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医生,我耳朵里好像长了颗‘痘痘’,一碰就好痛”。“这‘痘痘’太磨人,我张嘴巴,吃东西时耳朵更痛,连这边头都跟着痛”。
医院门诊常碰到自述耳朵里长“痘痘”的病人,他们往往是一碰就痛得“生无可恋”的样子。
那么,这耳朵里的“痘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耳朵里的“痘痘”是什么?
长在耳朵里像“痘痘”的东西,医学上称为外耳道疖。
什么是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的软骨部,该部分位于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
外耳道的软骨部皮肤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一旦细菌感染这些部位,就会在局部形成一个红肿或者脓肿,即外耳道疖。而外耳道骨部的皮肤无毛囊和腺体,因此不会发生疖肿。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是耳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气温较高地区或炎热的夏秋季节。
二、引发外耳道疖的原因有哪些?
如上面所说,一旦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发生感染(如葡萄球菌等细菌),就容易形成外耳道疖。 引起外耳道疖的常见原因有:
1)挖耳朵时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糜烂,导致感染;
2)游泳、洗头、洗澡或外耳道冲洗时,外耳道进水使得表皮软化,导致细菌侵入而被感染;
3)中耳长期流脓、外耳道湿疹等诱发;
4)全身因素,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营养不良等疾病使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三、外耳道疖有哪些症状?
患有外耳道疖的病人常常以剧烈的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
由于下颌关节运动时,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张力会增加,导致在张口、咀嚼、打哈欠时疼痛加剧。 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重。 疖肿成熟后,局部变软,尖端露出黄白色脓点,溃破后流出少量带血的粘稠脓液,耳痛减轻。
若疖肿较大,堵塞外耳道,可影响听力,但在疖肿破溃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由于疖肿部位的不同,还可引起耳前、耳后或耳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对于患有外耳道疖的小孩来说,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大哭,且一触碰患耳就哭闹不止。
四、如何治疗外耳道疖?
疖肿未成熟时,可用鱼石脂甘油滴于疖肿处,促使炎症吸收;并可加用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促使炎症局限或疖肿成熟。
疖肿已成熟而未破时,可用药烧灼脓头使其溃破,或顺外耳道长轴方向切开排脓。
疖肿自行溃破时,将脓液拭净,并行酒精清洁周围皮肤等局部消炎处理。
此外,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人,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药物。
五、如何预防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痛起来“要命”,早预防很重要,建议:
1)日常生活中纠正掏耳的习惯;
2)游泳、洗头、洗澡后应及时将外耳道擦干。(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来源:新闻晨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