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清朝治河名臣陈潢的生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陈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号省斋,秀水(今嘉兴)人,一说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清朝治河名臣。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青年时代好读农田水利之书,曾到宁夏河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陈潢主要业绩是辅助靳辅(1633-1692,清康熙年间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

清康熙年间,“淮溃于东,黄决于北,运涸于中”,黄、淮下游大片农田沦为水乡泽国。面对严重局势,陈潢不顾艰险,主动承担治理黄河重任。陈潢提出,治河要“亲身勘验”。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势高下,水势来去,正确制订施工方案。陈潢亲临工地,日夜操劳,对河性进行深入分析。继承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理论,根据亲自勘验资料和群众经验,在实践和理论上作出较大发展。提出从全局着眼根治黄河设想,是我国治黄理论上重大进展。陈潢发明测水法,测量水流量和流速,在水利工程学上有现实意义。著有《河防摘要》与《河防述言》(附载于靳辅的《治河方略》中)等书。在陈潢主持下,经过10多年努力,完或塞决堵漏、挑河筑堤、建闸造坝数以百计大小工程,终于出现“黄河安澜”、运道畅通、大片农田恢复耕种局面。

康熙二十三年,上巡河,问辅:“孰为汝佐?”以潢对。二十六年,辅疏言潢十年佐治勤劳,下部议,授潢佥事道衔。二十七年,郭琇劾辅,辞连潢。辅罢,潢削职衔,逮京师,未入狱,以病卒。辅复起,疏请复潢官,部议以潢已卒,寝其奏。

陈潢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年轻时攻读农田水利书籍,并到宁夏、河套等地实地考察,精研治理黄河之学。清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十六年(1677)间,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负才久不遇,过邯郸吕祖祠,题诗壁间,语豪迈。靳辅见而异焉,踪迹得之,引为幕客,甚相得。凡辅所建白,多自潢发之。潢佐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之,有所患必推其致患之由;工主覈实,料主豫备,而估计不当过省,省则速败,所费较所省尤大;慎固堤防,主潘季驯束水刷沙之说,尤以减水坝为要务;有溃决,先固两旁,不使日扩,乃修复故道,而疏引河以注之;河流今昔形势不同,无一劳永逸之策,在时时谨小慎微,而尤重在河员之久任。张霭生采潢所论,次为治河述言十二篇。高宗以霭生河图能得真源,命采其书入四库,与辅治河奏绩并列。

陈潢是当时河道总督靳辅发现了他的才学,后来参与了对黄河、淮河的整治,最后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遭撤职。不久,病死于北京康熙十六年,河道总督靳辅过邯郸时看到陈潢的题壁诗,发现陈潢才学过人,遂礼之入幕,协助治水。陈潢为制定治河工程计划,跋涉险阻,上下数百里,一一审度。在治理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著名治水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攻沙”作为长远安排。在具体做法上,采用了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为了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发明了“测水法”,把“束水攻沙”的理论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由于陈潢等人指导有方,在他负责治河期间的黄河安然无患。康熙二十六年经靳辅保奏,授陈潢佥事道衔。此后,为了治理黄、淮两河水患,陈潢又打破自古以来“防河保运”的传统方法,提出了“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意见,即在黄河、淮河上、中、下游进行“统行规划、源流并治”,未为朝廷采纳。二十七年,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遭撤职。不久,病死于北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苏文脉 | 明清江淮水灾频发,古人如何预防?
...河水库泄洪。 李军 郭涛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明清时期,黄河南下与淮河并流,由于黄河多沙、善淤,带动中下游的淮河河道不断被泥沙淤积,入海通道严重受阻;而长江中下游因明清时期人口
2023-07-13 19:11:00
浅谈潘季驯治水始末
...些客观的环境因素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黄河水患就是一直困扰朝廷的难题。 对于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来讲,水利是关乎王朝兴衰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而且关系到
2024-05-23 10:29:00
...现实。甚至,在明成祖朱棣登基时,捧着《河防通议》的名臣夏元吉,也认真按照书中理念,完成了江南水利的治理,把元末起多水灾的江南,变成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而在朱棣那场空前的迁都行
2023-01-07 17:57:00
简介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
...主导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人物生平及第入仕潘季驯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1521年5月28日),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初授九江
2024-06-23 22:20:00
...邦,安徽蒙城人,彪悍无敌,尤其善长使用骑兵,被中兴名臣李鸿章誉为晚清驾驭骑兵第一名将,是楚霸王项羽再世,他曾一战击毙淮军4000余人,将淮军首席大将刘铭传逼进绝境。后来,任化
2022-12-24 16:07:00
...所愿。陈潢著书立说,名垂青史;靳辅和于振甲成为一代名臣;黄河安澜,祖国昌盛,康熙营造出盛世局面。
2023-01-05 23:32:00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编者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古代制定了许多法律制度,对黄河防洪度汛、保护堤坝、稳定河道、减少水患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
2023-10-13 06:29:00
《天下长河》大结局:于振甲悔罪了!盘点该剧的3大优点1大缺点
...在治河过程中发生的悲欢离合故事为辅,来展现一代治河名臣与古代河工的艰难治河历程。但实际观剧,才知道导演还是主要把叙述笔墨放在了“上层”,放在了皇帝和官员身上,河工们中的能工巧
2023-03-18 23:51:00
刘宋为什么这么失败?只是因为北魏太强悍了吗
...派大将到彦之率领五万水军;从淮河进入泗水,然后进入黄河西上;北魏太武帝为避其锋芒,主动后撤黄河南岸的碻磝、滑台、虎牢、金墉、洛阳等重要地段的驻防;到彦之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
2023-04-17 16: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