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11:46:00 来源:戏说三国

1644年,岁在甲申,这一年是明清交替之年,这一年也是神州震荡之年。自三月十七至五月初二短短几十天时间里,紫禁城三易其主,三易国号年号,由大明崇祯,而后大顺永昌,而后大清顺治。五月二日,多尔衮抵达北京。明朝故臣携明帝法驾卤簿及御辇于皇城五里外的道左跪迎。多尔衮先向上天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再向顺治帝法驾所在之沈阳方向叩拜,最后乘辇至武英殿接受明朝文武百官的朝拜。史载“城中大小官员及宦官七八千人”均匍匐在地,山呼万岁。随即,多尔衮宣布:清朝定鼎北京。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虽然清朝定鼎北京,但此时中国局势实在不容乐观。时人曾做过六字评论:“明亡,天下分裂。”的确,虽然李自成退出北京,但仍拥兵数十万割据陕西。此外,四川的张献忠所拥兵马也不在李自成之下。同时,明朝在河南、山东、江淮一带的力量并未遭受损失,其兵力亦不下数十万,最让清廷担忧的是明朝正牌宗室还有多人尚在。大清、南明、大西和大顺四个政权一时间并立于华夏大地。反观清朝,它拥有多少军队来对付这四股敌军呢?说来很可怜!清军入关时,满洲本族有三百一十个牛录,按照每牛录二百丁计算,不过区区五六万。加上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四万余丁,才不过十万出头。虽然多尔衮已经命令满洲所有能战男丁全部披甲,却仍在十万左右徘徊。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为稳定大局,多尔衮颁布了七项措施。第一,照旧录用故明各衙门官员。第二,昭告各地州县,凡携带本地钱粮兵马典册归降大清者,无论文武均升官一级。第三,废除崇祯年间向民间摊牌的三饷,即辽饷、练饷、剿饷。并且严禁清军随意杀戮。第四,派使者招抚山西、山东,一则屏蔽北京两翼,二则伺机自山东攻伐南明,自山西攻伐李自成。第五,命令投诚的州府军民必须遵照满洲发式服装,倘若不从,即刻发兵征剿。第六,调发关外留守部队以及本族人丁举家入关以增强北京旗人力量。第七,迎接留守沈阳的顺治帝迁都北京,以示大清正统。但是第五条一颁发,却让多尔衮失算了。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本来多尔衮从山海关至北京,眼见沿途迎降州县因畏惧清军军威而纷纷剃发易冠,故而他认为汉民不敢抗拒,所以敢断然颁发剃发令。但此令一下,各州县纷纷告变。多尔衮善于权变,立刻意识此令暂不可行,随即下令停止剃发令。屈指一算,自五月初三发布剃发令至二十四日暂停剃发令,前后仅二十一天。但是,这仅仅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公元1644年10月,清军分两路攻打李自成。1645年2月,战败的李自成逃亡到湖北,旋即被清军追击,战死九宫山。同年五月初五,清军陈兵长江,先陷扬州,后破南京,擒获福王,而后清军又疾驰南下攻破杭州,逼降潞王。这年六月,除了张献忠还困守四川一隅之地外,清朝已将天下大部吞并。六月十五日,多尔衮再发剃发令,并且严命各地推行。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作为以孔孟伦理为原则的中国人,上至官绅下至百姓,都不能接受自己在形象上变成野蛮的“夷狄”。虽然蒙古人残暴地统治中国百年,但也从未下令汉人改变装束。或许朝代兴迭是天道循环,但若有人强迫国人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改成剃发梳辫,这不仅仅是对人格尊严的侮辱,还是类似精神“阉割”的大痛。因为在明朝人心中,以此种“夷狄”形象存世,生前不仅会愧对祖先,且死后亦无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于是,不甘丢弃祖宗衣冠的汉人纷纷斩杀清朝官吏转而起兵抗清,著名的江阴抗战就在此时爆发。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1645年六月,清朝江阴知县方亨到任后立即宣谕豫亲王多铎的钧旨:“限江阴三日内全部剃发”。江阴士庶获悉剃发令后,聚众向方亨请愿留发。方亨回复诸人:“此清律,不可违。”回到县衙后,方亨再次接到公文:“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于是,方亨令书吏将文件缮写后公布。剃发令随即传遍全城。一时间,县衙附近聚集民众多达万人。方亨见此局势,强令衙役驱散众人。见士民不从,方亨假意答应众人免予剃发,暗中却派人飞报守备陈瑞之,让他发兵征剿。不料,信使被截,江阴百姓遂将方亨拘禁。清军攻城时,方亨被江阴百姓活活打死。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这年七月,清军重兵包围江阴。大敌当前,典史陈明遇、训导冯厚敦决定派人去请阎应元出山,由他负责江阴城的抗清防务。和陈明遇一样,阎应元也曾任过多年江阴典史。其人骁勇善射,曾在任上击败海盗围城,保了江阴一方太平。当晚,阎应元率家丁杀进江阴孤城。为了守住江阴,城中百姓踊跃捐献了众多物资,如下:火药三百瓮,铅弹子一千石,大炮一百门,鸟枪一千支,铜钱一千万贯,絮帛一千万端,酒一千酿,水果一万钟,豆类一千斛,刍藁一千万束,食盐一万斤,铜器和铁器一万件,牛一千头,羊和猪一千只,干鱼一千包,蔬菜一千畦。

