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于成龙在当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剿抚”结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8:52:00 来源:戏说三国

于成龙算得上是官场上的一个奇迹。他从明朝考到清朝,又去读了清朝的国子监,但是一直没有进士及第。直到44岁的时候,由于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一直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当县令,因此,于成龙自愿申请去那里。虽说他没有进士及第,不过毕竟是没人去的地方,因此,朝廷也就安排他去那里当县令了。

哪知道于成龙考试不行,当官却是一把好手。他从广西罗城县令,干到四川合州知州,一路下来,他获得了三次“卓异”的举荐,康熙皇帝也多次表扬他,评价他为“清官第一”。最后,当康熙二十三年,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的时候,康熙给他谥号“清端”,赠太子少保,雍正时更是让他进入了贤良祠。这样,于成龙的级别最终定格为从一品官员。

于成龙在当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剿抚”结合

于成龙一直没能进士及第,从44岁时才开始在边荒之地当县令,可为什么他最终却能当到两江总督这样的从一品高官,并获得那么高的评价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爱民如子。

我们今天把官员称为“公仆”。不过古代不是这样称呼的,古代把官员称为“父母官”。而作为一个“父母官”,最重要的就是“爱民如子”。于成龙在当官的过程中,一直坚守这一点。

于成龙无论在广西罗城,还是在四川合州,以及担任黄州知府期间,都遇到了当时非常多的盗贼横行。于成龙当然要坚决打击盗贼,不过,可贵的是,他明白这些盗贼本身都是穷困老百姓,是活不下去了才铤而走险。所以,于成龙始终坚持“剿抚”结合,目的是要让更多的盗贼能够安分守己,能够回归从事农业生产。

于成龙的这种做法,也使得他能够很快地解决盗贼问题,保持地方安定。

于成龙在当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剿抚”结合

二、发展农耕。

只有农耕上去了,有了吃的穿的,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于成龙从当官第一天起,就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于成龙去罗城的时候,整个罗城城中只有5户人家。县衙也只有3间破房。于成龙在打击盗贼的同时,极力劝说老百姓回到城中,积极从事农业生产。三年过后,于成龙离开罗城的时候,罗城已经是一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后来,于成龙调到合州担任知州。合州也是人口大量逃走,到处都是一片荒地。于成龙积极鼓励老百姓垦荒,但是老百姓不敢这样做。因为很多老百姓担心,这样做的话,如果自己垦荒了,这片地原来的主人一回来,自己也就白干了。

针对这一种情况,于成龙规定,先发出通告,限期回归。如果到时候老百姓不回归,便允许其他老百姓随便垦荒。谁垦出了土地,就是谁的。因此,第二年,整个合州就人口暴涨,农耕经济搞得热火朝天。

此后于成龙在各地当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断推广这条经验,因此,效果都显得很不错。

于成龙在当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剿抚”结合

三、吃苦肯干。

于成龙愿意去边荒的罗城,就是他吃苦肯干的表现。

罗城这样的地方,不仅仅是蛮荒之地,而且瘴疠横行。但是于成龙不惧瘴疠之毒,四处奔走呼号,整日去田间地头,劝课农桑,和老百姓一起耕作,体现了一种极大的担当精神。

在黄州缉盗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文官,还常常身先士卒,冲在战斗的第一线,让士卒们深受感动,因此更加勤奋努力,很快就让地方得到安定。

四、清正廉洁。

于成龙不管到哪里,都能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刮,不置地产。虽然他到各地都把经济搞活了,老百姓有地有粮有钱了,但他自身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到于成龙去世的时候,他那口破旧的木箱子里,除了一套官服,别无余财余物。

当地老百姓听说他去世了,无论男女老幼,还是商贩僧侣,都痛哭流涕,争相来送。可见,他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于成龙正是有这样的作风,因此,他被史书称为“循吏”,而这也是史书对古代大臣的最高评价之一。

(参考资料:《清史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的于成龙
...于出身等原因,即使考试出类拔萃也无法通过科举的人。于成龙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却始终无法高中的人。一、科举难逢机遇,监生破格从仕于成龙出生在山西永宁州一个普通人家,自小聪慧过人
2023-11-09 08:51:00
谁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理。”故此,一辈子能遇上康熙这样的明君,实在是清官于成龙们的幸运。用现在的话说,康熙年间,于成龙是一个全国闻名的老先进,当然,那时候,先进不叫先进,而是叫“卓异”。于成龙第一
2023-12-14 10:06:00
康熙帝亲封于成龙为“天下第一廉吏”,去世时百姓徒步20里相送
...之君树立为官员典范。此人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大臣——于成龙。于成龙,生于万历四十五年,山西吕梁人士。因为母亲在他出生不久便病故,所以由继母抚养长大。明崇祯年间,于成龙参加乡试,
2023-01-20 22:42:00
关于清朝名臣于成龙,“清官第一”的名号是我们对他最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个称号也很好地概括了于成龙为官生涯中的为人和处事。所谓“清官”,就是清正廉洁的官员,这样的官员无论是在过去
2024-06-05 06:23:00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死时家产就一套官服,康熙亲自撰写碑文
...,学子要想做官,为朝廷效力,只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于成龙自然也加入了科举考试大军,但是考了几次都不尽人意,勉强得了个副榜贡生。35岁那年,于成龙又落榜,迫于家庭窘困,为了养家
2023-01-02 21:05:00
于成龙成长于明清之际。明末崇祯年间,他考中副榜贡生,却因时局动乱而未能步入仕途。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四十五岁的于成龙才被安排前往今广西柳州的罗城任知县。而彼时罗城归
2024-06-25 18:39:00
于成龙: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
...这位清朝的第一清官到底是谁呢?一、政绩卓越此人名叫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四十五岁的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正值战乱,百废待兴,罗城的县
2023-09-07 04:56:00
他从明朝考到清朝,45岁才当官,康熙评价其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字北溟,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崇祯十二年(1639)曾勉强考上副榜贡生,不算中举,但可以有资格参加会试。满清入主中
2023-02-24 19:56:00
于成龙:康熙赞誉为清官第一,厚葬成惹祸端,好心惹祸情
...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于成龙。你可能听说过他是一位廉洁清官,但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的于成龙!据说,这位于成龙生在万历年间,也
2024-03-23 23: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