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注意科学锻炼 避免运动伤害
每天11:00-17:00是 运动“最佳黄金时段”
现在参加运动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经常传出有些喜爱运动的人猝死或受伤的消息,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运动才能避免伤害又有益健康呢?
正确选择运动项目
做好运动前的准备
1.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如自己身体有可能不适合运动的健康问题,应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选择合适的项目和调整运动计划,并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如有膝关节损伤者,不适合爬山、太极;有心血管疾病、胆结石、肥胖症的患者不适合快跑;有中、重度颈椎病的患者不适合打乒乓球等。因此,为了远离运动伤害,一定要定期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重视CT、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等心血管系统检查项目,排查心脏、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
要根据体检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方法不对造成身体损害。这里提供几个大多数人可以参与的运动:
⑴快走:尽量快地步行,一般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钟,对预防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有良好效果。
⑵慢跑: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钟,保持在一周3次,一次20分钟左右的强度,对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高血压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⑶游泳:适合有腰膝关节病的人群。蛙泳是锻炼价值最大、实用性最强的游泳方式。
⑷骑自行车:建议慢速骑行,时间控制在40分钟-60分钟左右为宜,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减肥瘦身。但骑速过快、骑行时间过长易引发尿路感染及前列腺增生。
⑸适合老年人的深呼吸运动:深呼吸即用鼻子把大量空气吸入到肺部,让腹部尽量鼓起来,再通过口全部呼出,注意呼吸要深长而缓慢,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左右,每次练习10分钟左右。深呼吸有助于改善记忆力,缓解焦虑和慢性疼痛等。
⑹床上运动:适合老年人和腰肌劳损的人,如“燕子飞”运动,使腰背部略为酸痛为佳。可以加强腰背肌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可防治椎间盘突出等。
2.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如伸展和拉伸肌肉韧带、快走、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和灵活性,预防运动中突然的肌肉收缩和关节僵硬造成拉伤、扭伤等伤害。
3.正确选择和了解运动使用的器材和装备:正确地使用运动器材和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运动风险。
4.适应和了解场地及周围环境:运动的场地和环境也会对运动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注意运动出现情况
学会简易现场急救处理
1.避免过度和剧烈运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时,足部血管会受到持续强烈冲击;剧烈运动会大量出汗,由汗液排出的铁元素也会增多,因此,很多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起立时眩晕、脸色苍白、食欲缺乏、易疲劳等贫血症状,甚至引发旧病,还可能拉伤肌腱、肌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掌握正确姿势和动作:在运动时,应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在锻炼中加以练习,避免因错误的姿势和动作导致受伤。
3.学会控制呼吸和节奏:例如,在进行重量锻炼时,要学会憋气,透过憋气能帮助增加腹内压来稳定脊椎,倘若没有学会憋气,在没有稳定脊椎的情况下就进行大重量锻炼时,很有可能会伤到脊椎。
4.学会简易的现场急救处理。
选择运动“最佳时间”
注意运动意外高发时段
很多人因为白天没有时间,往往选择在晚上锻炼。但实际上,晚上锻炼会影响视线和睡眠,甚至容易发生猝死等意外。晚上也是猝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
那么,早上运动是否可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郭继鸿主任医师解释,对人体来说,交感神经白天上班,迷走神经晚上上班,而凌晨正好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候,此时迷走神经经过一晚夜班尽显疲惫,而新来接班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异位节律等,从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因此,早上也不适合运动锻炼。如果要早上运动,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热身。
广州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张继辉教授认为,在一天中,与早晨、晚上运动相比,每天11:00-17:00运动,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最低的,是运动的“最佳黄金时段”。这个时段运动的人群,与晨间运动组及夜间运动的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均下降了1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分别降低了28%和26%。另外根据人体的实验发现,中午12点后运动,血压收缩压的恢复比早晨8:30运动的要快,因此认为午后运动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链接
运动要做到五个“不要”
1. 熬夜后不要运动。
2. 喝酒后不要运动。
3. 感冒时不要运动。
4. 感到劳累时不要运动。
5.有身体不适时不要运动。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