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乡村振兴路上的 “老把式”和“新农人”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0 00: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记者 李扬 实习生 蔡文静 王梦茹 文/摄

走进南陵县许镇镇,一幅幅绿色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成片的稻田延绵苍翠,村边小溪波光粼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里,不乏种养植行业里的“老把式”,而“新农人”的加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老把式”的新视野

许镇镇郑潭村华林自然村里,一排排钢架大棚矗立路边。大棚里绿色的荷叶下,莲藕正在悄然生长。当地闻名的莲藕种植“老把式”崔永明正在大棚外巡视。

“莲藕一般在5月中旬上市,今年雨水多气温偏低,估计上市时间要往后推迟10来天了。”崔永明对记者说。

崔永明是华林村本地人,“我三十多岁之前一直在家种田,2002年干起了稻藕种植,到现在已经22年了。”55岁的崔永明一说起莲藕种植,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南陵县是鱼米之乡,一直有种植莲藕的传统,原本在家种田的崔永明非常看好莲藕的消费市场,2002年他便和两个朋友合伙,搞起了莲藕种植。三年后,崔永明开始了单干。“起初承包了一百多亩藕塘种莲藕,三年之后逐渐扩大了规模,现如今分散在各个地方的田地总共有400多亩。其中大棚莲藕50多亩。”崔永明指着眼前成片的大棚说道,莲藕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气温低了生长慢,上市的时间也会相应很迟,所以露天种植是纯靠天“吃饭”。而大棚种植就很好地解决了温度的问题,不仅产量稳定,上市也早,可以实现错峰销售,能卖上好价钱。

崔永明在大棚里种莲藕缘于一次游历。一次去浙江朋友那里玩,看见当地农民在藕塘上用毛竹搭起了大棚,崔永明细一打听,了解到在大棚里种莲藕,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减少露天种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崔永明虽然有多年的种植经验,但观念一点也不守旧,他一直关注着相关种植的新技术、新理念。在浙江看到藕塘上的大棚后,崔永明立刻想到了自己家的莲藕塘,在大棚里种莲藕是条好路子。

回家后,崔永明筹集资金,也给自家的藕塘盖了“新房”。“在浙江看到的是竹棚,时间长了不牢固,我干脆建了钢架大棚,不仅坚固耐用,还宽敞美观。”崔永明说,大棚里种莲藕好处很多,首先是控温方便,利用薄膜的开合能有效控制棚内的温度,给莲藕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其次,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大棚能控温,所以莲藕的成熟期要比自然环境里的早,可以提前上市。大棚莲藕上市时的批发价能达到每斤12元—13元,而等到露天地里的莲藕上市时,价格只有每斤7元—8元。”崔永明说,大棚莲藕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左右。

在尝到甜头后,今年年初,崔永明把目光投向了更先进的连栋大棚。目前,他在湾沚区红杨镇,已经有12栋连栋大棚。“连栋大棚的开合全是电动的,控温更加精准,还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水肥管理,未来我准备增加更多的连栋大棚种莲藕。”崔永明信心满满地说。

2.0版的“新农人”

南陵县许镇镇民合村,越往里走,一座又一座白色的大棚进入视野,这便是包扬扬的葡萄种植家庭农场。

虽然离葡萄挂果期还早,但包扬扬还是按捺不住期待,整天在葡萄棚忙活,一会儿修理滴灌设备,一会检查葡萄藤蔓。“自然成熟的葡萄8月中旬上市,将持续到10月初。今年到了丰产期,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包扬扬说。

今年35岁的包扬扬是一名退伍士兵。“我2019开始创业,在此之前一直从事水果批发工作,销售葡萄、苹果、梨子这些季节性水果。也是得益于这份经历,让我看到了特色种植的商机。”包扬扬说。2019年,包扬扬回乡创业种植葡萄,成了一名地道的“新农人”。

“创业之初,只凭一腔热血,走了许多弯路。那时,我的种植技术很不成熟,施肥、灌溉、打药都成了问题,以为肥越多越好,结果头一年地里的草长得比葡萄苗还高,一千多株葡萄苗几乎全军覆没了。”回忆创业之初,包扬扬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我通过农业种植书籍、网络平台等进行摸索,并向周边植圈里的行家学习。为了进一步掌握葡萄种植技术,这几年,还前往多个地方学习、进修。”

