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李海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
正确解读血液透析的检验结果,对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液透析检验结果中的主要指标及其解答如下:
一、肌酐?
肌酐是肾病患者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判断尿毒症的标杆。肌酐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是身体肌肉的代谢产物,受饮食影响较小。透析前后对肌酐指标的解读会有所变化:肌酐在透析前、透析后都需要化验,透析前的指标和以往指标相比较,上升明显说明透析效果不佳,下降明显则说明身体肌肉量减少;透析后的指标与透析前相比较,可以看出透析效果,一般指标会降低60%~70%;一般透析后48小时肌酐指标会上升至透析前水平,故隔天透析效果较好。
二、尿素氮?
尿素氮是判断肾功能的标杆指标。尿素氮受饮食的影响很大,摄入的蛋白质越多,产生的废氮越多,尿素氮就越高。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对尿素氮影响也很大,肉蛋奶类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利用比较完全,产生的废氮较少;豆制品类的蛋白质属于劣质蛋白,产生的废氮较多,会使尿素氮增高。从合理的饮食搭配中摄入的蛋白质利用率高,产生废氮较少。尿素氮的高低可以大致判断受检者近期营养摄入状况。在血液透析中,尿素氮依靠浓度差从血液中弥散进入透析液,血液中的浓度因此下降,故在血液透析之后,尿素氮会降低。
?三、透析效率与尿素氮移除率
透析效率代表的是透析病人清除体内废物的速度,数据在1.2以上就是合格,若能达到1.4则更佳。
尿素氮移除率代表的是透析治疗期间清除了多少的尿素氮比率,达到65%以上为合格。
透析效率与尿素氮移除率是评估透析治疗成效的关键,如果数值不合格,可能需要检查血管通路、人工肾脏的更换情况、血流速率以及水分摄取等因素,并据此调整治疗方式。
四、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血液透析是否引起肾性贫血的一项参考指标。血红蛋白稳定在100~120g/L较理想;如果短时间下降明显,需要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出血和其他因素影响;如果超过130,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数值。在进行透析之后,身体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比透析之前更高。为了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可以准备蛋白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升血针)、铁、叶酸等材料。
五、白蛋白?
白蛋白是身体的营养指标,也与发炎反应有关。白蛋白过低可能表明体内有发炎反应或营养不足的情况。
患者可以选择食用蛋白质含量高、低磷的食物来补充白蛋白,如蛋白、肉类、鲜鱼、传统豆腐等。如果饮食不能改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专用营养补充剂。
六、二氧化碳结合率
二氧化碳结合率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指标。透析会纠正酸碱不平衡的情况,透析前低,透析后会改善。如果透析前低,患者口服的碳酸氢钠需要调整剂量;如果透析前正常但透析后低,说明应该调整透析过程中透析液的酸碱。
七、甲状旁腺素
透析患者肾脏不能正常排泄体内的磷元素,导致磷元素在体内积累,进而刺激甲状旁腺,使其分泌的甲状旁腺素增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是导致甲状旁腺素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维持性透析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存指标?,监测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进展及评估并发症情况。通常通过测定患者血液的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来进行监测,且每3个月测量一次?。指标可分为300ng/L以下、300~500ng/L、500~1000ng/L、1000ng/L以上四个阶段。300ng/L以下基本算为正常,可以不考虑用药;1000ng/L以上,如果用药控制不理想,考虑手术切除甲状旁腺;300~1000ng/L内,根据指标高低、钙磷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八、磷
通过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磷,透析后,血磷水平应较透析前更低。
九、钙
肾病与钙的联系十分紧密,保持血钙的正常水平对于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透析前后的化验结果不应出现明显波动。
十、钾
钾过高会引起高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搏动异常,危及生命。
十一、钠
血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血钠水平的稳定对血液透析患者极为重要。透析前的血钠水平基本反映了患者日常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透析后的血钠水平则主要反映了透析过程中钠浓度的调整情况。
在解读血液透析检验结果时,如果发现异常指标,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调整和治疗?。血液透析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