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发展“土特产”贵在持之以恒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22 02: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李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乡村产业,重点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一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一方面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方面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不断提升经营性收入比重。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提振发展信心,讲求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做到谋划长远、干在当下,持之以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从而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

产业发展有一个周期性,难以立竿见影,需要夯实基础。要把产业发展的功夫下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本地优势,挖掘发展潜力,逐步闯出乡村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新路子。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已有的产业规划和部署,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增收致富、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就要持续推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要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着力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形成充分闭环,打造完整的品种、品质、品牌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接二连三”,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发展有一个反复性,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巩固提升。要通过“试点先行”总结教训并探索新路,成功了再推广,下大力防范和纠治产业发展定位不鲜明、同质化现象突出、“水土不服”等问题,努力做到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创新一批,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更多地打造有地方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土特产”发展优势。要注重发动村组干部示范先行,培养更多的“明白人”“带头人”。要稳步推进,切实提高产业项目运行质量,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护,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产业项目的收益率。

产业发展有一个系统性,难以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合力。要坚持开发式帮扶的根本措施,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财政、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的重点支持方向,借势发力、统筹推进。要做到“见苗浇水”与“大树移栽”并举,通过“招引培强”的方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壮大专业大户,更好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强化“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人”的理念,持续加强“三农”工作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采取多种方式,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赢利、地方发展、群众增收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州乡村振兴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思考如何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他强调指出,“产业振兴是乡
2024-02-26 12:48:00
盘活“土特产” 擦亮农民增收致富成色
...二三产业贯通发展,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拓展人才链。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农村人才技能,帮助农民熟练掌握短视频、直
2023-11-08 02:54:00
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欢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精心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无锡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
2024-01-16 06:20:00
...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土特产”三个字各有侧重、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全国各地乡村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应
2023-10-10 07:22:00
...白人”,鼓励更多专业技能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让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聚焦榨菜、脐橙、茶叶、渔业、生猪、黄牛等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种子科技创新以及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023-01-30 05:46:00
土特产兴了产业富了农民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5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土特产兴了产业富了农民“今天一共买了46000粒西瓜种子,一粒两毛多钱,花了一万多元,这些种子可以种4个大棚的西瓜。”11月29日
2023-12-04 07:46:00
广东清远“土特产”麻竹笋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翟雪梅介绍,清远市依托独特的麻竹笋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将麻竹笋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农业产业。经过两年来的大力推动
2023-12-30 07:49:00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话说新农村)
...户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白朗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山东省寿光市技术支持。为了适应白朗县海拔高、风力大、光照强等条件,寿光技术人员对大棚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改进,定
2023-05-19 07:12:00
做优“土特产” 打造新引擎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南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 打造新引擎罗丹荣 苏宏流南丹梅花山猪作为南丹县特有地方品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该县中堡苗族乡,因其头部旋毛呈白色梅花状而称
2023-07-20 02: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