
唐日台村山大沟深,气候冷凉,农作物单一,没有其他收入,村民生活相对困难。近年来,村“两委”依托气候冷凉优势,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探索种植豌豆、蚕豆等,因地制宜发展豆秧产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互助县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菜薹、荷兰豆、蚕豆、马铃薯、油菜等蔬菜,具有无污染、病虫害少、品质优良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互助县以“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为目标,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4个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和草莓、食用菌2个百亩示范种植基地,采取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集中流转农民耕地的“六统一”措施,推广种植各类“供港澳”蔬菜1333.34公顷,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高原冷凉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发展底气更加充足,成为带动民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为进一步提升蔬菜基地生产能力,互助县强化科技支撑,推广优新品种、轻简化设施建造、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质高效技术,提高蔬菜生产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建设蔬菜育苗基地,并采集经营主体育苗信息,建立育苗生产档案,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管理。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供港澳”、绿色、有机基地认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蔬菜加工和贮藏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如今,互助县按照“巩固设施、扩大露地、引育新品、拓宽市场、培优品牌”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蔬菜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销量逐年攀升、口碑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高原冷凉夏菜种出富农热火产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