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 孟祥丰
“农情四季”系列活动冬季年货市集于1月12日至15日在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品质优良的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以及青鱼、糕团、腌制品等无锡土特产颇受市民欢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精心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无锡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看似寻常的土特产,实则蕴含大文章。一端连接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一端连接着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近年来,无锡已有不少土特产被培育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打造了消费者认可度较高的农业品牌。擦亮无锡土特产金字招牌,要在“土”上做文章、“特”上下功夫、“产”上求突破,推动无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土”上做文章,基于一方水土,用好乡土资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不同的纬度、气候、土壤,孕育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现在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风土民情、农家美食的向往诉求愈加强烈,所以农特产品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目前,无锡一些地方对乡土资源利用还不够充分,对地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土特产品牌打造创意不足、乡土气息不浓,应在“土”上做好文章,拓宽视野,用好当地资源,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农村生态新价值,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品牌、卖价值认同转变。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依托水蜜桃产业,探索“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桃花节、音乐节、特色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村庄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特”上下功夫,突出产品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持续擦亮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的金字招牌。无锡近年来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力仅限于无锡本地和部分周边城市,针对特色农产品销售不旺、品牌知名度较低的情况,应思考如何突出“特”。要弄清本地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比如甘露青鱼就是很好的土特产,饲养青鱼的水质好、食料优,使得青鱼的口感独特,应该考虑如何做好深加工、提升品牌知名度,让甘露青鱼“游”得更远。同时要树立跳出“农门”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无锡很多土特产的产值并不大,越是体量小,越应做精做细,立足“鱼米之乡”深厚底蕴,围绕无锡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提规模、提品质、提效益,走出一条精品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在“产”上求突破,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土特产要形成气候,必须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聚集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无锡乡村产业存在链条较短、质量效益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弱等问题。在“产”上求突破,要在横向上“兴业态”,要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如以特色种养业为基础,拓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等功能,形成“农业+”业态发展模式,突破产业边界,一鱼多吃,在跨界上做文章,在业态上开新路。同时要在纵向上“延链条”,培育区域优势特色品牌,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特殊食品、中央厨房等新产品新模式,支持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