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发展“土特产”贵在持之以恒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22 02: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李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乡村产业,重点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一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一方面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方面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不断提升经营性收入比重。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提振发展信心,讲求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做到谋划长远、干在当下,持之以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从而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

产业发展有一个周期性,难以立竿见影,需要夯实基础。要把产业发展的功夫下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本地优势,挖掘发展潜力,逐步闯出乡村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新路子。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已有的产业规划和部署,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增收致富、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就要持续推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要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着力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形成充分闭环,打造完整的品种、品质、品牌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接二连三”,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发展有一个反复性,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巩固提升。要通过“试点先行”总结教训并探索新路,成功了再推广,下大力防范和纠治产业发展定位不鲜明、同质化现象突出、“水土不服”等问题,努力做到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创新一批,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更多地打造有地方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土特产”发展优势。要注重发动村组干部示范先行,培养更多的“明白人”“带头人”。要稳步推进,切实提高产业项目运行质量,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护,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产业项目的收益率。

产业发展有一个系统性,难以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合力。要坚持开发式帮扶的根本措施,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财政、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的重点支持方向,借势发力、统筹推进。要做到“见苗浇水”与“大树移栽”并举,通过“招引培强”的方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壮大专业大户,更好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强化“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人”的理念,持续加强“三农”工作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采取多种方式,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赢利、地方发展、群众增收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州乡村振兴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思考如何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他强调指出,“产业振兴是乡
2024-02-26 12:48:00
盘活“土特产” 擦亮农民增收致富成色
...二三产业贯通发展,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拓展人才链。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农村人才技能,帮助农民熟练掌握短视频、直
2023-11-08 02:54:00
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欢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精心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无锡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
2024-01-16 06:20:00
...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土特产”三个字各有侧重、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全国各地乡村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应
2023-10-10 07:22:00
...白人”,鼓励更多专业技能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让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聚焦榨菜、脐橙、茶叶、渔业、生猪、黄牛等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种子科技创新以及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023-01-30 05:46:00
土特产兴了产业富了农民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5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土特产兴了产业富了农民“今天一共买了46000粒西瓜种子,一粒两毛多钱,花了一万多元,这些种子可以种4个大棚的西瓜。”11月29日
2023-12-04 07:46:00
广东清远“土特产”麻竹笋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翟雪梅介绍,清远市依托独特的麻竹笋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将麻竹笋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农业产业。经过两年来的大力推动
2023-12-30 07:49:00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话说新农村)
...户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白朗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山东省寿光市技术支持。为了适应白朗县海拔高、风力大、光照强等条件,寿光技术人员对大棚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改进,定
2023-05-19 07:12:00
做优“土特产” 打造新引擎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南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 打造新引擎罗丹荣 苏宏流南丹梅花山猪作为南丹县特有地方品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该县中堡苗族乡,因其头部旋毛呈白色梅花状而称
2023-07-20 02: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