消息传来,清廷万分震怒!于是,刘良佐、李成栋等降将以及满将博洛等人统二十万大军,把江阴城团团包围。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刘良佐刚到江阴便骑马环城高喊,命城中投降。阎应元凭城大骂:“某明朝一典吏耳,尚知大义。将军曾为国家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今日乃为敌前驱,又有何面目来见江阴父老!转告你家主子,大明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刘良佐惭愧而退。次日,刘良佐将士卒藏入三层厚牛皮做的攻城皮帐进逼城墙。牛皮坚韧,城上矢石投之,皆反跃弹起,不能射入。阎应元派人取人粪和以桐油煎煮至滚烫,乃自城头泼下,牛皮帐立时被烫穿,帐中清军,非死即伤。虽然此战江阴小胜,但是因为清军占尽了军事优势,所以阎应元为了杀伤清军,几乎用上了三十六计中所能用上的所有计谋。

一日,江阴城门忽然洞开,清军以为有人献城接应,立即开始进攻。城中百姓在阎应元事先安排下,皆伪降。清军将领进城后有占据官署者,被城中壮士挟双斧,一斧砍落头颅。深夜,阎应元布伏兵于城外江岸,打起灯笼引诱清军来攻。清军发兵,却不见一人。疑惑之时,有民兵自江阴城头缒城而下主动劫营,清军大乱,自相践踏者不可计数。又一日,城中有白发老者数人献降,清军接纳。当清军升帐纳降时,领头者立刻引爆火药,刹那间火发炮裂,声震如雷,清军帐中当场就被炸死三千余人,其中亲王一人,大将两人。与此同时,江阴城中亦响起为慷慨赴死老人致哀的炮声。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延至八月二十一日,清军仍然没有攻破江阴城。于是,清军从南京运来二十四门巨炮,连续轰击江阴城墙。江阴城墙多处倒塌,清军趁机攻入,江阴失陷。阎应元知事不济,提笔沾墨,在东城敌楼门上题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讫,阎应元上马提刀,杀清兵数十人,最终身负重伤,摔于马下,后被俘遭酷刑处死。阎应元残存家丁十余人,无一人降,全部战死。训导冯厚敦在城破之时于明伦堂南向自缢殉节,妻王氏与其孀妹皆投水死。陈明遇关闭衙门,亲自点火,烧死男女大小四十三口后持刀与清兵肉搏,身负重伤,握刀僵立于墙壁之上,血尽而亡。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城破后,江阴百姓均以先死为荣,男女老少,或投水、或蹈火、或自刎、或自缢者不计其数。内外河道纵横之间,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一江阴无名女子,在殉节前题诗:“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破城后,清军为惩罚江阴百姓,旋即下令屠城。午后,清兵封刀,城中百姓已所剩无几,仅余大小五十三人。

