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老人一走路就脚痛该咋办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18 09: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近日,70岁的赵阿姨因右脚前脚掌一走路就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于是她在家人陪同下就医,经检查前足增宽足弓消失,诊断为跖痛症。

无独有偶,同一小区62岁的张阿姨近一个月来左脚跟莫名其妙地疼痛,她听周围人说脚跟痛应当多做跺脚跟动作,没想到这越跺还越痛,竟连走路都有些困难。经拍片检查提示跟骨骨刺。诊断为跟痛症。

在门诊上,经常有不少老年人诉说自己一走路就脚痛,不是前脚痛,就是后脚痛,有时一只脚,有时是两只脚。这是何故?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骨科副主任唐欣荣指出,其实从临床观察发现,引起老人脚痛的原因虽多,但多半不外乎是两种病症,即跖痛症和跟痛症。

跖痛症——前脚痛的“祸首”

唐欣荣介绍:“关于足骨的构成,特别类似于手的结构,毕竟人与哺乳类四肢爬行动物一样,不过手的功能进化的更高级些罢了。其趾骨类似于指骨,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前脚内外侧还分别承担约50%体重。”那么,什么是跖痛症呢?唐欣荣解释,它是因为足前方的脚趾与跖骨头连接处挤压趾神经所引起的疼痛病症。发病原因有三:一是人到中年,肝肾功能渐亏,足部小关节及韧带亦随之退化,足部功能减退,其韧带缺乏弹性或太松,或因骨间肌萎缩或失去弹性,在承重时足的横弓塌陷,足部的骨性结构发生异常,跖骨头下垂,挤压趾神经,引起疼痛。有些患者可与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或承重力线不正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发生。二是因为有些患者脚趾关节缝隙处的趾总神经上长出了微小的神经瘤,引起足趾神经痛。三是全身因素,如痛风(大脚趾红肿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大脚趾变形疼痛)等造成小关节发炎所致。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体弱女性,慢性消耗性疾病之后、骨质疏松者等。发病后,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偶感在某个足趾下方有闪电样疼痛,亦可表现为大脚趾或小脚趾周围疼痛。如有神经瘤则相应的趾蹼间有感觉改变。不站立承重时疼痛可立即减轻或消失,当行走或站立时患脚前部不敢着地,有时需改变足部着力点。

跟痛症——后脚痛的“元凶”

唐欣荣表示,从生物力学讲,人体三点支撑受力,脚背中间虽不直接着地受力,但它相当于一座重力的传导“桥梁”,体重的50%由脚跟承受,其余则分散于前脚。脚跟部下方有一个富有弹性、类似“肉垫”的承重结构——脂肪垫。前脚与后脚之间还有跖筋膜组织连接。跟痛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一是与跟骨骨刺有关。那么,骨刺又是如何长出的呢?由于脚跟是一个承重部位,随着年龄增大,跟垫脂肪组织发生退变,胶原、水分及弹性纤维组织逐渐减少,加之足底肌肉韧带慢性牵拉损伤,就使跟骨结节下方肌肉韧带附着点处劳损变性,不断钙化和骨化,会逐渐形成牵拉骨刺。二是脂肪垫炎。由于跟垫脂肪经常持续受到压力和冲击力,造成跟垫脂肪组织损伤、发炎、水肿,引起剧烈疼痛。三是跖筋膜炎。过度行走、跑跳、站立等,使跖筋膜受到牵拉,造成发炎疼痛。四是跟腱炎。跟腱止于跟骨后方结节且有滑囊,反复提踵牵拉,可致滑囊发炎疼痛。

本病易发生在爱健身锻炼者,或走路多、体重大的中老年女性。其疼痛部位位于后脚跟下方偏内侧处或后方跟腱处。患者每遇行走过长、站立过久出现疼痛,休息时减轻,有些人刚站起来特别痛,一下子不敢走路,如果走一会,症状反倒有所减轻。

中医调治解烦忧

中医认为,跟痛症、跖痛症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为慢性劳损,或风、寒、湿外邪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病日久,气血损伤,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则使病情缠绵难愈。唐欣荣提醒,中老年一旦出现走路脚痛,应首选中医治疗,如中药、足浴、按摩、小针刀等,效果良好。

中药内服

中医辨证,分型而治。痹症临床多分为5型:风邪侵袭型,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处方多用麻桂温经汤加减。寒邪阻滞型,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处方多用乌头汤加减。湿邪着重型,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处方多用苡仁除湿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处方多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气血亏虚型,治宜补益气血,濡养筋脉,处方多用八珍汤加减。

