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背后的用意,他老糊涂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0 18:43: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一位太子叫做胤礽,但是这位太子爷命运却不怎么好,经历了两次废立以后,居然就这么疯掉了。那么康熙为什么要两次废立太子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个过程,第一次起了废太子念头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胤礽这家伙跟自己的妃子乱搞。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们不敢乱说,被康熙撞破以后,胤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主动起兵造反,最终被镇压废掉。

浅析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背后的用意,他老糊涂吗?

后来查清楚了这件事,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起兵造反,那一纸调令其实别人伪造的。康熙心里十分寒心,他并不是对太子寒心,而是对制作了这封调令的人感到寒心,因为这个人一定就是他众多儿子当中的一个。只有废掉了太子,他们才有机会成为下一任太子,所以他们趁势添了一把火,彻底把太子给推翻了。本来这件事就算是结束了,康熙甚至已经让大臣们推荐新太子的人选,可是这件事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浅析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背后的用意,他老糊涂吗?

主要问题就是,全国大部分官员,基本上都是保举八阿哥胤祀做这个新太子。剩下的那些皇子实在是不起眼的很,这就让康熙感到很危险了。这是一个手里没有实权,也没有怎么正儿八经做过事的皇子,他凭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笼络。这些年来,八阿哥胤祀实在是笼络了太多的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在下面捞了不少钱,手里又管着重要的户部,很多钱财都是要从他手里拿出来,所以不少官员主动前来巴结他,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党派,那就是著名的八爷党。

浅析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背后的用意,他老糊涂吗?

康熙知道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他本来也是比较看好老八的,毕竟是很有涵养的一个人,可是现在看来他一味地笼络人心,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他登基了,那自己的这些儿子可能一个都保不住。所以他断了改立胤祀做太子的念头。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把眼光瞄在了雍正身上,不过他还要再历练他一番,此刻为了保护好这个苗子,也为了能够稳定政局,他只有将废掉的太子重新改立起来。这并不是说已经原谅了他,这只是权宜之计,在康熙心里,此刻已经认定了雍正作为接班人,所以太子不太子,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浅析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背后的用意,他老糊涂吗?

第二次废掉太子的情况跟前一次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太子是真的要造反了。在手下人的鼓励之下,他动用了丰台大营的兵马前来挟持康熙,最终依旧被平定。这一次康熙彻底失去了耐心,当时就废掉了太子。再也没有重新立他的想法,因为他清楚这样的人是担不起一个国家的重任的。所以他之所以两次废立太子,其实并不是老糊涂了,而是为了控制局面。第二次废掉太子以后,八阿哥这边已经得到了康熙的训斥,而其他人也不敢冒头,所有朝局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这也是为雍正在后来登基做好了准备。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父亲,康熙可真是用心良苦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21: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晚年的康熙非常昏聩,坐看九子夺嫡,饿死索尔图
...年朝局,变得异常混乱。年纪大了没安全感老话说的好,老糊涂老糊涂,老了就往往会变得糊涂,这一点,哪怕是天下第一人的皇帝也不例外。从心理学和人性学角度来说,长期俯瞰众生的这种权力
2022-12-11 13:33:00
康熙圈禁十三爷十年,是惩罚还是别有用意?
《雍正王朝》中,十三爷是性情中人,出了名的“侠王”、“拼命十三郎”。在太子二次被废的时候,被康熙圈禁宗人府十年,一直到雍正继位。康熙关他十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一,十三爷为人率
2022-12-14 14:44:00
弘时之死与雍正有何关系
...就委托给弘历代为祭拜,弘时也从中看出了雍正对弘时的用意和期望,自然也看出了自己或许已经无缘大宝了。虽然这件事一直没有公开,但是弘时已经知道结果了。弘时也因此对弘历充满了敌意,
2023-06-14 15:59:00
为何会出现“九子夺嫡”,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要提起夺嫡大战,将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很简单,因为他老糊涂了。康熙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更不是荒淫无道的皇帝,而是一代明君。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
2022-12-21 12:02:00
孤臣老四得罪了百官,康熙为何还敢选择他继承皇位
...熙不会这般冒险,为何却偏偏选择了孤臣老四呢。康熙是老糊涂了吗?肯定不是,而是康熙早已看透了老四,知道了老四有这个能力,老四身为孤臣,有着打破旧有体制的能力,更有收拾残局的能力
2024-06-23 20:39:00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是谁,一生饱受争议
...界所想的那么开明,不单单是康熙,很多皇帝都出现晚年老糊涂昏庸的场面,比如“巫蛊之祸”的汉武帝,以及梁武帝。 康熙晚年犯了两个最为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呢?第一便是纵容了九子夺嫡,
2024-06-15 16:54:00
乾隆皇帝做这件事情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永琰去祭拜刚9岁就去世的永琏。乾隆皇帝做这件事情,用意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很明显的用意,就是乾隆皇帝是想通过这个方式告诉永琰,永琰今天能登上太子之位,都是因为永琏过早去世的缘故
2023-06-30 22:22:00
汉武帝晚年是老糊涂了吗
...统治阶级堪称“重新洗牌”。 为此有很多人说汉武帝是老糊涂了,但是汉武帝是真的老糊涂了吗?从汉武帝临死前为防止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找借口杀了钩弋夫人。并叫画工画了一张
2023-02-20 15:42:00
难怪康熙帝传位搞得这么悬乎,你看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器,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用。有人说,康熙帝是不是老糊涂了,费这劲干嘛,提前撤了成文运的职不就行啦?因为这样做的话,又回到本文刚开始论述的问题了,等于是提前确立了新君。不仅会
2024-04-13 20: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