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康熙早年问罪鳌拜,晚年又给他翻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5 16: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嘉庆上位之后,他便抄了和珅的家,而他的老祖宗顺治在登基之后,便一直对多尔衮心存芥蒂。虽然顺治没有处死多尔衮,但在其死之后,顺治便让人挖了他的陵墓,还收回了他的封号,可见顺治有多憎恨多尔衮。而顺治的儿子康熙在继位后,他非常痛恨鳌拜的所作所为。因此,康熙生擒了鳌拜。但在年老之后,康熙却后悔生擒鳌拜,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鳌拜这个人,他可是朝中的老臣子,在皇太极的统治期间,鳌拜就一直活跃在朝堂之中。当年,鳌拜可是深受皇太极的信任,在创立清朝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得非常勇猛。到了顺治年间,鳌拜的地位并未受到任何影响,相反,他还深受顺治的重用。顺治在临终之前,还将其任命为顾命大臣。

虽然父亲和爷爷都很喜欢鳌拜,也一直让其担任要务,但康熙却一直对鳌拜存在偏见。康熙登位的时候,他那时还非常年幼,只有八岁左右。在此之前,顺治不放心将江山交给如此年幼的孩子,为了稳定朝中秩序,所以他才会委任四位顾命大臣,让他们来辅佐朝政。在这四位顾命大臣中,康熙独独不满鳌拜,认为他有夺位之嫌。

康熙刚登基的时候,他不懂得如何处理朝政,所以他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很尊敬这四位大臣。但到了亲政的年纪时,鳌拜却并不愿意上放权力,还是想要将权力紧紧攥在自己手中。不仅如此,在朝堂之上,鳌拜也表现得非常嚣张,他经常无视康熙的想法,态度十分傲慢。

当时,康熙的身边有一个侍卫,名叫倭赫。或许是受到了康熙的影响,所以倭赫并不喜欢鳌拜,甚至对其十分不客气。而鳌拜自然无法忍受这样的行为,所以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便将倭赫给杀死了。除了倭赫之外,甚至连他的家人都被鳌拜给杀死了。

在得知了此事之后,康熙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不管怎么样,倭赫都是康熙的人。而鳌拜在处死倭赫之前,甚至都没有问过康熙,这明显就是没有将康熙放在眼里。经过这事之后,康熙更是坚定了处死鳌拜的决心。

在康熙统治的第八年间,康熙先是找了一个借口,将鳌拜所有的亲信都给支开了。之后,他再直接将鳌拜召进宫中。或许在鳌拜眼中,他认为彼时的康熙还不足以构成威胁,所以他便独自进入了宫中。

进入宫中后,鳌拜只看见了康熙和几个小孩在玩游戏,在他心中,这几个人毕竟只是小孩,所以自然是构成不了威胁。但实际上,这才康熙布置的陷阱。这个小孩虽然看似调皮好玩,但实际上,他们在此之前经过了很多年的训练。因此,在这群小孩的围攻之下,鳌拜很快便被擒住了。

鳌拜被生擒后,康熙原本想将其处死,但鳌拜却极力表明自己的忠心,为此,他还向康熙展示了自己在打仗时候留下的伤疤。因此,康熙最终打消了处死鳌拜的念头,只是将其给囚禁了起来。虽然康熙没有处死鳌拜,但鳌拜最后还是死了。

到了老年时期,康熙便开始经常念叨,觉得自己冤枉了鳌拜,所以非常后悔当初将鳌拜给生擒了。为何康熙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呢?其实呢,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年老之后,自己再回头来看这段往事的时候,自己心中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而康熙在老年时期经历了“九子夺嫡”,他看清了很多事情,所以他的态度自然会发生改变。假设鳌拜当初真的想要夺位的话,那在康熙亲政之前,他便可以出手将其给杀死。但鳌拜却并没有这样做,所以说,鳌拜其实并不想谋朝篡位。

在辅政期间,鳌拜掌握了极高的权力,再加上他是朝中的元老级人物,所以他自然更不愿意轻易放弃权力。而那时的康熙还很年轻,他根本没有办法彻底看清一个人,所以于他而言,鳌拜自然是一个威胁。如果鳌拜当时愿意交出权力的话,那他肯定能够逃过一劫。看过鹿鼎记的人都应该知道,鳌拜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反派,这个人不仅自己想当皇帝,而且他还是所有汉人想要杀之后快人。

