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10 09:51: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陈倩摄影记者刘中灿通讯员张益游档案记录的,不止有厚重的历史,还有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春节一天天临近,又到了打年货的时节。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查询湖北省档案馆、湖北省图书馆收藏的老报纸,意外发现了一些湖北“老字号”的名字。从他们的广告中,也可以看到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的时代变迁。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汪玉霞店内选购商品的市民91年前的汪玉霞发过卖酒的广告“陈腊美酒”,1933年1月的《汉口西报》上,刊登了一条这样的广告。这个卖酒的广告,刊发商家是一个武汉人都很熟悉的名字:“汪玉霞为记”。在武汉市吉庆街的汪玉霞专营店,橱窗里一块写着“清乾隆肆年陆月(四年六月)”的“汪玉霞”老招牌,代表着它的历史。创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汪玉霞,距今已有两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汪玉霞的碱酥饼——绝酥(劫数)”,这是老武汉人都很熟悉的歇后语。武汉市政协出品的《品读武汉老字号》,详细讲述了“绝酥”的由来。当初在汉正街灯笼巷开张时,这还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店主人为蔡玉霞,本是安徽休宁布商汪士良家里的丫头,后被汪收为妾室,故从夫姓。她以名字为招牌,创办汪玉霞食品杂货店。汪玉霞的发展到了第六代启蒙、启漾兄弟的时候,大树开始分枝。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期间,汉口大火,汪玉霞的老店被焚,汪启蒙变卖安徽老家田宅,募集同乡股份,在汉口的上花楼街重开,取名“汪玉霞雨记”。1920年,汪启漾之子汪子泉通过向族人募股、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资金,在下花楼街(原花楼街218号)开办一家食品店,取名“汪玉霞为记”。共用“汪玉霞”品牌的两家兄弟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逐渐成为三镇食品生产与销售的龙头。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汪玉霞店内售货员整理商品汪玉霞专营店负责人介绍,其实不仅是卖酒,早期的汪玉霞,还卖过包括茶叶在内的多种商品,不过今天的汪玉霞,已经以汉派糕点为主要经营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对汪玉霞的喜好也在悄悄变化,以前武汉人过年最爱的,是汪玉霞的“老三样”:酥糖、京果和杂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一口平时难得吃到的带着油香,甜滋滋的“绝酥”,是老武汉人难以忘怀的过年味道。而现在,不再为吃饱肚子而奔波的武汉人,更重视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少糖少油成了年轻人的饮食习惯,樱花饼、酥饼等颜值更高的糕点,成了他们的新宠。冠生园的“广告单”,内容和今天大不同同样是1933年的《汉口西报》上,还有另一家武汉“老字号”冠生园的广告单,上面列举着冠生园的多款“年货”。不过当极目新闻记者想“按图索骥”,找找现在还在畅销的年货时,却一无所获。售货员仔细地核对了上面的商品,很肯定地说:“这些东西我们店里早就没卖了。”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1933年老报纸上冠生园的广告单(通讯员供图)欧化糖果、五彩软糖、广东腊货、西法火腿、广西沙田柚,在1933年,这些确实是过年的“硬通货”,不管是拿回自己家的餐桌,还是走亲访友时带上,都是足以让人喜笑颜开的好东西。物以稀为贵,在当时经济落后的中国,市场上的商品远没有今天丰富,这些商品也只有过年才能买来尝尝鲜,算是独特的节令味道。而如今,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的选择多到挑花眼,这些东西,就显得平平无奇了。那么今天的冠生园,畅销的都是什么呢?售货员说,店里现在主营的就是糕点,而且和汪玉霞的变化类似,现在的口味也在“年轻化”。几十年前要过年才能尝个新鲜的糕点,现在天天都能买到,更偏向于休闲食品。当然,现在的糕点中,还能找到不少武汉人的儿时回忆,比如用纸包装的香草蛋糕、裹着糖粒的山楂球等,这些“老味道”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又以回归传统的形式,重新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德华楼的年糕,味道一百年没变武汉的“老字号”,有没有一直不变的味道?在吉庆街的德华楼,面对这个问题,店长略一沉吟,指向了海报上的一样产品。“年糕!”创立于1924年的德华楼,今年整整一百岁了。而在这一百年里,年糕一直是当初的味道。当然,相对的变化还是有的。比如制作工艺,最早的年糕是完全用手工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产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现在已经换成了机器加工,但是配方还是当年的配方。在湖北日报资料室,极目新闻记者找到了1998年的报纸,当时报道过德华楼推出过混合了玉米、小米等杂粮的“五彩年糕”,不过顾客多年吃下来,最喜欢的还是传统的那几种口味。现在德华楼的年糕,主打的就是三种口味,精米、桂花、黑米,从颜色上来说,“白”加“黑”再加“麻点”,是德华楼年糕的主色调。顾客来了,不仅会在店里吃,更多的人会选择带一斤水磨年糕,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变与不变,都是武汉的年俗“老字号”变与不变的背后,其实都是武汉年俗的演变。谈到武汉年俗源起,首推《荆楚岁时记》。