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2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玄宗时期,著名“美文家”孟浩然闲居乡野,逍遥快活。在一次沐浴之后,他披散头发,躺在床榻上欣赏傍晚的风景。

忽然心有所动,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知音体”五古——《夏日南亭怀辛大》。在这一首诗中,孟浩然发挥了写景抒情的特长。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观山色,赏池月;嗅荷风、听竹露,悠然而起琴心。仿佛是一位徜徉在天地山水之间的出尘君子。全诗情由景生,景因情转,景清而思深,逐渐达到“心境如一”,缥缈空灵的盛境。

一、《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白话翻译:天黑得很突然。明月是从湖泊的东面,慢慢地升上来的。沐浴之后,我披散头发,卧在窗边欣赏风景。

此时,一阵清风送来荷花的芳香,一股清泉自竹筒中流出,发出空灵、清脆的“滴答”声。四周一片静谧。我该怎么去形容这样的安静呢?

想用古琴来传达心声,可惜没有人能欣赏。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辛大。我一想,就是一整晚,只能在梦里和他一起欣赏。

诗的第一句“天光忽西落”,是指太阳的光线向西隐去,但重点在一个“忽”字。也就是说,对于作者来说,天黑得很突然。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第二句“池月渐东升”的重点,在“渐”字上。月亮慢慢地升上来,月光也是逐渐明亮起来的。这在视觉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起初,天空仿佛发生了日食一样黑暗;跟着,月亮才慢慢地露出头来。月光本就不如阳光强烈,在它完全升上天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是黑暗的。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周围十分宁静。待月光完全升空后,光线依旧柔和。那么,孟浩然为什么会认为,太阳是忽然落下去的呢?

这是因为,他刚才去沐浴了。所以他钻进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等到沐浴出来后,他就惊讶地发现:呀,怎么天色一下子就黑了。

接着,孟浩然披头散发,打开窗子。环境光线偏弱的时候,他不可能先看到外面景物,于是他先嗅到了一阵清风送来的荷花的香气。

“竹露滴清响”,是指引水的竹筒口,发出的滴水声。白天自然环境嘈杂,他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现在全世界都安静了,所以他可以听到那个竹筒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特别响亮。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这种描写,让人联想起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里面写一根头发丝落地,发出“咣”的一声巨大声响。当然,孟浩然没莫言写得夸张,他只是很自然地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场景。

鼻子能嗅到花的芳香,耳朵里面能听到水的响声。只有用这样生动具体的描写方式,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进而明白,他当时体验到了一种空灵澄澈的微妙的感觉。

孟浩然觉得这样的感觉,用言语已经不足以表达,于是想通过弹奏古琴来诉说心声。不过他又想到,自己这种“小资情调”,一般的人哪里会欣赏呢,所以他想到了老朋友辛大。

二、世间许多事,说与“知音”人

中国古代的人,喜欢把知交好友叫做“知音”,知音典出《礼记·乐记》。故事是说,俞伯牙有一次在山崖边弹古琴,钟子期划船路过,就停下来欣赏。

俞伯牙见对方摇头晃脑,似乎能听懂曲中之意,但看对方的打扮,只是一名渔夫,他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一经询问,发现他真的懂了自己的琴声,于是就和钟子期结为了好友。

可见,古琴能传达人的心声,但这种心声,很难被演奏者以外的人体察到。孟浩然这首诗里面说“恨无知音赏”,就是这个意思。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却有风送花香醒脑,继而灵台清明,忽然就听滴水入池,发出空灵妙响,让人仿佛进入了一种幽微的禅境。

此时的孟浩然,已经达到了一种人心合一的境界。他觉得很开心,所以想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别人。但是他的这种奇妙思想,并不能为普通人所理解。

他想弹琴倾吐心声。普通的乡邻野人,必定听不懂。即使对方身怀“异能”,听出了他琴中之意,假如他对禅道不屑一顾,怕不是要说他吃撑了。

因此他第一时间,想起了辛大这个人。辛大,这个人有人说是辛谔,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孟浩然曾写过一首《西山寻辛谔》。

