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走进千家万户 摸清社情民意
柴桑区“民情遍访”暖民心
本报九江讯 (全媒体记者周亚婧 通讯员张金玲、杨子萌)“宋大嫂,慢性病卡办下来了,今天给你送过来。家里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吗?”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工作人员在开展“民情遍访”活动中,上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柴桑区全面实行“民情遍访”工作制度,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摸清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困难。
“坐等来访”变“主动下访”。柴桑区建立三级书记“领访”机制,组成12个“民情遍访”专班,通过入户访谈、集中访谈等方式,推动重心下移、干部下沉,及时掌握最新社情民意。“站在村口、蹲在田间、坐在村民家里,听着乡言俚语,聊着家长里短,愁事难事糟心事敞开心扉说,说开了,事情就好解决。”在城子镇彭湾村党总支书记但海珍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的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桩桩接地气、合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里。
据统计,截至目前,柴桑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大走访10余次,区领导开展“六进”活动70余场次,累计走访5.4万余户,覆盖村民(居民)11.2万余人,覆盖重点群众3200余人,记录民情日记1000余册,建立5类12项民情台账500余套。
“我们不仅有小本本,还有大数据。”沙河街道公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充分发挥数字化服务平台“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一台手机实施基层治理”作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微信小程序反映问题,提意见和建议。
“民情”收上来后,如何解决问题?柴桑区通过“分级办理”,建立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四类主体”办实事机制,确保群众关切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目前,该区119个村(社区)接入智能设备388台(套),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11项,实行“菜单式”管理和“派单式”服务,推动民情问题“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城门街道兴联村潘湖家园小区为170户居民安装管道天然气;狮子街道筹资15万元,铺设污水处理管道1800米,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污分流问题……该区已累计解决问题2600余个。
此外,柴桑区还立足乡村(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统筹红色蒲公英驿站、业委会活动中心、“红色物业”服务站等各类阵地,建立“村民(业主)—党员—村(社区)”诉求直通机制和矛盾化解调处机制,推动每个阵地都具备问题收集、处理、反馈能力,主动“开门纳谏”。
据了解,围绕文明城市创建、高铁新区建设、移风易俗、为民办实事、乡村振兴等方面,柴桑区建立了干事创业“擂台比武”、防返贫预警监测、网格员推动基层治理等长效机制8项,为持续做好“民情遍访”工作提供了长效有力的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