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0 14:3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华世纪坛坛序里写道:“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五千年的文明凝聚了我们的血脉,也打造了我们的脊骨。我们可以看着日韩说:不过属国,也可以嘲讽美国毫无历史,还可以感叹那三个文明古国的消亡。

举世无双的历史带给我们无比的光荣与自信,但我们的自信也不能只来自于过去。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许宏

夏朝疑影重重,海内外众说纷纭。

邹衡先生1978年《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第一段就写了,“由于缺乏考古材料证明,史学界一般都归之于古史传说时期”。

美国学者费正清却在其遗作《中国新史》中承认了夏朝的存在,这两人倒错的矛盾让人出乎意料。

夏朝究竟存在与否,史书的记载和考古的实物难相吻合,其实我们已经发现商朝之前曾存在过一个文明——二里头文化,甚至更早的良渚文化都有很大的可能已经步入文明,只是,我们无法断定这是不是夏朝而已。

谨慎的考古工作者和史学研究者更不会武断的判断这就是夏朝。

许宏前半句其实并没有错,我们可以判断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文明,只是无法证明这个文明是不是叫夏。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大禹治水

历史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骄傲,而不是满足。

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分分合合,就像大海波涛翻滚后,在海底沉淀下丰富的营养,这五千年的历史,培育了我们骄傲的文化和辉煌的过去,造就了我们炎黄子孙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变成我们的盔甲,披荆斩棘。

这骄傲的五千年,中国在世界上主宰沉浮,每当我们回顾那璀璨的历史,也不由得心神动荡,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骑在战马上,看中华的旗帜插在每个山尖。

历史给了我们骄傲,这应该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把前人的辉煌延续,让我们成为后人的骄傲,而不是停下脚步,享受着历史上的虚名,自鸣得意为天朝上国,然后像落入蜜罐的青蛙,在似糖实鸠的甜蜜里慢慢窒息。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甲骨文

那些盛极而衰的王朝,哪个没经受过傲慢所带来的摧残呢?骄兵必败的道理,也在历史上传承已久。

夏朝究竟存在与否,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对于史学界、考古界很重要,但对我们却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难道没有夏朝,我们便不是那个从未缺席世界风云的泱泱大国了么?难道没有夏朝,我们就不再骄傲于自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身份了么?难道没有夏朝,我们就要灰心丧气不再奋斗了么?这些荒谬的问题实在无需回答。

美国不过区区两百年,不要说夏朝,他们可怜的连汉唐宋元明也没有,但他们还是如今国际的执牛耳者。历史是宝贵的财富,却不能成为你开山辟路的刀。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青铜器

夸耀祖先应是为了传承文化,而不是迷失在过去。

关于夏朝的争论,只不过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的一个缩影。

我们既担心历史虚无主义者把我们的根刨去,又担心那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沉醉于历史的光辉,以为那是自己的王冠。

其实我们无需羞耻于夸耀祖先,更谈不上这是缺乏自信。哪个民族和国家会对自己的祖先恶言相向呢,除非他是民族的罪人。

法国人不会为了贞德和拿破仑骄傲么?美国人不会为了华盛顿骄傲么?英国人不会夸耀英雄纳尔逊么?

迷失在历史的辉煌里是缺乏自信,逃避历史难道就不是了么?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华盛顿

面对古人辉煌的成就,我们应当与有荣焉,骄傲的向世界介绍,这是我们的先祖,是还活在我们精神里的英雄;面对古人们所犯的错误,我们也不必难以直视,那是古人用鲜血和痛苦制成的财富,是划船的桨撸,是骏马的蹄钉。

逃避那些不堪的历史,不就是空有宝山而不知。

我们频频回望祖先,是想把他们伟大的精神和伟岸的人格传承下去,变成我们血脉里奔涌的河和脊梁里参天的树。

但我们绝不能躲在先祖散发的光芒里,狐假虎威,当一个阿Q,被别人欺辱打压时,只敢在心里默默的想着先祖的功绩来精神胜利,若是如此,先祖就只会为你蒙羞。

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在历史的洪流里不卑不亢,不做轻浮的气球,也不当躲在地下的土豆。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拿破仑

后人敬之而时习之,亦使后人而时习后人也。

杜牧曾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来借古讽今,反过来想,却也是我们对待先祖应有的态度。

前人熠熠发光的智慧,让人尊敬的同时,更应该向其钻研学习,然后像前人一样,把自己的光辉也撒进历史,让后人也能从我们这里,得到时光的馈赠。

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是伟大的传火者,将火焰传向世界,成为打开人类文明之门的第一把推手。可是真正的历史里并没有普罗米修斯,也没有人从众神之处盗火,如果把这份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源起,那人类就是普罗米修斯,人人都是普罗米修斯。