中药浴足

足浴散的常用组方为:当归7克、威灵仙7克、醋乳香3克、醋没药3克、炒栀子4克、制川乌3克、首乌藤4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装袋,每日1袋,加入热水2000毫升泡脚。一般7~10次为一疗程。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醋乳香、醋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炒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首乌藤养心安神、活血止痛;炒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具舒筋活血、祛风通络、清热解毒之效。

穴位按摩

穴位选择: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涌泉(脚趾跖屈时,约当脚底前1/3凹陷处)、内庭(脚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太冲(脚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当小腿用力蹬地或脚跟上提时,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顶端处)、足部压痛点(阿是穴)等。每穴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疗效。

食疗推荐

鸡肉川乌汤

材料:鸡肉90克、川乌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

做法:黑豆先用水浸泡2小时,再将上述食材洗净后一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鸡肉温中补气、补精填髓;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黑豆益精明目、养血祛风;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合用具养血补气、祛风散寒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阻络脚痛者。

羊肉枸杞汤

材料:羊肉90克、淫羊霍9克、枸祀子15克。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入锅焯水后,再与淫羊霍一起放入瓦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2小时左右,至羊肉快熟烂时,加入枸杞子,继续煲半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羊肉健脾温中、补肾强筋;淫羊藿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枸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合用具补肝益肾、祛风活络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兼寒湿脚痛者。

日常养护七注意

①平时要善待脚跟和脚趾。唐欣荣建议,不穿尖头鞋、底太硬或太薄的鞋子,少穿皮鞋。还要控制饮食,减低体重,减少足部压力,以防造成脚底及脚跟部软组织劳损或损伤。

②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平衡。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骨头汤等,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每年重视体检,避免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

③锻炼应适度,因人而异。不要追求过度行走、暴走,尽量选择健身步道。中医就有“久行伤筋”、“久站伤骨”之说。中老年人应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行、太极拳、八段锦等。

④如因横弓塌陷所致,则应穿着用抬高横弓的矫形鞋或鞋垫,或在脚趾跖痛部垫上局部挖空的软鞋垫,以减缓跖骨头与地面间的挤压。严重踇外翻建议适时行微创矫形术。

⑤因肌肉萎缩所致者,应加强足底肌肉功能锻炼。如经常在家做做踮脚尖、负重深蹲、抬起脚趾等动作,有助于足内在肌肌力的恢复。

⑥养护切忌入误区。事实上,人与骨刺常常“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些人采用跺脚跟、踩杏核、踩碎石、康乐锤敲打、擀面杖推挤等土办法,还有些人认为越痛应越走,才可能把骨刺治好。这些做法适得其反,反而加剧局部刺激,不利于炎症水肿消退。

