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文物修复、非遗传承等小众专业,正成年轻人“心头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6 12:13:00 来源:杭州网

工人日报讯 屈原的橘、伍子胥和孙武的刎颈之交、子路的正冠而死……苏席说,因为喜爱考古和历史知识,她不仅追了每一集的《典籍里的中国》,还几乎能将每集的故事情节讲述出来。

从初中时起,苏席就对博物馆、文物、古人传记等有历史感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喜欢通过历史文物,想象和感知跨越几百上千年的情感以及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为了将热爱照进现实,17岁的她,在征求父母同意后,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作为高考第一志愿。

曾几何时,考古、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是冷门和小众的代名词,而近年来,却成为一些年轻人在考虑的优选。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曾参与发布的一份《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人文专业方向,学生最感兴趣的前3个专业分别是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

苏席明显感觉到,随着各种博物馆、文博类节目不断出圈,考古专业日益“被看见”,并逐渐从少人问津的偏门冷门走向热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正在等待录取结果的关玥,是河南的理科考生。填报志愿前,亲戚朋友劝她学电气工程自动化类专业,原因是就业机会更多,但她的目标是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面对亲友的疑问,关玥没有动摇,她清楚地记得,高中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坚定选择考古专业的故事以及“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厮守,一眼千年》一文中写下的一句话:“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

安徽考生张圣娴的第一志愿是云南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她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对历史感兴趣,而且喜欢文物修复的过程。“看到残破的老物件在手中被修复,会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

“起初父母比较反对,认为毕业后没前途,不好找工作。”张圣娴说,一方面因为自己确实喜欢这个专业,另一方面不断劝导父母说,这个行业虽然不需要很多人,但是总需要有人去做,只要学得好,不愁找不到工作。慢慢地父母的态度从勉强同意变为支持。

关玥来自农村,但父母并没有阻挡她追寻梦想的脚步。父亲还曾在她生日时送了一本书《我心归处是敦煌》。填报志愿前,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说,希望她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通过努力实现目标。

学如逆旅,一苇以航

武汉大学考古学博士王清荔在分享其求学经历时表示,在纪录片和相关书籍的熏染下,她从初中起就决定未来要学考古学。由于高中学的是理科,大学时她选择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后来又考了考古专业的研究生。

“一开始知道我要学考古时,大部分人不了解,会说,‘哇,好酷’,还有一些人会调侃说,以后就是盗墓的。”王清荔介绍,其实要学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大多考古院系会开设断代考古、田野考古、考古绘图、文物摄影等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都不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下田野参加实习或进行科研,也是考古专业的学生绕不开的话题。“扛着洛阳铲、铲土、运土,并对挖出来的土‘望闻问切’,没有高大上的考古方舱,有时能挖到一些器物,但大多数时候是一无所获。”

苏席坦言,想到以后可能去田野“下工地”,确实有些害怕,不过,与其被“拴在”不喜欢的专业和职位上,她更愿意为喜欢的专业付出辛劳和汗水。“学什么专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什么不去选择喜欢的专业?”

从选择这个专业起,关玥就很清楚即将面临的是什么,但是她说,反正18岁的人生刚刚开始,自己有勇气和时间去大胆尝试。

为爱发电,未来可期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表示,考古及相关专业虽然属于相对冷门专业,但是就业并不差,工作也相对稳定。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相比2012年的3069家,增长了1倍多。文旅部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学科和队伍建设,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

曹斌强调,年轻人报考专业兴趣很重要,不要简单地追逐热门,热门专业往往竞争也更加激烈,要重点考察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只要学生喜欢考古学专业,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再加上研究生深造,毕业后会很自然地过渡到相关行业中。”

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对考古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有信心,“目前,全国一年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仅2000人左右,而全国考古学专业机构的人才需求量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报考此类专业,已经不仅是单纯地为爱发电,而是有现实条件作为支撑。”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景峰教授说:“考古、文博及文物保护等专业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也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整个文科里面最需要与理工专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较多的从事实践学习,也就是我们考古专业的‘下工地’。但就业之后,只要能力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做出一定成绩,甚至是成就,何乐而不为?有一定的热情和激情做支撑,‘下工地’的这种苦就不算什么了。”

“考古、文博、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都是非常有趣的,现在考古工作条件也越来越好,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心目中那种风吹日晒、风餐露宿的艰苦条件了,学生只要能够练就扎实的本领,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就不必有所顾虑。”杜正贤说。

作为经历了文物保护技术和考古学两个专业的“过来人”,王清荔直言,进入相关专业后,可以将看文献和下田野期间看成试炼,考察自己否坚定地喜欢这个专业。“就像谈恋爱,要和这个专业不断磨合,合适了,就一直走下去,不合适,也可以转行,总归是朝着热爱的方向努力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视角来看,爱情是如此的浪漫纯粹。除了为感情迷茫的年轻人提供爱情指导,苏德超教授也“操心”年轻人的学业和人生发展问题。他说中学有现成的题和标准答案,但大学没有,大学需要自己找题
2024-04-07 15:22:00
...代’,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等文化领域的重视和引领,年轻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这个曾经小众的行业正源源不断迎来新鲜血液。”郑喆轩说,考古业界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弘扬中华优秀
2023-02-25 16:13:00
这些年轻人,在黄土地上探寻中华文明
...者冯开华摄只有每周五的休息日他们才能短暂放松有些年轻人去县城购物偶尔也会户外烧烤一边撸猫撸狗、一边大块吃肉姚河塬考古队年轻人休息日玩“剧本杀”。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姚河塬考古队
2024-05-20 14:17:00
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发布《郑州倡议》 倡议深挖文物研学价值
...感受文明延续与演变的机会,培养更多热爱文化遗产的年轻人。《郑州倡议》提出,着力提升研学质量和水平。研学旅行是个新兴业态,文化遗产研学的高质量发展尚需多方合力推进,通过打造标准
2023-10-18 18:09:00
考古研学课程体系建设
10月18日,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在黄帝故里新郑举行。大会上,多位专家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介绍了在文物考古研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示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优秀案例,通过主题演讲、案
2023-10-19 09:30:00
闪光青年有模Young丨大河村里的年轻人
编者按:汉服设计师、农“抖”带头人、考古专家、地铁司机……三百六十行,行行能闪光。平凡的岗位,也能有声有色,奋发的青年,都在熠熠生辉。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前夕,大河网推出特别策
2024-05-04 10:21:00
“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你喜欢吗?
...习普通话、学拍视频、把考古和美食相结合,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油条背后原来有个‘炸秦桧’的传说、《本草纲目》不仅带红了刘畊宏,还记载了腐竹的制作方法、方便面不是日本人的
2023-11-14 21:44:00
全国技术能手!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利红获国家级表彰
...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拥抱考古,投身文物修复和保护行列,感受考古文化魅力。”胡利红说。人物简介胡利红,1973年出生,文博副研究馆员,浙江大学
2023-12-06 06:53:00
投身博物馆事业的年轻人(青春派)
...近年来,在博物馆品质提升、策展、文物保护等方面,年轻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记者采访了几位投身博物馆事业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2024-04-14 05: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