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于成龙成长于明清之际。明末崇祯年间,他考中副榜贡生,却因时局动乱而未能步入仕途。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四十五岁的于成龙才被安排前往今广西柳州的罗城任知县。而彼时罗城归入清廷统治还不到两年,当地局势尚且动荡,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在于成龙到任前,前两任知县就一个病死在了上任途中,一个弃官而逃。
然而本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决心,于成龙最终还是辞别妻子,骑着毛驴来到了县衙都只是三间破茅草屋的罗城。任职期间,随同前往的五名仆人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于成龙踏踏实实地采用“治乱世,用重典”的思路,严惩当地各类罪犯,组织乡兵抵抗盗贼,招募流民恢复生产,新建学堂和养济院……
康熙六年(1667),朝廷组织大计考核,于成龙本没有被列入“卓异”名单。但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认为罗城能在短短七年间恢复安定,走向繁荣,离不开于成龙的苦心经营。故而金光祖将于成龙破格推举为“卓异”——这也是在那次考核中广西唯一的一位“卓异”者。
因为成为广西唯一一位“卓异”者,于成龙随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他的新上司、时为四川巡抚的张德也对其政绩作出了极高的正面肯定。一年多以后,于成龙又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
相比于罗城或合州,黄州要富庶得多。可于成龙仍旧面临巨大的挑战:黄州多地方武装,时刻威胁着清廷对这一带的统治。为此,于成龙多次深入基层,时常装扮为农夫、游客,甚至乞丐,以深入了解各地匪况。据说他还在衣服里专门缝制了一个布袋,内里装着他从各地搜罗的匪况资料,“探袋中勾捕无不得”。
且不仅追捕有一套,于成龙还极为擅长断案。他主张“慎刑”,不仅通过“宽严并治”逐步消解了黄州的匪患,还明察秋毫地断了许多疑案、重案。因而在康熙八年(1669)朝廷再次大计时,于成龙在湖广总督蔡毓荣的力荐下再次荣获“卓异”。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又升任福建按察使,并接手了一堆震惊全国的大案——“通海案”。通海案是系列案件的总称,涉及因违反清廷海禁政策而需要被处罚的上千人。对于清廷而言,这些本是可以一刀切的案件。但于成龙考虑到如此易使福建人民与中央离心,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他在上任后重新审议了大量案件,为多人平反。
后来,因害怕惹事而曾反对重审案件的福建巡抚吴兴祚都忍不住上书向朝廷举荐于成龙:“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屡申冤抑……为闽省廉能第一”。于是康熙十八年(1679),于成龙再次获得“卓异”之称,并升任福建布政使。
也正是在第三次成为“卓异”者之后,于成龙接连被破格提拔,先后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以及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还特意召见了于成龙,当面盛赞他是“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0: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