他号称明末民间第一军事家,一战击灭满清七万精锐

江阴三公

这场围城战打了八十一天,清军共调发了军队二十四万,其中战死六万五千,死于巷战者又有七千,总共损失士卒七万五千人,外带大将军18名,亲王3名。虽然江阴抗清失败了,但是因为剃发令引起的江南动荡并未就此停止。此后,大江南北的反抗者此起彼伏,原先降清的农民军或明军亦因剃发令转而“反正”,清朝迅速统一全国的计划自此受挫。又经过了十多年的战争,直到顺治十八年清朝才基本完成统一,这其中还不包括坚持在茅山抗清,直到康熙三年才被平定的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介绍清军平天下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战”大破李自成闯军集团。此战中,多铎亲自率领镶白旗精锐发起冲锋,彻底击垮闯军:“一食之顷,战场空虚,积尸相枕,弥满大野。投水溺死者,亦不知其几矣。”——朝鲜《沈馆录》。接下来
2023-01-06 14:55:00
陈玉成:被曾国藩赞誉为自汉朝、唐朝以来最凶悍的勇将
...等人也全部抗清到底,无一降敌。可惜的是,这位优秀的军事家,最后却因叛徒苗沛霖出卖而被捕,在河南延津被他手下的败将胜保诛杀,年仅25岁。他就义前不但坚决不肯下跪,还大肆嘲笑了胜
2023-10-07 08:42:00
太平天国兵力如何?
...人北伐,是否可行呢?显然,成功概率非常低,杨秀清是军事家,战略把控能力非强,怎会相信2万人就能打下燕京呢?1644年,清朝定都燕京,太平军北伐时,清朝已经在燕京经营了两百多年
2023-08-20 15:49:00
如果李自成有钱和时间改变军制,他能稳坐帝位吗?
首先从嘉靖朝开始,明朝边军战斗模式就演变成“小股精锐打开缺口,大多数酱油众一拥而上”的模式。(我个人觉得这属于一种军事技术上严重退化)而这种模式至少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因为在《乾隆
2022-12-22 13:53:00
太平天国女兵为什么宁死都不肯投降
...大军,而这些军队养尊处优惯了,根本不会打仗,就连最精锐的八旗铁骑也只会逛街,遛鸟,去青楼,战斗力极为低下。太平天国刚刚兴起的时候,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太平天国,后来拿下了南京,将
2023-05-13 14:34:00
聊聊唯一一个以战争命名的时代战国
...步,壮大了魏国的势力。但吴起同样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大败秦军以后他留守河西,做了河西郡守。后又领导了楚国变法,比起军事家,他更像是一个多元工作的政治家。 这种情况在战
2024-04-22 16:47:00
古代永远值得崇敬的大英雄,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创造过丰功伟业
...事奇才霍去病: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西汉杰出的军事家,史上最年轻的战神级人物。西汉建立后就一直面临着匈奴的军事威胁,开国皇帝刘邦还差点在白登之围中当了俘虏。此后为了保持边
2023-05-04 14:50:00
...石达开,是一个岳飞式的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他生于广西贵县,地主家庭出身,但是石达开父亲早亡,他读书,习武,有侠者风范。年轻的石
2023-03-14 11:38:00
阿桂:乾隆皇帝的得力干将,功勋卓越的军事家
导语:和珅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依仗着乾隆皇帝的恩宠贪污腐败,朝野上下无一人敢得罪他。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这个人,他比和珅都要得宠,不爱美女不爱金钱,大臣对他敬佩不已。他就是阿桂。说
2023-10-25 09: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