但是小说和历史终究有差距,别看小说中,康熙皇帝和韦小宝天天聊着要杀鳌拜,但事实上,康熙皇帝对于鳌拜的态度却有很多的变化,而且历史上的鳌拜和我们印象中的鳌拜似乎有很多的出入。

有一些学者认为,鳌拜其实并不是一个想要乱天下的坏人,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个忠心的人。而且另一方面,鳌拜去世以后,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时候经常念叨鳌拜,说自己抓错了忠臣,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电视剧鹿鼎记中,记得当年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那就是鳌拜和手下人在晚上庆祝自己,甚至还穿着龙袍欢乐。结果康熙皇帝没经过通知,就来到他家里拜访,于是,双方仅隔着一层被子进入了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康熙手贱,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揭开了被子,看到鳌拜身穿龙袍,手持宝剑。所以说当年是TVB的剧,但不得不说,那一幕真的很深入人心,把君臣之间的博弈与紧张演绎到了极致。

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鳌拜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康熙皇帝更是每天做梦都要杀了他,否则就会被他给废掉。

那么问题来了,在历史记载中,鳌拜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其实如果我们不讨论鳌拜掌权之后的故事,仅仅只是看他的前半生,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说,这个人对于当时的明朝百姓而言是一个非常邪恶的人,但此人对于清朝来说,却是一个合格的武将。

早些年,他与明朝军队作战的时候,就有着不怕死的外号,更是在尸山血海之中立下了赫赫军功,而且当时是以忠臣闻名。

在之后的日子里,鳌拜通过实打实的军功一点点熬到了朝廷大员,不过,正如电视剧所演绎的那样,至少在顺治皇帝时期,熬拜还只是一个比较靠后的后生,在他的前面,苏克萨哈还有索尼都比他要厉害。

不过,索尼后来心灰意冷,所以渐渐成为退居二线的隐者。至于说苏克萨哈,这个家伙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邪恶到极致的人,不仅三心二意,而且对皇帝都不靠谱,所以,此人与鳌拜斗争最终被鳌拜反杀。

因此,在影视作品中,康熙皇帝因为鳌拜杀了苏克萨哈,所以因此愤怒到极致,这种说法应该是不靠谱的,甚至皇帝都会赞同杀死苏克萨哈。

那么,皇帝和鳌拜的真实矛盾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却记载了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小皇帝多次想要亲政,但是鳌拜却不想交权力,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冲突。然后,鳌拜杀了康熙身边的一个侍卫,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倭赫,结果康熙皇帝受到刺激,如同影视作品中得知鳌拜杀了苏克萨哈一样。当然了,史书还有一些其他的记载,例如,鳌拜非常跋扈。

就这样,在历史记载中,康熙皇帝进行了一次大胆的举动。他根本没有顾及朝堂的权利分配,更没有考虑鳌拜的军队和人马,就这么荒唐的举行了一场摔跤游戏,然后鳌拜就稀里糊涂被抓了。

应该说,历史上记载的康熙抓鳌拜是非常儿戏的,至少在很多学者眼中,这就是一场荒唐的胜利。

所以,当康熙皇帝成功以后,他也是感觉无比的庆幸,因为他在发动政变以前,孝庄至少是不支持的,而且年轻的皇帝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做的后果。最最尴尬的是,康熙想给鳌拜定罪,但讨论到后来,他都不好意思判鳌拜死刑。为什么?因为鳌拜虽然被康熙恨得直咬牙,但人家的功劳摆在那里,而且鳌拜也的确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如果要说出格,那就只有鳌拜阻止皇帝亲政。

但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都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比较著名的有汉武帝,还有汉宣帝。遥想当年,汉武帝是何等伟大的人物,但面对他的祖母窦太后,汉武帝被逼得杀自己的老师,而且罢免自己的舅舅。但汉武帝也没看见要反杀窦太后,只是隐忍老一代人去世,然后自己再当家做主。至于说汉宣帝,他们也是如此,霍光虽然芒刺在背,但皇帝等人也依旧忍着对方去世,然后翻盘。

难道说这些人不如康熙吗?很明显不是如此,因为这些人都有很大的功劳,而且杀死他们没有必要,也是师出无名的。毕竟,任何一代皇帝都是通过前期的压迫,然后等到成熟以后再掌握政权,这样虽然有些不人道,但其实更为稳妥。再说他们也没必要冒这个险。