人类的历史不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而来,最早的先哲点燃了火,其后的人就化身为传火者,将文明的火看护着、壮大着,建立规矩给文明搭上遮风挡雨的屋棚,创造思想给文明不断添柴续火,让星星之火,缓缓燎原。

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搭建起来,在一片荒芜的草地上,第一批人除草清灰,第二批人深挖地基,然后一代代的人添砖垒石,直至传承至今,建造起一栋无形的但又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华美大厦,而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或者永无止境。

无论夏朝是否存在,但那些除草清灰的、深挖地基的人却一定存在,我们对夏朝如此孜孜不倦,不是为了证实夏朝本身,而是在探求中华文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节点。

那些神秘的过往,那些先行者和继受者,那个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可以是夏,也可以是赵钱孙李,它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意义。

中国如此的重视祖先,一个人自我夸耀时,如果可以,总要说一句我祖上有多么声名显赫;过去的一个家族必须要有家谱来证明自己尊贵的传承,如今的家族要是有家谱传承,便像衣锦褧衣,自有内涵。

而对于中华文明,想要追寻自己的祖上,便是一个个王朝,夏朝大抵便是那个源头,所以人们关注着他,探索着他,也对它如此谨慎,因为认错了祖,可是大逆不道的事。

夏朝是否存在还无法证明,而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夏朝重要吗?

如果你希望夏朝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煌煌巍巍,那大可不必,相比起一统天下的大秦,赫赫之功的大汉,兴盛之极的大唐,夏朝毫不起眼,就像满月下的萤火之光,夏朝无论存在与否,都影响不了中华的伟大。

如果你希望夏朝的存在,是为了离中华文化的起源更进一步,看一看这个东亚文化圈里最伟大的文明的起点。

那个宛如摇篮的地方,那个文明呱呱坠地的地方,那我希望,我们能证实夏朝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对祖先的好奇与尊敬,因为历史在我们文化里灌注的寻根的本能。

老人总希望能落叶归根,中国还不老,却也希望能回过头看看出生的地方,在如今这个激烈动荡、逆风而行的世界里,找一个能歇歇脚,喘一口气的地方。

夏朝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现在,回首过去,面向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华文明之殇
...样形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文明告诉我们: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食物是上帝赠予的,似乎一切都应该是上帝理所当然的给予;但是中华文明不同:火是燧人氏钻木得来的,山是愚公一天
2023-02-08 11:47:00
...活动。千百年前,人们点燃火种以纪念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顾拜旦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各国人民通过竞技体育增进团结与友谊,中国成为奥林匹克理
2023-07-07 23:04:00
东西问丨王义桅:全球文明倡议,旨在解决三大问题
...但其实质是一场思想范式的“战争”。德国作家歌德的《普罗米修斯》和海涅的《亚当一世》,都表达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作家和历史学家们对古日耳曼英雄赫尔曼和条顿堡森林战役的重述和建构
2024-03-15 21:06:00
大型诗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铜仁学院上演
...入学教育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专场——大型诗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全校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演出活动。铜仁学院教务处处长、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向阳致
2024-11-06 20:11:00
...幕。尼科西亚图书节是塞浦路斯最大书展,由塞主流智库普罗米修斯研究所于2016年创办,每年一届,规模及影响力逐年扩大,在欧洲广受认可。今年图书节中国受邀担任主宾国,这是中塞两国
2023-10-08 04:30:00
盘点华夏未解之谜:剑耀明的神秘剑
...最早出现在神话传说中。据说,永恒之火是天国之火,是普罗米修斯秘密带回人间的。在世界各地,盗墓者都试图从古墓中盗取珠宝,这些古墓通常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而这些宝藏已经完好无损地
2023-09-06 19:47:00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后毁于黄巢起义,被朱温篡夺了江山。可唐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王朝,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后来的王朝也许足够强悍和威武,如元、清,也许足够富裕和文明,如宋、明,但只有唐朝实
2023-09-16 20:44:00
《奥本海默》:美国普罗米修斯“波粒二象性”式的胜利与悲剧
...”。《奥本海默》剧照影片参考的奥本海默传记《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从标题上就直言了奥本海默这一人物深刻的历史复杂性。作为美国最早的量子力学研究学者,他给美国
2023-08-22 14:40:00
秦始皇的铜车马是如何改写中国历史的?
前言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伴随着对前人规矩的颠覆与革新。当我们翻开那些称霸一时的盛世,也许会发现无数令人惊叹的传奇与创举。然而时间易逝,繁华落尽,往日令人窒息的辉煌今天
2023-08-29 16: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