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依愿
鱼,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从清蒸到红烧,可谓是多吃不胖、老少咸宜。但近日,潘先生却被一盘海鱼“难住”了。
不慎被鱼刺伤
竟引发骨髓炎
潘先生在一家饭店打工,主要工作是在后厨洗菜、端菜。2个月前的一天,他在端一盘洗好的海鱼时,右拇指不慎被鱼刺伤。在后厨工作,受伤是常事,尽管刺伤处有些隐痛感,但潘先生并未在意,只是简单冲洗了伤口,贴上创可贴。哪想2周过去了,伤口不但没有结痂,反而更加肿胀,且痛感明显,影响手指正常活动。潘先生这才意识到严重性,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考虑“软组织感染”,医生为他开了消炎药口服。
然而,药物并没有让手指恢复。随后,潘先生又补充做了超声检查,发现右手拇指屈肌腱、腱鞘炎,周围软组织肿胀(感染考虑),连续输注头孢12天也无任何好转,又尝试改口服“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一系列治疗下来,拇指的胀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向大鱼际,甚至手腕部蔓延,右手的拇指到手腕都被胀痛和胶水般的感觉粘裹着,难以屈伸活动。
此时,磁共振检查显示,潘先生的右腕呈现广泛屈肌腱鞘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右多发腕骨骨髓水肿,关节腔少许积液,也就是说,这小小的手指刺伤引发的疾病,已然侵蚀到他腕骨骨髓内,引起骨髓炎了。
当地医院建议潘先生立即到感染科就诊。在家人陪同下,他来到了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
明辨似是而非
抓出感染“真凶”
感染科顾炯主治医师接诊了潘先生,根据临床经验及对微生物特性的了解,认为其感染的并非常规细菌,应该是比较特殊的低毒力病原体,需要尽快把“真凶”抓到,才能精准打击、逆转病情。结合潘先生自述是在被海鱼刺伤后发病的,因此考虑可能感染的是海分枝杆菌。
顾炯介绍,海分枝杆菌是一种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致病分枝杆菌,存在于海洋环境,常见于手部外伤后感染,表现为比较低毒力的缓慢发展病程,与潘先生的病情特点刚好符合。
随后,为潘先生行超声引导下右手病灶处穿刺抽液并送检。然而基因测序报告却显示:潘先生感染的是口腔寄殖菌群。口腔的细菌怎么会感染到手部呢?
为此,专家团队再次详细询问潘先生受伤时的情况,得知他被刺伤时用嘴含过伤口。也正是因为这个本能反应,让口腔的细菌有了可趁之机,侵入伤口造成感染。而这些口腔厌氧菌只有在组织深部低氧环境下才可能生长,临床也可表现低毒力感染特征,与海分枝杆菌相似。当医生的思维被“海鱼刺伤”这个最重要线索吸引时,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幸好基因测序有效弥补了医生的思维缺漏。
找准了病因,治疗自然药到病除,经过1周的治疗,潘先生肿胀僵硬的右手已有明显好转,他久郁的愁容也终于舒展。经过连续规范的治疗,他终于顺利康复出院了。
如今,潘先生再次在后厨忙碌起来。一场怪病已经成为过去,生活依然如初,不过他也比以前更小心了,处理容易伤手的食材时都会戴上手套,更好地保护自己。
严谨扎实的专业头脑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是解决疑难复杂感染病的最有力武器。感染科也将继续以解决患者病痛为己任,勇于迎接挑战,在不断破解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的路上,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