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平祖轩
走进平度市蓼兰镇全国最大的智慧菌棒生产基地,一个个满带科技感的“镜头”频频展现。有搭载云计算功能的“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有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三维空间信息运营系统”,还有食用菌环境智能控制生产……
一系列数字赋能举措让当地菌棒的生产标准和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年产菌棒5000多万个,出口40多个国家。通过土地流转和菌棒二次利用等方式,带动村民致富,周边村庄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迈过50万元大关。
蓼兰镇菌棒的成功,在平度市并非个例。近年来,平度市凭借“数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提速。将“数字化”作为村级集体增收的“催化剂”,以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为基础,统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成立各具特色的村级共富平台,招引高端数字农业项目33个,吸纳高水平数字化新型农业人才,通过产业革新和技术迭代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相较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种模式,村级共富平台的市场化经营能力更强,既能通过开放产业链端口的形式,嵌入智慧农业项目,也能通过招引数字化‘新农人’的方式壮大村庄自身优势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给村庄发展、村民致富带来的效益日益可观。”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大彭介绍。
平度市把大宗集体资源交给市级共富平台统一管理运营,多元化融资24.2亿元,建设了2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北斗导航植保无人机、高精度卫星平地机、全自动数字化大棚和智慧分拣传输带等30余种数字化农业设备,并适时开放劳务、物流和仓储等产业端口,让100余家村级共富平台精准嵌入,让村级增收与数字农业碰撞出新的火花,累计带动集体增收6900多万元。
崔家集镇的向阳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起初该村通过引进樱桃西红柿,运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去经营,村中逐渐富裕起来,但仅仅依靠一村之力,在提升品质、扩大销路、打开市场上还是显得“力有未逮”。
很快,向阳村的“难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市级共富平台统筹资金和技术,村级共富平台流转土地、吸纳人才,2400多个智慧大棚拔地而起,温控、分拣和仓储等各环节在“数字赋能”下更加高效便利。目前,崔家集镇的樱桃西红柿已经年产9700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8.8亿元。“现在,我们想再吸引一些懂直播电商的人才,继续拓宽销路。”向阳村党委书记鞠炳锦说。
正如鞠炳锦所说,数字化“新农人”也是“数字赋能”的重要一环。平度市从引和育两方面入手,引进有资本、懂技术的创业型“新农人”,培育有涉农工作经验、急需掌握提升数字化技能的“新农人”。2020年以来,平度市共组织298个村班子成员、返乡创业青年和农业“老把式”等关键主体参加直播电商、数字化农耕等技能培训,以“庄户学院”“科技联户”等举措持续做好送技上门服务,培育600多名涉农直播带货网红、2000余名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