所以,年轻的康熙皇帝不管不顾抓了鳌拜,但他却最终在大讨论之中,没有杀死鳌拜,反而只是将其囚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鳌拜在牢笼里面,天天叫嚣着冤枉,最后郁郁而死。

应该说,年轻的康熙皇帝自然不以为然,但是等他真正成熟以后,甚至到了年老的时候,面临自己的儿子们争权夺利,甚至还有明珠和索图的疯狂斗争,这时候,老康熙皇帝才明白,当年是有多么的幼稚。

所以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经常念叨鳌拜,感觉自己年轻的时候过分了。但个人以为康熙皇帝可能会有一些惋惜,但绝对不会后悔,更不会像其他人说的,鳌拜是一个千古忠臣。原因很简单,康熙皇帝缅怀鳌拜,是因为有感于当年年轻时候的糊涂和不懂事,更有感于,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因为在权力的斗争中,任何人不管好坏,都会出于权力的排他性而进行博弈,与康熙后来遇到的对手来说,当年的鳌拜真算不上坏人,自己还真算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干了一件风险极大,而且收益本来就在未来会到来的事情。这才是当年鳌拜与康熙的真相,所以历史上的这一段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的传奇,如果真的要说,那还真是小皇帝运气,还有鳌拜这个人的悲剧性。自古君王多薄情,君权与臣权相互博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就以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来讲,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手下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将士们采取强制削权措施,他不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采取温和的手段,而是做法十分强硬和残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胡惟庸案,通过此案,他更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可见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什么都做得出来。

为什么康熙早年问罪鳌拜,晚年又给他翻案?

君主权力跟大臣权力的斗争,每个朝代都是这样。到了清朝,虽然皇上的权力已经达到顶峰,但是,仍然有些大臣凭借长期辅佐君王,发展党羽而壮大自己的实力,甚至做到只手遮天。其中说到清朝的君主和大臣权力斗争,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和鳌拜的斗争。他们二人属于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康熙皇帝15岁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便杀死了鳌拜,可是他在晚年却后悔擒鳌拜,还要帮他平反,这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便是鳌拜对大清王朝的贡献。虽然鳌拜作为大臣行为大胆,藐视皇权,但他对清朝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鳌拜被民间尊称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的一生,整整辅佐了三位帝王,并且骁勇善战,为这三位帝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战功颇丰,便功高震主,鳌拜的权力膨胀确实让年幼的康熙皇帝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

公元前1661年。这一年,顺治皇帝已经病入膏肓,顺治皇帝临去世前将皇位传承给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甚至皇帝考虑到当时康熙的年龄实在太小,为了帮助此时年仅八岁的康熙治国,但这四位大臣却因为政见不同且掌权不同,四位大臣之间也存在着权力的斗争。尽管索尼虽为四臣之首,但鳌拜却坚持我行我素,再加上手握军事大权,就算贵为三朝元老,索尼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六年后,索尼年老去世,鳌拜失去禁锢,便更加肆无忌惮,为人行事,更加放肆。剩下的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联起手来都不是鳌拜的对手,为了明哲保身,他们也不敢和鳌拜正面对抗。鳌拜便更加的嚣张,他的嚣张气焰,惹怒了康熙,一场君臣大战即将爆发。14岁时,康熙亲政,苏克萨哈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他认为康熙已经长大,他们已经完成了顺治帝交代的任务,是时候将权力还给爱新觉罗氏的子孙。

但是权力急速膨胀的鳌拜却不愿意将权力还给皇帝。苏克萨哈的行为,让鳌拜感觉到了冒犯,他便私下收集苏克萨哈的罪证,最后找了个理由,将他杀害了。康熙皇帝想要阻止鳌拜的独断专行,可是那时的鳌拜权力膨胀,根本不将康熙放在眼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忠臣死于他手。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可谓深化到了极点,康熙对鳌拜也起了杀心。

彼时的鳌拜权力达到巅峰,硬碰硬对康熙来说并不是明智之举,要想铲除鳌拜及其党羽,只能智取。于是,他便开始酝酿一出大计,他深知鳌拜喜欢摔跤,便以为鳌拜解闷为由,私下培训了一批摔跤能手。随着时日的增加,这些摔跤少年摔跤技艺已经十分精湛。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召见鳌拜,鳌拜以为只是平常参拜,所以并没任何防备之心,他怎么会想到,那天便是他的落网之日。

