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探索国际教育新路 助推中外人文交流
——“中国—东盟”青年学者语言文化交流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黄 静 通讯员 江 雪 唐海翔 文/图
在交流研讨会现场,学生向学者提问。
本报记者 黄 静 通讯员 江 雪 唐海翔 文/图
12月20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东盟”青年学者语言文化交流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南宁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中国以及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语言教学文化研究方面的青年学者进行主旨发言,聚焦中文教学和语言文化交流等领域,围绕如何推动中国同东盟国家进行语言文化双向交流,促进东盟国家中文教学等相关学科建设,支持东盟国家学者开展汉学和当代中国研究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双向交流 文明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外籍教师王世圆在《基于文明交流互鉴 探索中国故事在印尼的传播》发言中,从中国故事在业内的传播现状、中国故事在印尼传播面临的挑战、文明交流互鉴指引下的中国故事等3个方面进行讲述。“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观察中国与印尼关系,将引发中国故事传播的新探索,为持续推进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动能。”王世圆认为,推动民心相通不能只依赖政府、企业或某个层级的推动,而是需要两国各领域的全面参与。媒体在两国民心相通和各领域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讲好中国故事到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从宏大叙事到中国与印尼双向的日常生活叙事的共享,从表层的传播战术到深层的话语体系共情等转向,可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面提升传播效果。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特任助理研究员张秋琳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缅甸汉学研究。她以《中国作品在缅甸的传播》为题进行主讲,分析在缅甸五个时期传播的中国作品。她认为,中国作品在缅甸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早期以经文、医药和两国交往记录为主,之后出现了大量社会题材的文学译介,如鲁迅的小说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武侠小说等。”在张秋琳看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国作品在缅甸的传播逐渐呈现为,在实用性之外有了更多艺术性和娱乐性的需求,传播的作品、译者、形式等更加多元化,让更多缅甸民众通过中国文艺作品了解中国。
拓展职教 共建共享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院校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国际化教育合作。
“印尼的中文教育在跌宕起伏中发展,现在迎来了新机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姜纪光作《中文+职业/技能——印尼中文教育的新机遇》主题发言。他说,随着中印尼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发展,两国的教育合作模式有了新变化,双方积极开展基于产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合作与培训。“中文+技能/职业”的教育模式成为两国教育合作的新模式。姜纪光建议,在此背景下,在印尼的中文教育应积极顺应两国教育合作的新趋势,在学科建设、学制创新、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如“鲁班工坊”“中国—印尼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把握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中的新机遇,扩大中文教育在印尼的影响力,促进两国合作由“硬联通”拓展到“软联通”。
“中泰教育合作有很多优势,如地理与文化相似,教育政策和目标、教育资源互补。”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汉语教师麦宝在泰国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与海外华文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带来《中泰教育合作背景下近十年泰国教育调研报告》,从泰国教育政策、泰国的课程设置、中泰教育合作背景等方面,对中泰教育合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麦宝认为,中泰教育合作有了更多机会,包括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和共同研究项目,合作有利于中泰两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外籍教师汉迪·尤尼亚多主讲《新课程:促进印尼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对话》。他举例:随着中国和印尼在各领域关系的不断加强,中国对印尼研究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且追求更高的质量,截至2023年底,中国有22所大学开设了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或课程。“对于学习印尼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解释印尼的叙事并不难,但用印尼语来解释中国的叙事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翻译中文的词汇和概念。”汉迪·尤尼亚多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开设了《印尼语讲中国文化》课程,学生在这门课上将使用印尼语学习中国文化,掌握翻译技巧和传达策略。他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探索新路 深化合作
全球日渐掀起“中文热”,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有的国家还将中文教学引入学校课堂。随着需求日益扩大,海外中文教育迎来新发展和新挑战。
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两国经济合作更加频繁,人文交流更加紧密,中文教育在中老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服务和纽带作用愈加凸显。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聂晓芳带来以《老挝中文教育现状、困境和前景展望》为主题的发言。她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访谈,在对老挝华校、老挝公立中小学、老挝高校、老挝孔子学院和老挝民间中文教育机构的研究中,发现当下老挝中文教育存在诸多困境,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办学经费不足、中文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存在“量短缺”和“质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状况。她建议,通过建立促进老挝中文教育的统筹协调机制、拓展汉语教学人才选用渠道,提高中文教育质量,加快老挝本土中文教育资源建设,激发学生学习中文兴趣,让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为中老两国深化合作服务。
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教师潘范妮以《新时代印尼高校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以三一一大学中文系为例》为主题,从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印尼中文教育发展现状。数十年间,印尼学习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她认为,在推动中文教育的过程中,学界已经逐渐酝酿了一些新的想法,未来希望能通过一个全新的架构,促进全球化中文教育,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