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村庄令里忆童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03: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程建华

一曲小令忆村庄,童年往事入梦来。

2016年冬天,我尚在大庆讨生活。一个深夜,窗外积雪盈尺,翻看朋友圈,见好些友人皆在转发《村庄令》。好生诧异,信手点开,不多时,便像一脚踏空似的陷了进去。作者五岁时,被父亲送到大司村,陪年迈孤寡的外婆过日子。瘦弱的外婆到地里干活,作者坐在伞荫里,一根根扯地头的草。太阳下山时,五岁的孩子爬上山坡,渴望看见父亲的身影,然而总是失望而归。外婆要去小姨娘家过夜,喊来隔壁的小铁头陪他睡觉。作者和小伙伴们去埋葬外公和大舅的桃花山放牛,一场大雨来了,牛丢了,只好哭哭啼啼去找菊英;菊英是个保护神,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牛。大司村的日子很艰苦,书里无人埋怨苦难,有的只是童年的点滴。

我突然想和书作者聊一聊。我怕冒昧,说了句恭维话:一曲《村庄令》,谁人不识君?这男人很快通过了我。我说敢问兄台大名?他说他叫魏振强。我说我叫程建华。他说久仰程兄大名,如雷贯耳。我说魏兄大作,真是妙文。一通热情寒暄后,我们同时像窗外的雪夜一样沉默了。

我们下一次说话,是在四年之后。其时,我已从大庆回到家乡,那天去高河镇参加海子诗歌节颁奖会。日暮,一个似曾相识的男人突然将我喊住,说:“我们报社想聘个副刊编辑,兄弟可有意向?”我警惕地问:“你是谁?”他说“我是魏振强”。电光石火间,四年前冬夜那场无疾而终的寒暄突然浮现在我面前。我说:“魏兄的《村庄令》写得真实亲切。”他搓着手说:“嗯,马上要出版了。”

不久,我成了魏老师部室的一名副刊编辑。他长得高大雄壮、不怒自威,走路大步流星、势如奔马,脚步落下时却很轻盈,像一个娇柔的女子,又像生怕踩疼了地上的蝼蚁。朋友送他好酒,他当天必一饮为快,决不留到明日。他有好酒时,必呼朋引伴,聚众畅饮,决不一人独享。单位办文学活动,他会反复问我来宾的行程、食宿是否安排妥当、会场的席卡摆放得是否合适?还有宾客发言的次序、大家返程的时间安全等等,事无巨细,一遍一遍,絮叨得像个乡下老婆婆,与平日粗犷豪放的个性大相径庭。节假日,他喜欢摸两牌,但只和平日要好的、对味的人玩。次日一早上班,我问:“昨晚战况如何?”他哈哈大笑,点一支烟,说赢了;然后眉飞色舞,说赢牌的详细经过。有时也说:“昨晚搞输了。”然后哈哈大笑,点一支烟,津津有味地说输牌的详细经过。我有时挺纳闷:“真是个怪人。四个人打牌,不论输赢,他总是最快活的那个。”

两年过去了,“马上要出版”的《村庄令》可算正式出版了。我循着四年前的足迹,再次走进了大司村。因这次系统地阅读,我方明白,魏老师如今独树一帜的风格,或源于他在大司村的幼年和少年的经历。大司村虽然物质贫困,但村人却有着勤劳善良的美德,队长司有早同情孤寡瘦小的外婆,出工时尽量给外婆指派轻松点的活计;“我”高中转学,陶厂中学和林头中学的教导主任先后给予外婆各种方便……生活再落后、潦倒,却掩盖不了大司村人与人为善、济弱扶贫、互助互爱的人性之美。“我”在大司村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幼年和少年时光,也收获了许多朴实的乡村友情,菊英、小铁头、矮胯子、六三子、小皮实等,皆是“我”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因为有他(她)们日日夜夜的陪伴和帮助,“我”在大司村的岁月回忆起来才那么难忘和珍贵。