2020年底,包扬扬去葫芦岛引回“阳光玫瑰”种苗,重新栽培,开始了2.0版“新农人”生涯。有了一定种植经验的包扬扬,这次开始小心翼翼地“伺候”这些宝贝,起初他只种了10来亩试验田,随着葡萄健康的生长,包扬扬逐渐扩大了种植面积。现在“阳光玫瑰”的种植总面积已达55亩。在外闯荡过的包扬扬眼界开阔,对种植新技术接受快,目前园里已经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对施肥、灌溉、保温等作业实施自动控制。“葡萄每亩能产5000—6000斤,按照目前的行情,今年每亩纯收入可以接近1万元。”包扬扬说,由于此前从事水果批发,所以也培育了一定的销售渠道,但今年还准备开展网上直播带货,进一步织密销售网络。

葡萄种植家庭农场内,葡萄藤上探出头的花朵“蓄势待发”,翘首以盼盛夏的来临,等待着一场丰收。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崔永明种莲藕致富后,当地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跟着崔永明种起了莲藕。崔永明不光给他们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还热心地帮助他们销售。“我做这行的时间长,在江浙沪都有销售门路,乡亲们种莲藕销售有困难,我肯定要帮助他们。”崔永明说。

莲藕种植和采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这也为周边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我全年用工20多人,工资一年就要付出80多万元。”崔永明说,这些工人都是本村和附近的村民,大伙对能在家们口“上班”很满意。

包扬扬的葡萄大棚里,村民们身影忙碌,正在除草、安装滴灌设施。如今,在包扬扬的葡萄种植农场工作,成为民合村部分村民的增收途径之一。“管理人员1年4万元—6万元,小工每天150元—180元。虽然全年用工只有6人,但最忙时用工会达到50多人。”包扬扬说。

“崔永明和包扬扬是许镇镇特色种养植业里的代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不仅需要靠‘老把式’们的坚守和引领,还要引进人才,培养‘新农人’,让一批批‘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现活力。”许镇镇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邢修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把式”变“新农人”
本文转自:安顺日报黑土地上新气象:“老把式”变“新农人”□新华社记者 梁冬 唐铁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大早,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龙山村一处河边鱼塘,村党总支书记郭玉彬和村
2024-03-27 02:02:00
浙江宁波:让“新农人”驰骋在广阔田野中
...能化喷灌系统和360度高清监控探头。陈海栋也完成了从“老把式”向“新农人”的华丽转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许多“老把式”在产业引导、培训带动、创新扶持下,逐渐转变为有文
2024-03-29 20:41:00
黑龙江:老把式变成新农人
...文转自:长春日报培训带动 传统项目华丽转身黑龙江:老把式变成新农人工作人员在兰岗镇自兴村采摘园的温室内查看樱桃树长势。早春时节,在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温室大棚里,果蔬长势喜人。宁
2024-03-31 07:21:00
...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农业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老把式”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了。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软件”“硬件”不断升级,在我市田间地头涌现了一批又
2024-05-18 08:01:00
...,平度市共组织298个村班子成员、返乡创业青年和农业“老把式”等关键主体参加直播电商、数字化农耕等技能培训,以“庄户学院”“科技联户”等举措持续做好送技上门服务,培育600多
2023-08-30 10:01:00
...能否真正认识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层次内涵,是乡村“老把式”们能否成为“新农人”的关键。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应不拘一格,“文特派”与“科特派”可做好自身“拿手活”,从文化与科技的角
2024-05-17 04:51:00
微山农商银行:“新农人”的兴农策
...地打了好几年交道。他笑称自己这个“新农人”已经是“老把式”。2020年,李达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农业这片“蓝海”。“在大学读书时,看到发
2024-01-25 17:19:00
城·事(556)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路
...互动、踊跃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过去种地要靠“老把式”,如今得靠高素质。随着现代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迈进,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
2024-01-07 18:26:00
“老把式”服气了“新农人”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本报记者 程瑾 姚琼核心提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返乡就业创业,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注入了
2023-07-13 01: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