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市图书馆为夜读者亮灯
——本报全媒体记者探访城市书房延时服务
图为12月19日21时,市图书馆一楼城市书房里灯火通明,读者在这里阅读。(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
12月19日21时,位于南湖路的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一楼城市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一盏盏灯为“夜读人”亮起。
今年12月8日,升级改造后的市图书馆正式开放,场馆更宽敞、环境更舒适、藏书更丰富,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12月19日起,市图书馆服务再升级,自当天起,一楼城市书房延时至22时。
当天21时,南湖路上车水马龙,城市夜景璀璨绚烂。夜色下,走进市图书馆,位于一楼的城市书房温暖舒适,宽敞明亮的区域设有行业图书阅览区、阅游新疆专区等专门化区域,皮质软椅、实木硬椅、条形长凳等不同的座席,为读者提供不同的就座选择,木质底色的设计风格与明亮的LED灯光,营造出温暖舒适的阅读氛围。
许多读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静静享受夜读带来的乐趣。他们或在一排排书架间找寻心仪的图书,或安静地埋头读书,或找一个角落细心查阅资料,俨然已把图书馆当作学习“充电”、休闲阅读的“晚间根据地”。
“白天忙于工作,晚间来这里获取阅读和学习的安静空间,用书香熏陶夜晚。”读者刘思彤说,她在南湖路的一处写字楼工作,每天乘坐公交车的站点就在市图书馆不远处,得知图书馆延时服务的消息,她便用下班后的时间来阅读。
漫步于城市书房,只能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几句低声的耳语,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三三两两分坐开来,沉浸在书海中汲取知识。
记者注意到,不少年轻人正在自习备考,今年23岁的林行健是晚自习队伍中的一员,他正在备考建造师,需要一个有学习氛围的空间。林行健说:“市图书馆环境好、有氛围,比在家里更容易静下心,这里的图书种类多,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对考试有帮助。”
目前,市图书馆馆藏纸质、电子文献64.42万册(件),涵盖文学、科学、科技、社会生活等内容,满足各类读者的差异化阅读需求。
除此以外,市图书馆结合现有资源和读者需求,进一步优化24小时自动化图书归还系统,读者任意时间可通过自动化设备归还图书。
有文化,夜间城市才更有活力。对于市图书馆来说,开启夜读让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展现,其实用性和便民性也拉近了阅读与读者的距离,进一步弥补了上班一族在工作时间无法借阅图书的缺憾,并为喜欢夜间阅读的人们提供了方便。
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介绍,升级改造后的市图书馆不仅是更有品质的享受阅读、文化的空间,还有更多样的文化艺术场景体验,场馆还将结合实际,适时提供多样化的夜间阅读活动,让读者们在品味书香之外,更深层次地感受文化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