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8-20 00:03: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初秋的湄潭,青山如黛,茶香氤氲。

在湄潭县城浙大广场后面,一座红墙灰瓦的院落静静矗立,这里是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1940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浙江大学师生跨越千山万水,历经26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辗转西迁至湄潭办学七年,谱写了一曲“文军长征”的壮歌。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如今,八十五年过去,这段因战火而结缘的历史,已演变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交融——浙大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而湄潭的发展也深深烙上了浙大的印记。

烽火中的“东方剑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给国家保留一批“读书的种子”,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带领师生踏上西迁之路,历时两年半,辗转六省,终于在1940年初抵达贵州湄潭。

当时的湄潭虽地处偏远,却以淳朴的民风和安宁的环境,为跋涉至此的师生提供了难得的治学净土。这座黔北小城,也因此成为浙大坚持办学7年的“第二故乡”。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当时的湄潭就是一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江的小县城,人口也不多。”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馆长石立滨介绍,得知浙大要来,湄潭成立了欢迎浙大迁湄校舍协助委员会,在全县范围腾挪了270余间公房、祠堂、寺庙,再加上一些空闲的民房,共计3万多平方米给浙大办学使用。

此外,湄潭人民大免费提供木材协助浙大师生修建教室和宿舍,并划出土地200多亩供浙大建设实验室和操场……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座西南小城用最朴素的善意滋养着中国的学术火种,让浙大师生在战火纷飞中依然能安心治学。

以稻草为床,以桐油为灯。在艰苦的条件下,浙大师生坚持教学科研,学科也得到扩展与完善,学生由西迁前的613人增加到2171人,为中华民族保留和培养了一批科学精英,取得一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因此被誉为“东方剑桥”。

从茶馆到万亩茶园

除了学术成就,七年时间里,浙大师生与湄潭百姓也结下了深厚情谊,流传下诸多佳话。其中,一段关于茶与知识的记忆,跨越八十五年依然鲜活。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回忆,难忘湄江河边的茶馆:“那时湄潭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都十分艰苦。为了节省桐油,我每天晚上夹着书本到外面一家茶馆看书。茶馆坐满茶客,我就静静找个空位坐下。老板娘照常为我泡一碗茶端过来,摆在我面前,且不收茶钱。茶馆再闹也不管,我只是找个位置读书。”

这段回忆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浙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学习的场景,也体现了湄潭当地百姓对师生们的善意。

如今,这抹茶香穿越时空,飘进现代茶园。8月中旬,记者走进湄潭县洗马镇贵州省柒品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白茶的生产加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企业负责人黄峰一边检查茶叶品质,一边记录生产细节。聊起浙大的帮助,这位深耕茶产业十余年的“老茶人”不禁感慨:“浙大的老师很关心我们,从茶叶的种植、加工到品牌打造,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帮助。这些宝贵经验让企业在发展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大学持续深化与湄潭的合作,不仅在茶叶种植技术上提供支持,还通过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湄潭的茶企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渠道。

如今,湄潭拥有60万亩的生态茶园、700多家茶企和30.34万名茶农,2024年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茶叶产业也成为湄潭经济的支柱。

“求是”薪火代代相传

在茶叶产业之外,浙大对湄潭的帮扶更体现在教育领域,形成了跨越世纪的人才培养接力。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8月18日,秋日的阳光洒满湄潭文庙,“准大学生”宋博珩正驻足在当年浙大师生用过的课桌椅前,眼神中满是憧憬。宋博珩是湄潭求是高中的学生,今年高考他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被浙大录取。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西迁课程,从高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浙大西迁办学的故事。”宋博珩告诉记者,过两天就要踏上前往浙江大学的求学旅程,今天专程来这里,再次重温浙大在家乡留下的精神文化印记。

宋博珩表示,浙大的名声在湄潭可是家喻户晓,从浙大小学到求是高中,从“浙大路”到“可桢路”,湄潭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有着浙大的影子。也因此,许多湄潭学子从小就对浙大充满了向往。“今年光我们学校就有三个考上浙大。”

宋博珩的求学路,是浙大与湄潭教育羁绊的生动缩影。自2008年起,浙大在湄潭设立支教点,一批又一批的浙大学子带着知识与热情来到这里,年复一年地传递着知识薪火。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更是坚持多年开展“三下乡”活动,他们还深入乡村,帮助当地改善教学设施、开展科普活动。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从烽火中的西迁办学,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教育接力,浙大与湄潭的八十五年羁绊,早已不是简单的互助共赢,而是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当秋风吹过湄江河畔,激荡的不只是江水的涟漪,更是两地人民用智慧与汗水共同书写的时代华章。

记者手记:

在湄潭,我特意在浙大广场与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漫步两个小时,感受着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

这里曾是湄潭人民朝拜的神圣之地,这里也曾是浙大学子们烽火中求学的精神家园。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都承载着那段不屈不挠的岁月记忆。

