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两会声音)郑喆轩谈公众考古: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25 16: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2月2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从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对外开放修复室,公众都能与真实的文保工作‘亲密接触’。”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强化公众考古是考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应在考古工作全过程进行文化阐释利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今年35岁的郑喆轩一直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作为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的发掘工作执行领队,他带领团队探索早期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持续推进四川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已取得系列新突破。

全国两会在即,公众考古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是这位“新代表”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他看来,考古早已不仅是埋首田间地头和实验室、成果只见诸学术报告的单一流程。新时代考古工作者也承担着讲好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责任,要通过公众考古让考古成果不再“深藏”于学术报告中,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公众考古的观念日渐火爆。2022年4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阐释、转化,讲清楚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郑喆轩看来,公众考古的一个关键词是“互动”:公众与历史的互动,以及公众与考古工作的互动。公众深度参与考古工作全流程,才能更生动、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引发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就是历史活化的体现,也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发掘自启动以来,便频频掀起“考古热”,特色文物“出圈”的同时,发掘现场的实验室、创新建设的发掘方舱及各类考古“黑科技”都备受关注,打破了过去“田野考古就会日晒雨淋”的普遍印象。“这便是成功的公众考古范例。”郑喆轩认为,公众考古在促进历史活化的过程中,也让考古工作本身收获更多理解、关注和支持。

公众考古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考古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提出更大考验。“和之前相比,为更快、更好地讲述历史文化故事,从调查、发掘、保护到成果阐释利用的考古工作节奏明显加快。”郑喆轩说,如何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实现考古全流程面向公众,如何让公众更有参与感,如何让公众对文化认知更多、认同更深,这些都是目前考古人要研究的新课题。

谈及如何尽可能简明地转换阐释考古成果,郑喆轩认为,在科学可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创新方式方法,例如利用VR、AR、动画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碎片化的考古材料,展现出生动的历史画卷,“还可以与文创、旅游等业态相融合,让历史文化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更紧密的联系”。

除努力继续探索公众考古新模式外,郑喆轩还围绕自身专业领域,计划提出推动四川地区及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工作发展、加速三星堆遗址申遗、进一步完善考古工作者激励机制等建议。

“中国考古正迎来‘黄金时代’,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等文化领域的重视和引领,年轻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这个曾经小众的行业正源源不断迎来新鲜血液。”郑喆轩说,考古业界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网络文明好声音丨川大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孙唯祎:以网为媒 传承中华文明薪火
...世显学。在孙唯祎看来,网络不仅能展现当今生活,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如何用网络来承载和传播历史文化?“我开始运营
2024-08-28 22:49:00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张大鹏考古,既是一个行业,也是一门科学。随着时代进步,如何将学术成果为大众所知,让更多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公
2024-03-21 03:40:00
...需要相应的学科支撑与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考古人才奇缺。1952年,北京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并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办四期考古人员短训班,为新中
2023-02-17 22:33:00
两会现场丨“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好新疆故事”
...助理馆员,硕士毕业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主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孟楠是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读研期间,卓娅和许多同学一样,成了孟楠教授的“迷妹”,“孟老师讲课
2023-03-06 23:31:00
...个雄安考古的最早启动之地。“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历史文化遗存,近距离感受这片土地的滚烫、文脉的厚重和历史的辉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
2024-06-10 06:55:00
宁夏一考古队在此地深入挖掘,试图解开历史的谜团,却遭遇了当地村民的激烈阻挠,甚至有队员受到了身体上的攻击。警方介入后,事态有所缓和。官方回应指出,双方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而打人者马
2024-05-27 09:51:00
2023年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启动
...验;“沈阳考古讲堂”广邀国内名家,生动解读华夏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沈阳考古课堂”将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介绍沈阳考古新发现、阐释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2023-08-12 08:13:00
重庆开放考古遗产资源 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资源禀赋,坚持保护优先,深挖考古遗产文化价值,传承历史文化时代价值,通过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以“五个创新”为主要做法,使陈列在大地的遗产焕发光彩,
2023-06-10 18:42:00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未来之城”的千年回响
...彩。 连续性,是文明一脉相承的体现。“雄安新区区域历史文化脉络从近八千年前到现在连绵不断,传承轨迹清晰,尤其战国和汉代的文化遗存最丰富。”雷建红介绍,南阳遗址是雄安分布面积
2024-06-27 07:5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莒南县岭泉镇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慈善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
2025-09-05 09:51:00
2025年梨花渡文化产业园非遗体验活动举办
为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构建非遗文化创新生态,宋庄梨花渡文化产业园区日前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活动
2025-09-05 09:5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
2025-09-05 09:53:00
沂河新区:精准施策助企,扬帆远航出海
9月3日,在阿里巴巴速卖通(临沂)城市展厅,临沂综合保税区服务中心会同沂河新区投资促进局、临沂海关联合举办“政策护航 扬帆出海”稳外贸政策宣讲会
2025-09-05 09:53:00
临沂市兰山区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出生缺陷防治竞赛中斩获佳绩
大众网记者滕立军 通讯员 刁慧 临沂报道8月28日,由临沂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出生缺陷防治技能竞赛市级决赛成功举办。兰山区妇幼保健院参赛人员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娴熟高超的操作技能
2025-09-05 09:53:00
长春多条街路施划“鱼骨线” 交警权威解读:这样走不违规!
近日,不少长春市民在驾车出行时,发现市区多条街路上新增了形似“鱼骨”的交通标线。这种标线究竟有何作用?驾驶员遇到时又该如何正确通行?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春交警部门
2025-09-05 10:05:00
泰安市财政局财金协同联动 “五聚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鲁网9月4日讯9月4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财政局有关负责同志解读《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 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025-09-05 10:08:00
河北新闻网讯 (高洁)近日,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教育学会来到石家庄市汇华小学开展了航空航天科普校园公益行活动。活动中,科普讲师焦俊义为同学们带来与众不同的科学小课堂
2025-09-05 10:21:00
口述历史丨省中医青年医师代表:我与医院共成长,薪火相传守初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焦守广 通讯员 张文静 陈杨子202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迎来建院7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2025-09-05 10:22:00
河北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加快补齐体育教育短板
2025-09-05 10:28:00
河北新闻网讯 为夯实教师教学能力,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效开展,近日,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开展了教学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学校邀请石家庄市28中高级教师
2025-09-05 10:30:00
“杏花村外青帘有,卖得茌山丁块酒。李白狂歌楼上眠,想复此间醉一斗。”夏日的茌平区温陈街道丁块街,醉一斗酒业集团的酿造车间里
2025-09-05 10:31:00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2025年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大众网记者 邢镇 张倩 通讯员 吴凌艳 滨州报道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9月4日
2025-09-05 10:32:00
预告丨9月5日《周五面对面》民生实事见行动系列访谈:走进丹江口市
点击图片观看《周五面对面》往期节目《民生实事见行动:走进丹江口市》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办实事解难题,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
2025-09-05 10:33:00
中国网9月5日讯据“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以来,受多个台风和强对流天气影响,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福建、山东
2025-09-05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