外婆,这个瘦弱、隐忍、“那件黑褂子的背后总是一块又一块白色的汗渍”的老人,无私地给予了“我”父母一样的关爱和温暖。无论是给“我”买一支又一支的钢笔,还是请摄像师给“我”照相、给“我”买的确良白衬衫,只要“我”有需求,外婆总是一遍遍地满足“我”。而付出的代价,无一不是她好几天的工分钱,或来回跑二十多里山路、挑一担稻谷换来的钱。外婆壮年失去了丈夫、儿子,两个女儿相继出嫁,成了孤寡老人。“我”和“我”一家的生存,就成了她“光着脚,踮着脚尖,在山地那边除草、翻土”和“到七八十里外的一个圩区修河坝”的不竭动力。如果外婆“身上的骨头能给我们做柴火取暖或者做一顿饭,她一定会二话不说,任我们拿去点着”,她委实不能再眼看着亲人因为饥饿而离开这个世界。她所做的一切,也必将激励着“我”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嘲讽、困苦、磨难,直至实现真正的自我。

没有夸张、绮丽、动人心魄的词句,书里只有作者亲切、朴素、不事渲染的陈述;如一面悬在路口的镜子,每个经过的中年男女,皆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村庄和当年的身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1 10: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振强:在《村庄令》里“看见与被看见”
大皖新闻讯 散文集《村庄令》是作家魏振强的最新力作,书中记录了他曾生活了13年的大司村的人和事,呈现出真实的乡村景象,也寄托着作者浓浓的乡愁乡情。日前,魏振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自
2024-03-04 11:17:00
...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中提及的平桥村,是让他魂牵
2023-06-25 20:33:00
缙云丨出智周:枫亭少年
...海数百里的大地之上奔涌。横溪是其中一个顶不起眼的小村庄。它处于闽南泉港与莆田仙游北部交界处的丘陵之中,这里南风习习,丘陵长长。横溪有一个怪叟。他总是喜欢把自己藏在阳光下的阴影
2023-09-01 07:11:00
建起“公益粮仓” 发给农户“存折”
...兑换深加工农产品等多元化模式,无论是南堤村还是周边村庄的农户,都可根据自家情况灵活选择。去年,公益粮仓为农户保管了1000多吨粮食。公益粮仓不仅为农户带来了便利,还为当地旱碱
2024-06-12 11:55:00
...着炫目的光彩。很难想像,这个“镶嵌”在大山中的彩色村庄,就在几年前,还是个终因煤炭资源枯竭而衰落的“空心村”。青山村位于大青山南坡腹地,森林茂密,有杜松、胡杨、山樱桃等植被,
2023-04-29 04:15:00
这颗卤蛋从小村庄  走向长三角
...文转自:金陵晚报20多味中药材成“卤料”这颗卤蛋从小村庄走向长三角▲浸卤后烧制更加入味。▲原卤熬制。 ▲草鸡蛋用大桶浸卤。 本组图片 金陵晚报/ 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摄
2024-06-11 01:37:00
...转自:左江日报□ 秦继芳拂晓时分,布谷鸟的叫声响彻村庄。小院里,早起的母亲轻悄悄地照拂着箩筐里的小鸡仔们。小鸡仔揉着惺忪的睡眼,在母亲温暖的手心里,发出梦呓般的“叽叽”声。一
2023-05-09 09:13:00
浚县公安进行“电子眼”体检,确保“电子眼”站岗放哨保平安
...,河南省浚县公安局卫贤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村庄、集镇超市和临街商铺、主要街道路口,对安装的视频监控、电子报警器等科技防范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让“电子眼”键健
2023-11-02 17:53:00
...邻里间的鸡毛蒜皮起步,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渐渐参与到村庄议事协商中——小矛盾不出巷子,寻常事有地方说道,成了外沙村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外婆”们各有特点。歌声动听的“声乐阿婆”周
2025-06-10 07: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