抗战时期,湄潭以博大的胸怀庇护了烽火中避难的浙大;如今,浙大用知识反哺这片土地;新时代里,双方正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深层路径。如今,湄江依旧奔流,而两岸早已换了人间。浙大与湄潭的事迹告诉我们,最好的感恩不是重复过去,而是一起创造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

图片来源 湄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湄潭:一片茶叶背后的乡村振兴答卷
...的多。我们这些村子里的人就是靠这个茶叶来吃饭的。”湄潭县是贵州产茶大县,曾连续五年蝉联全国茶叶百强县榜首,茶产业更是带动了当地超30万茶农增收致富。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2025-07-13 15:33:00
...香酒的黔贵大地,深耕浓香酒的湄窖一度跌入低谷——连湄潭本地人都不太喝了。重振雄风源于2011年。经过资产重组,湄窖开始了新一轮振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经营战略
2024-05-22 06:20:00
来湄潭,觅一壶茶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起,这一片片叶子也开始在贵州湄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着非凡的故事。湄潭,拥有着适宜的地理纬度(北纬27°)、海拔高度、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等独
2023-08-09 11:47:00
【水润黔地好风光】遵义湄潭:好山育好茶 茶林固水土
...风光】系列报道,讲述贵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故事。湄潭,因水得名,因茶闻名。湄潭的水,碧波荡漾,湄潭的茶,沁人心脾。3月31日,记者走进湄潭县,见证这里水土丰与好茶茂的“双向
2024-04-03 09:21:00
...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朝权 孙晓蓉 张玲玲 王 丹灵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合同社区甜蜜小寨,自今年10月开园后,靠着几十亩金灿灿的向日葵火了一把。花期月入4万元的农家乐老板刘仁
2022-12-24 10:02:00
...:遵义日报理事会管事 树文明新风——滥办酒席治理的湄潭答卷“张朝良家操办婚事,车辆9辆,酒席10桌,彩礼收了4.8万元。未违背居民公约,予以表扬。”记者一踏进湄潭县抄乐镇落花
2023-03-19 09:49:00
湖北建院十年帮扶写就精彩“答卷”!
...院服务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十年接力,你们把‘校地共兴’的论文,写进了阳日村的青山绿水间!”返程时雨过天晴,车窗外的南河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湖北建院人十年如一日的帮扶身影。风
2025-07-24 08:44:00
以发展共谋撬动产业共兴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以发展共谋撬动产业共兴看成都如何加快解锁城乡融合改革发展新密码白头镇五星村 本报资料图片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
2024-01-22 04:41:00
...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等“世纪之问”提供了中国答卷。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旨归,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经济学,以实
2024-01-10 22: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从五年成绩单里感受雄安新区“华丽蝶变”
文字整理/康晓博 制图/展茂光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言,却是一段书写奇迹的辉煌历程
2025-11-15 07:30:0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
2025-11-15 07:30:00
华商网讯 11月10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发布通报称,近期,学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监测到部分教职工车辆在校内行驶时严重超速
2025-11-15 07:30:00
1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宣布,辽宁省成功探明国内首个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大东沟金矿。辽东一处寻常村落,隐藏着宛如巨龟的黄金矿脉
2025-11-15 07:31:00
奋力谱写邢台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访邢台市委书记杨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5 07:33:00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9月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环境空气降尘量2.2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4
2025-11-15 07:38:00
“大字版填单范例,可移动填单台,卫生间的防滑扶手……这些细节对老年人特别友好。”11月13日,在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营业部
2025-11-15 07:39:00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淄博市公安局与淄博移动警企联动筑牢群众反诈防线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鹏)11月14日
2025-11-14 17:36:00
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林晗)14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赴仓山开展宣讲。市委宣讲团成员、市纪委副书记
2025-11-14 17:37:00
郭宁宁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宣讲并调研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贡献青春力量郭宁宁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宣讲并调研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赵昕玥/文 张人峰/摄)11月14日
2025-11-14 17:37:00
秦皇岛青龙:农文旅融合助“土味”变“潮品”
河北新闻网讯(陈晓蕾)“家人们,镜头里的每一样,都是咱们青龙独有的旅游好物。今天这场‘好物甄选’,既要让青龙特产成功出圈
2025-11-14 17:39:00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秦皇岛博物馆大思政课”展示活动举行
河北新闻网讯(周雅琪)11月14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秦皇岛博物馆大思政课”展示活动在秦皇岛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2025-11-14 17:41:00
安庆打造“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 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482.5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上午,安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安庆”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安庆“十四五”协调发展成就
2025-11-14 17:50:00
碧霞学校“万师访万家”活动中的育人温度
为深化家校共育,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碧霞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万师访万家”活动。开学初的部署,化为了老师们贯穿学期的扎实行动
2025-11-14 17:50:00
喜报!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优秀毕业生陈海诺被海军航空大学录取
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优秀毕业生陈海诺同学,凭借卓越表现和优异成绩,从南昌二中海航班成功考入海军航空大学,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飞行学员
2025-11-14 1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