⑦季节交替,注意脚部保暖。要避免裸露脚踝,以免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瘀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建议每晚热水泡足有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坚持做“踮脚”运动的老人,最后都咋样了?4大好处或许让人惊喜
...衡感,还能够带来以下4个益处:02坚持做“踮脚”运动的老人,最后都咋样了?4大益处或许让人惊喜除湿气老人假如经常坚持做踮脚运动,不只能够协助他们去除体内的湿气,还能够到达强身
2024-02-13 23:27:00
脚底板痛是哪5方面所致
...通过按摩、理疗或牵引等方式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3.脚趾关节炎脚趾关节炎是指脚趾关节的炎症,可能导致脚底板痛。关节炎可能是由于磨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改善方法:使用非处方消炎
2023-07-27 10:32:00
...。如果没有了脂肪垫,就没有了冲层来保护脚免受冲击,老人会感到脚底和脚后跟疼痛。对策 穿带有缓冲垫的鞋子或用定制的泡沫鞋垫会有帮助。此外,医生还会建议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用
2023-12-14 14:40:00
双脚若出现这9种迹象,或许是疾病的信号
...可能是踝关节炎或滑膜炎,又或是韧带或软骨损伤。05大脚趾增大大脚趾关节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特别是在夜间,应警惕关节炎或痛风,也有可能是受到外伤或感染。06脚麻木双脚麻木通常跟神
2023-07-17 09:34:00
容易漏诊的几种足部骨折
...行走。此外,患者还会感到足部活动受限,无法自由活动脚趾。3、趾骨骨折趾骨骨折是足部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脚趾部位,由于外伤所致。如果发现自己的脚趾部位出现疼痛、肿胀
2023-11-24 16:17:00
脚部出现5种异样,或是身体拉警报
...肿。肾源性水肿起初集中在双下肢,尤其是脚踝处。4、脚趾形态变化脚趾变得圆鼓鼓又稍微变扁,应怀疑肺部疾病如肺癌、慢阻肺和肺纤维化,由于气体交换发生阻碍,重新分配血液,流向脚趾的
2023-02-14 21:04:00
...,脚趾头发紫,走路都走不动了,当地医院的医生表示,老人严重情况,可能要截肢。虽然潘大爷年事已高,但体格强健,不仅能挑近百斤的担子走十余里路,还会每天坚持爬山锻炼。半年前,潘大
2023-12-30 07:28:00
中老年人脚后跟干裂,但不疼痛,是糖尿病的征兆吗?分析下
...失去感觉,不能感觉热或冷。随脚的形状逐渐发生变化。脚趾、脚和小腿上的毛发脱落。脚部皮肤干燥、开裂。脚的颜色和温度发生变化。脚趾甲变厚和变黄。真菌感染,例如脚趾之间的脚气。水疱
2023-07-24 07:29:00
坚持“踮脚尖”,一段时间后,或可以解决7个问题
...时间内变高,长期坚持则可以让身高有所提升。3、增强脚趾力量:踮脚尖可以强化脚趾肌肉,提高脚部的灵活度和敏捷性。4、增强腿部肌肉力量:踮脚尖可以锻炼小腿肌肉,特别是腓肠肌和跖屈
2023-05-17 18:4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修文县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 筑牢安全防线
为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有效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连日来,贵阳市修文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防溺水巡塘专项行动
2025-08-14 20:08:00
权威发布丨节气交替之际,这份中医养生指南请收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8月14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鲁医健康说”——筑牢健康防线·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5-08-14 19:18:00
有一种生活叫黔西南|一碗羊肉粉,地道“酱香”味
“老板,这是我的粉吧?”身体前倾,双手微举,手指触碰到瓷碗边缘的瞬间,陈娅忍不住说了声,“哇,这个好烫。”8月13日上午
2025-08-14 19:36: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雁峰谈子宫腺肌症,中医帮你“缓解疼痛”
刘雁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为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之嫡孙女首都国医名师肖承悰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
2025-08-14 16:08:00
突然感冒发热、嗓子疼?当心“续命空调”变成“健康刺客”
近期,不少人出现发热、嗓子疼,咳嗽以及全身肌肉疼痛等感冒症状。在炎热的伏天,当人们将注意力放在防暑降温上时,在冬春季更为常见的感冒却在夏天频频出现
2025-08-14 11:52:00
北京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任加峰医生:下雨就关节痛?壮医认为可能是天、地、人三气断联了
任加峰副主任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经筋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运用“非遗壮医经筋疗法”手势手法
2025-08-13 14:14:00
青少年抑郁:别让“隐形的痛”困住青春
当15岁的小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连续一周拒绝上学时,妈妈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口中的“没意思”或许不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近年来
2025-08-13 14:26:00
抗组胺药被列入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近期,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2025-08-13 14:28: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乔占兵:肿瘤是不治之症吗?
乔占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长期从事肿瘤的医疗
2025-08-13 15:15:00
便秘自救指南:摆脱泻药依赖 10款缓解便秘产品深度解析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工厂”和“排毒器官”,它的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便秘问题却困扰着众多现代人,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4
2025-08-13 16:50:00
立秋食养正当时:燕安居以鲜燕窝诠释节气里的温润守护
时光流转,转眼间已到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更承载着"阳消阴长"的养生智慧。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
2025-08-13 17:06:00
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绿A冻龄虾青素为延缓衰老“加码”
在当下外卖平台激战正酣、高油高糖外卖屡屡引发公众血糖焦虑的背景下,营养学专家给出了一份科学“抗老食谱”: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
2025-08-13 17:07:00
美食争霸赛来了,德州鲜味虾肴出战,快给家乡味道投一票!
山东虾味江湖,风云再起!“虾”路相逢·山东虾味鲜美食争霸赛即将火热开赛!8月14日—17日德州鲜味虾肴将携运河之畔的鲜美精髓强势出征!此刻每一票都是让德州风味“燃”爆全场的燎原星
2025-08-13 18:00:00
健康问太和 | 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手术 破解跟骨骨折治疗难题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跟骨,俗称“脚后跟”,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也是人体负重和行走的重要支撑。当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时
2025-08-13 20:10:00
11个月女婴确诊先天巨结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帮其解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梅董昱近日,一名家长抱着孩子走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小儿外科的诊室。“医生,我们孩子一直便秘
2025-08-13 2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