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07:0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老百姓们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调整状态开始休息,更是有着难得的机会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家家户户都准备着各色各样的美食,什么饺子年糕的,家里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快乐。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其实节日不仅仅是给大家一个休息的机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而习俗就好像是一种特别的形式,把不同节日的各自的内涵具体的表现出来。而作为中国最盛大节日的春节,也自然是有着各种久经流传的习俗古人传承下来的,然而这不仅仅是习惯,还有着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下面我们看看古代分别有哪些春节习俗吧: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第一、穿青衣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

古代的人认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所有的事物都开始重新发芽,而青色正好就代表着这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因此穿青衣也就被人当迎接春天的一种仪式。不仅平头百姓,达官贵人也是穿的,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是与“天”有关的。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第二,饮梅花酒/椒柏酒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荆楚岁时记》

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

——《四民月令》

花椒虽然现在都是我们家常菜中常常放置的大料,但是在古代古人却经常用它来制作饮料。比如在《楚辞》也是有描写的「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第三、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这种粥的来源与《圣经》中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用七种早春时节的新鲜时令蔬菜,就可以除旧迎新去除晦气。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第四、食春盘/咬春

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盤。

——《四时宝镜》

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盤,相餽贶。

——《摭遗》(没查到这本书)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齐人月令》

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帝京岁时纪胜》

其实就是韭菜,葱等新鲜的蔬菜,尤其是那种有着特别清新口感的蔬菜,要是只是摊在盘子里就是摆春,如果做成春卷就是咬春。

从古代到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

第五,剪彩绸为燕子,做头饰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荆楚岁时记》

燕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动物,象征着幸福和美满并且经常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这也就显示出人们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也是幸福美满,健康安乐。

在中国古代,分别有这5种春节习俗,当然还有其他的习俗,那么在你们那里,现在还有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日”节习俗大观:从魏晋到现代的传统与变迁
...可能预示着灾祸频发、收成欠佳。这种以天气预测人事的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盼。为何岁后八日会与这些生物相联系呢?这与中国远古的女娲造人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风
2024-02-18 05:42:00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特色习俗的传承可见一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春节习俗也焕然一新,集体团拜、文艺汇演,各城区街乡组织的龙灯队、腰鼓队,都曾是不少武汉人的过年记忆。今年,又会有怎样的新民俗
2024-01-10 09:51:00
...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贴年画,也是广为流传的春节习俗。比如:春节之际,许多人家在门的中间贴上一个倒着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家来。从字面来看,“福”是由左右结构。左边的“
2025-01-27 11:36:00
...代代相传,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逐渐演变成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二、春节的历史演变春节的历史演变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变迁,
2025-01-17 09:41:00
...义的春节。可见,新时代“新年俗”带来新气象新风采。春节习俗就像一个管窥时代的窗口,从年俗的更迭中令人感受到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这是新时代带来的新景象,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生
2023-01-28 11:15:00
男子拜年,抱着丈母娘不放手,丈母娘当场脸红:都看着呢!
...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拜年,作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上,拜年是晚辈向长辈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通过一句句真挚的“新年好”和“恭喜发财”,不仅增
2024-02-21 15:03:00
...人团聚、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许多看似普通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广义
2024-02-10 17:59:00
...月以后,家家户户沉浸于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等传统春节习俗之中,营造一个清新宜人的居家环境以迎接新春,这也象征着对过往岁月的告别与对未来的期盼。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炉共聚,享用
2025-01-29 09:20:00
...祖、拜年、贴春联到放鞭炮、吃饺子、给压岁钱,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珍视,也是中国人“家国同构”观念最鲜明的外在表现。随着春节申遗的成功,这些传统
2025-01-02 15: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