鳌拜一进大殿,便被这群摔跤少年层层包围,然后一举拿下。之后,鳌拜被康熙打入死牢。起初康熙皇帝是打算赐死鳌拜,但是他看到了鳌拜身上的伤,念在鳌拜兢兢业业,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劳上,康熙皇帝便免除了鳌拜的死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康熙皇帝决定像鳌拜囚禁在清朝大牢中,让他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离开人世。可惜没过多久,鳌拜就死在了大牢中。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光阴似箭,转眼康熙已是暮年,步入晚年的康熙,对杀鳌拜这件事感到十分后悔。他认为鳌拜虽然谋反,但罪不至死,自己这样做并没有给鳌拜改正的机会,这位清朝的肱骨之臣,不应该就这样死于牢中。为了表达自己对赐死鳌拜这件事的后悔,康熙决定为鳌拜平反,赦免了他最沉的名声并且尊他为忠臣。

结语

在历朝历代的君权和大臣权力的斗争之下,总有人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身为大臣,结党营私、独断专行、只手遮天、藐视皇权是必不可取的。倘若鳌拜收起锋芒,低调的辅佐康熙完成建设清朝的大业,那么他必然可以安享晚年,甚至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忠君之臣的美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克萨哈与鳌拜之间的政治斗争
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皇帝病逝,顺治临死前立三子玄烨(康熙)为帝,当时的康熙帝年仅8岁,年幼的皇帝不能处理政事,于是顺治又给康熙找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
2023-08-23 15:20:00
...是绊脚石。对康熙而言,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是皇帝直属部队,是“上三旗”,苏克萨哈的存在,可以起到制衡鳌拜的作用。围绕“苏克萨哈问题”,康熙与鳌拜进行博弈,打一场没有硝烟
2024-07-11 13:25:00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朝的权力斗争与苏克萨哈之死
...工过于操劳导致突发重病。然而这种说法未能平息朝野对皇帝猝死的疑虑。甚至有谣言称,顺治帝是被妃子所害,而皇太后为保全皇族颜面,不得不掩盖真相。这些猜测虽无实据,却也反映出朝野对
2023-12-28 12:02:00
真实的鳌拜究竟是怎样的,康熙皇帝为何一定要杀了他
...么,真实的鳌拜究竟是怎样的,他是忠臣还是奸臣,康熙皇帝为何一定要杀了他?功勋卓著,多次遇险后鳌拜独揽大权在还未成为辅政大臣以前,鳌拜和擅权专以及篡夺皇位这两个词基本没有关系。
2023-03-02 12:06:00
...实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帝王。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廷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创造了好几项前无古人的记录
2024-06-02 06:53:00
康熙智擒鳌拜没有那么神奇,鳌拜实际上就是皇权的牺牲品
...只好退而求其次。最终决定让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登基为皇帝,所以顺治一生都对鳌拜感激不尽。清军入关,鳌拜追击农民军。虽然他有很大的军事功绩,但他却受到多尔衮的镇压。顺治帝即位后,
2024-11-16 11:45:00
...世顺治亲政之后始分上三旗和下五旗。所谓上三旗就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在顺治之前皇帝一直只统领两黄旗,由于顺治十分憎恨多尔衮,因此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将其所统属
2024-06-30 22:35:00
...后悔,其中就包括擒拿鳌拜这件事。于是他就想要为鳌拜翻案,毕竟鳌拜也曾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并且还是三朝元老,在朝廷里面的地位很高。倘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4位大臣能同
2024-05-18 10:42:00
多尔衮和鳌拜,他们的擅权有可比性吗?谁的权力更大?
...而其他大臣则是在午门外下轿。多尔衮所用的仪仗种类与皇帝基本等同,都是20种,只不过在每个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更离谱的是,他还把皇帝玺印搬到自己家里,只为了方便发号施令
2022-12-25 18: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5-08-29 16:39:00
郑玄与岳镇海渎:最早提出五岳四镇的具体指称
鲁网8月29日讯(记者 王玉龙)岳镇海渎是古代国家祭祀的“山川神”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尽的注解
2025-08-29 17:14:00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孙女士认为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建议修改;而众多热心人士则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发声
2025-08-29 19:38:00
救命!福州怎么全是“神仙CP”
宝子们好!👏大家今年七夕怎么过呀?小编可是有点难过!(因为在上班过)大家发现没今年各大城市大屏由甜蜜蜜变成了“显眼包”图源
2025-08-29 20:10:00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