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健) 文成的张先生卖海鲜已20多年,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因此而差点被截肢。 前段时间,张先生像往常一样,一早去水产批发市场进货。不料,在搬运过程中被江蟹扎到了右腕,当时他没在意。可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先是右腕关节出现疼痛,然后腕关节、右手小拇指和大拇指有肿胀、麻木感。为此,张先生多处寻医问诊,没有好转不说,渐渐地右腕部鼓了个鸡蛋大小的脓包。 张先生再次就诊,MR检查为右腕关节掌侧软组织及腕管内腱鞘滑膜广泛性改变,提示右腕损伤伴周围少许积液,经过输液等治疗后仍无好转。医生表示,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有可能面临截肢。随后,张先生又进行了相关手术,并将脓液送检。医生判断是“结核杆菌感染”,建议转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张先生便前往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结核2科主任医师施伎蝉认为,张先生常年与海鲜打交道,此次被江蟹扎伤,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且病情扩散,有可能是真菌或某些少见、特殊细菌感染。因张先生腕部脓液已经手术全部被清除,只能尝试从手术切口的分泌物中重新采样,送检“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终于找出了致病“元凶”——海洋分枝杆菌。 “海洋分枝杆菌是一种存在于海水和淡水中的细菌,属分枝杆菌类,与结核杆菌同属。”施伎蝉介绍,该类细菌在28℃—32℃的温度时最为活跃,超过37℃则较难生存。所以一旦入侵人体,只会在人体的筋膜蔓延,不会入侵温度较高的内脏器官。潜伏期平均为2—4周,少数可达6个月。一旦被海产刺伤而感染了这种细菌,伤口会不断肿胀,但没有明显疼痛。因此,患者可能会忽视病情,拖延病况,造成严重病变,如截肢、脓毒血症等。 施伎蝉建议,市民在捕捉或宰杀海鲜的过程中,尽量戴上厚手套进行操作。少吃生冷海产品,尽量将海鲜煮熟后食用,避免细菌侵入人体。如果手上有伤口,尽量不要触碰海鲜,如果身上有破损或伤口,也尽量不要在海水里游玩。 若不小心被鱼虾蟹刺伤,不要用手挤压伤口以免导致细菌感染扩散,可用清水冲洗或酒精、碘伏消毒杀菌,多数可自行愈合。但若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若伤口经久不愈,而患者又有经营水产史,应排查有无海洋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