这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录古代荆楚地区时令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详述了腊月初八到正月末的荆楚地区年俗,不少年俗活动沿袭至今,为追溯武汉春节风俗起源提供了详实史料,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岁暮家家具肴蔌,谓宿岁储。以入新年也,相聚酣歌,请为送岁”等,与如今武汉人过春节放爆竹、拜长辈及除夕团年守岁如出一辙,堪称武汉地区传统年俗历千年而不改的见证。不过像“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等,现在也只能在历史记载中看到。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1933年老报纸上汪玉霞的广告(通讯员供图)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又为世人留下一部“汉口岁时记”。诸如“元旦开门向喜神,皮衣皮帽簇然新”“泛友浮交讲应酬,淡红名片教人丢”“送灶一盘鸡骨糖,谁家舍得用黄羊”“封门钱纸彩缤纷,门上春联吉语分”“四官殿与存仁巷,灯挂长竿样样全”等,涉及拜喜神、投名帖、喝春酒、祭灶神、贴春联、玩花灯等众多年俗活动,勾画出一幅多彩多姿的武汉春节风俗图。1926年《武汉快览》展示了当时如何款待来拜年亲朋好友的礼仪:拜年客来,多留下吃元宝茶,或摆果盒以待。大户人家有用九子春盘、一暖锅,或用四小碗,以筵宾客,有用盐茶蛋、米泡者。武汉春节特色习俗的传承可见一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春节习俗也焕然一新,集体团拜、文艺汇演,各城区街乡组织的龙灯队、腰鼓队,都曾是不少武汉人的过年记忆。今年,又会有怎样的新民俗,成为未来的“过年档案”?(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围渐渐“拉满”。腌制腊鱼、腊肉、腊肠……进入冬至,武汉人便开始张罗着,食材在白酒、花椒、八角、桂皮等各式调料以及阳光“加持”下,无须半月,散发诱人的咸香。待到春节,就成了餐桌
2023-01-12 16:23:00
...年轻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以汪玉霞为例,以前武汉人过年最爱的是汪玉霞的“老三样”:酥糖、京果和杂糖,现在大家更重视营养均衡、健康饮食,樱花饼等“高颜值”糕点成了年轻人的
2024-02-02 04:02:00
德华楼卖黄鹤楼联名年糕 曹祥泰炸起马蹄肉圆
...人制作糖“龙”,一群“小龙人”绘制创意“龙杯”,老武汉人排队购买叠式汤圆。武汉五芳斋相关负责人说,武汉有句老话叫“吃了汤圆才团圆”。五芳斋汤圆精选水磨糯米粉,水吊浆工艺使得汤
2024-01-09 05:26:00
武汉户部巷里过大年:边吃各种美食,边感受非遗
...热干面从武汉传过去的,吃了也让人回味无穷,信阳人和武汉人一样都爱吃热干面。过年这几天卖出的热干面,比一月一整月都多。户部巷内有百余种特色早点和小吃品种,也是武汉老字号的集中地
2024-02-16 11:13:00
青春画笔绘国潮 武科大学子为武汉老字号“焕新”
...鹦鹉等元素,凝练成活泼俏皮的IP形象。她表示:“作为武汉人,蔡林记是‘热干面情怀’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武汉人的早餐记忆。”她的设计在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成功代入了现代时尚
2025-06-05 23:24:00
武汉美食老字号喜迎龙年八方客
...表达了对城市美容师的敬意和感谢。为了让游客们感受到武汉人的热情,正月初一到初三,蔡林记每天上午在户部巷店门口为游客们赠送免费豆浆。游客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杯豆浆,更是一份来
2024-02-14 00:42:00
一种“武汉礼物”就是一个武汉故事
...经典的武汉礼物,将武汉礼物品牌推向全国?无论是百年老字号、还是目前备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单位都认为,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合创新,讲好武汉故事。■ 老字号企业:武汉地标“搬上”德华楼
2023-11-04 03:08:00
曾因东星航空破产入狱,湖北前首富再创业,豪言将争做“国产汽水第一股”
...、青岛崂山、广州亚洲被称为中国八大饮料厂。在许多老武汉人心中,二厂汽水代表着夏天的味道,这份武汉味道近期也被湖北前首富兰世立相中。兰世立将再创业的方向瞄准了武汉二厂汽水,并豪
2023-07-07 16:16:00
来!一起寻味武汉年货地图,等你添上最爱吃的那一嘴
...参观晒场上的腊货,一边等着将自己的年货打包带走。“武汉人爱到乡间打年货”的变化,张满荣在最近两年感受特别深:“以前是农户把加工好的年货送到城里卖,现在变成了大家喜欢下乡来采购
2024-01-12 13: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
10月8日休息?“鸡排哥”澄清:正常出摊,食品安全有检测报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关于景德镇“鸡排哥”8号将暂停出摊,计划休息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0月5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明确表示8号他没有计划休息
2025-10-05 18:37:00
农行城西支行:情暖中秋,一张矮凳的“无障碍”柜台
鲁网10月5日讯“吱呀——”一声轻响,农行城西支行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正在整理单据的大堂经理张静抬头,看见一位特殊的客户
2025-10-05 22:02:00
视频摄制:李畅 曹铮
2025-10-05 20:40:00
东湖漫评:让“青春馅料”裹满奋斗味道
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
2025-10-05 23:34:00
与国同庆,与子偕老 这个“十一”婚庆市场有多火?
大河网讯 这个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有浓浓的甜蜜爱意。“八天假期,七场婚宴”“国庆好像全国人都在结婚”……此类调侃刷屏社交网络的背后
2025-10-05 20:39:00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