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果谈及朱棣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谁的名字。实际上,姚广孝被朱棣亲自承认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广孝在整个过程中对朱棣的帮助可谓不可或缺。
朱棣登基后,理论上应当进行论功行赏,但姚广孝却拒绝了朱棣的嘉奖。为了躲避朱棣送来的宫女,姚广孝甚至选择跑到寺庙里居住,直至二十多年后,大家才意识到他的做法实在高明。
一、论功行赏
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像他的无疑是朱棣。朱元璋在历史上以手段冷酷著称,当年因其猜忌,许多功臣惨遭杀害。即便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徐达,若非英年早逝,恐怕也难逃朱元璋的清算。
众所周知,太子朱标性格温和,因此对待臣子的手段也比较宽容,明显与朱元璋的冷酷性格有所不同。然而,朱棣则不同。尽管朱棣在早期并未显露出他的性格,但他上台后的种种举措显示出朱棣与朱元璋非常相似。
当年,朱棣屠戮了多少建文帝的旧臣,还有那些对他上位指指点点、冒犯他的。那些人中,谁能有个好的结局呢?
伴君如伴虎,姚广孝作为朱棣的长期追随者,亲眼见证了朱棣登基为帝。他既是朱棣最重要的功臣,也是令朱棣最为忌惮的人。在朱棣登基后,便开始论功行赏,对姚广孝更是毫不吝啬,直接授予他太子少师的职位。
尽管这个职位或许并不掌握太多实权,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却极为崇高,可以说姚广孝已经达到了人臣中的最高位置。
即便退一步说姚广孝是否适合这个位置,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尽管朱棣可能认为姚广孝胜任这个职位,但姚广孝自己却未必如此认为。作为最了解朱棣的人之一,姚广孝深知朱棣对他并不完全放心。
朱棣很快便展开了试探,首先要求姚广孝剃发还俗。他认为,若姚广孝不再是和尚,未来的成就必然会更为卓越,因为和尚的身份实质上是一个限制。
姚广孝自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朱棣。随后,朱棣开始用各种外在的诱惑来试图说服姚广孝。最初,他给予了姚广孝豪华的宅邸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这些诱惑,因为在世间,金钱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姚广孝却将朱棣赏赐的银子全数分给了乡邻。朱棣见此办法不奏效,又大手一挥,赐予他许多年轻貌美的宫女。食欲乃人之本性,可谓无一人能逃脱。然而姚广孝这次更加坚定,他干脆离开了自己的宅邸,径直搬到寺庙去住。
每天只有在上朝时才能见到他,朱棣得知此事后大笑一声,对姚广孝的猜疑也大为减轻。可以说,凡是追求名利的人都难免心存欲望,但在姚广孝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这样的迹象。
他宛如一个早已超脱凡尘的和尚,这样的人让朱棣感到安心。因为他不仅自身不会被权势和名利所迷惑,也不会被他人提供的利益所动摇。
前朝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蓝玉、胡惟庸,甚至是年过古稀仍被处死的李善长,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这不正是姚广孝智慧的体现吗?
尽管朱棣对姚广孝极为重视,但姚广孝始终坚持不越雷池一步,这使得他与朱棣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作为一位曾为朱棣提供了极大帮助的功臣,姚广孝一直受到朱棣的高度尊敬。可以说,多年来,朱棣对姚广孝的称呼始终保持着尊称。
即使是像朱棣这样的皇帝,也难得见到如此空前绝后的例子。两人能够维持之后的关系,完全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历史上,许多为帝王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最终都难逃悲惨的结局。
二、作用巨大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姚广孝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毕竟在当时,儒家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忠君爱国的观念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的本能。尽管朱棣无疑怀有雄心壮志,但他同样需要鼓励,因为这条路注定充满了艰难险阻。
稍一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对朱棣而言,既然已经开弓,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因此,朱棣在最初时也曾显得十分犹豫。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姚广孝给予了他坚定不移的支持。
一句“王不出头谁是主”深深震撼了朱棣,也正是从那时起,朱棣将姚广孝视为自己的谋士,甚至是心腹。众所周知,古人普遍信奉命运,相信上天的安排。而姚广孝正巧精通一些道术,通过占卜和祥瑞等手段,使朱棣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仍无法证实姚广孝所说的那些神秘莫测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对他的言辞坚信不疑。
他的僧人身份不仅使朱棣信服了他的故弄玄虚,也让朱棣麾下的士兵对他深信不疑。朱棣虽然本有野心,但他独自一人无法实现这些目标。自从姚广孝鼓舞士气之后,大家都相信朱棣是正统的,是受到上天认可的,他们的行动不过是顺应民心,根本无关叛逆。
姚广孝虽然只是一个僧人,但在排兵布阵方面,他丝毫不逊色于战场上的将领。他并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在朱棣带兵征战期间,正是姚广孝与世子朱高炽一道坚守北平。三、得以善终
前文提到,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极为多疑的人,不过姚广孝却是一个例外。朱棣曾指定姚广孝负责教导他的太子朱高炽。在朱棣多次征战的生涯中,每当他离开京城时,都会委托姚广孝辅佐朱高炽进行监国。
朱棣将监国的重任完全交给姚广孝,足以彰显他对姚广孝的深厚信任。随着朱高炽政治手段逐渐成熟,他也能够独立承担重要责任。朱棣还指派姚广孝去辅导自己的“贤孙”朱瞻基。
姚广孝曾辅佐大明朝的三位皇帝,他对皇室的教导之恩,使得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都对他极为敬重。明成祖十六年,这位黑衣宰相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在姚广孝病重期间,朱棣多次亲自前去探望。
姚广孝去世后,朱棣悲痛至极,为此停朝两天,并将姚广孝追封为“荣国公”。甚至连姚广孝的碑铭都是朱棣亲自书写的。朱棣还特别允许他的养子入朝为官。在朱棣去世二十二年后,朱高炽继位时对姚广孝的家族更是给予了极高的尊重,因为早在靖难之役时,他们就已经有了辅佐的情谊。
朱高炽一向以仁德著称,尤其是对待他的老师更是如此。他下令将姚广孝配享太庙,这也使得姚广孝成为大明历史上首位以文臣身份享有此荣誉,与徐达等人齐名。
结语
即便到了今天,对姚广孝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他将“仁宣之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批评者则指责他推动了“靖难之役”,使百姓再次陷入战乱。在评判历史人物时,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态度,考量其对历史进程的整体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