根据诗歌的描述,这位辛大应该也是山野中的读书人。他喜欢在落日青川上垂钓,还在一个长满竹子的岛屿上,修了一间书斋读书。

看起来,也是一位具有道家精神的读书人。所以辛大显然和孟浩然一样,懂得享受生活的细节,尽管他们那时候都很贫穷。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从前有人读了孟浩然这首诗,感觉他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以为他的生活环境很好。但事实上根据现在学者的研究,孟浩然四十岁以前,有三十年的时间都住在乡下,生活比较贫穷。

他过了四十岁才开始想要出仕当官,正是因为家里太穷了,而他又要奉养母亲。但他天生浪漫,感情丰富而细腻,这种性格令他并不会因为穷困而变得唠叨。

简单地说,孟浩然总是在关注自然界的雪月风光,很少提到自己在现实中的困顿疾苦,所以他的诗全部都是唯美的。

有一些,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不幸挂在嘴边,而另外一些却截然相反。他们纵然过得不顺,也不会说出来。显然,大家更喜欢后面一种人。

孟浩然最聪明的地方是,他知道什么样的话,该和什么样的人说。比如“竹露滴清响”这样的事,硬要说给不欣赏它的人听,无疑是对牛弹琴。

结语

孟浩然这五言古诗,表现朋友家平顺、自然,颇具匠心。诗风显得十分秀逸、潇洒。“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无疑是这首诗中最动人的句子。

孟浩然的闲适人生:沐浴、弹琴与怀友

因为作者运用五识描写,以自己的嗅觉、听觉,打通了读者的嗅觉、听觉,让读者有了亲临现场的感受。所以这句诗,被人称为是千古清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孟浩然一首夏夜诗,意境太美了,其中一联更是被称千古清绝
...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当然是孟浩然和王维两人了,他们的作品流淌在田园和山水之间,将唐朝士大夫过的那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孟浩然的诗又独树一帜,因为他
2024-09-07 10:08:00
...)仲夏,烈日炎炎,蝉鸣不歇。襄州襄阳城一所民居内,孟浩然躬卧在床,呻吟连连。背上复发的毒疮令他疼痛难忍,襄阳城名医就在身边,却束手无策。忽然间,孟浩然大叫一声,倒在床上。武后
2024-06-05 06:15:00
王维与孟浩然之间都发生了哪些有趣又动人的故事呢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辽阔,沉醉于闲适田园的幽静时光,而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也给予了他们别样的人生。他们一个年少成名,金榜高中,
2024-06-12 14:00:00
...”描绘出农历六月时节红绿交织、绚烂绝美的画面。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2025-07-07 11:13:00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尽人间最美秋色;孟浩然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让人心神向往。两者呼应唱和,为“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襄阳好风日”着色留
2024-08-10 09:00:00
王维与孟浩然的友谊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761年),字摩诘,汉族,唐朝诗人,享有“诗佛”之称。孟浩然(689-740),汉族,唐代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盛唐的繁华造就了王维、孟浩然雄浑明丽、平淡自然的诗风,
2023-11-10 15:11:00
...明诗: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即事》唐·孟浩然最唯美的清明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最闲适的清明诗: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
2024-04-03 16:03:00
潍坊历史名人笔下的夏天
...愤。南唐夏日宫廷诗多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句),而韩熙载的宴乐,恰是乱世文人借酒消愁的写照。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夏季农事 贾思勰(北魏时期),寿光人,著《
2025-07-09 14:19:00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㉝】东湖评论: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
...天上人间,诠释着对真爱的永恒守望;黄鹤楼上,李白与孟浩然的遇见,碰撞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留”的盛唐无边;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的遇见,留下三顾茅庐的千古情谊和隆中
2024-01-08 21: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