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皇帝逃亡时丢弃一件不起眼宝贝,却造福了明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7:57: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洪武元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夜,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逃往漠北,昔日威震世界的元大都,被随后杀来的明朝北伐军兵不血刃拿下,立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就此黯然落幕。不过,虽说这位急匆匆逃走的元顺帝,乃至这个在元末大起义里挣扎二十年的元王朝,早已是各种不靠谱。但在亡国前夜,他们有件事情却很“靠谱“:给新建国的死敌明王朝挖坑。

比如这位跑得急匆匆的元顺帝,“卷包袱”的本事堪称一流,北方各大城市府库,粮食钱财基本全带走,以至于明朝占领北方后,一度连铸钱用的铜都找不见,几乎是一分钱一粒粮不给明朝留。至于刚打下来的江山?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好些地方“人烟断绝”,大城市剩几千户人家都是常事,北方各地城郊,随处都是荒草白骨。所以元顺帝仓皇逃到草原后,竟也一度信心十足,成天“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恨不得分分钟就要打回中原去——扔下这么大一烂摊,看你明王朝怎么守得住?

元朝皇帝逃亡时丢弃一件不起眼宝贝,却造福了明朝

不过,元顺帝大概想不到,就是在他仓皇逃离元大都的夜晚,那些元大都里被他甩手扔掉的“破烂”里,却有一件意想不到的奇特宝物。在接下来的六十年里,这件宝物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不但令元顺帝的“恢复之计”成了泡影,更助废墟里的明王朝拔地而起,打造富国强兵的江山。如此“奇宝”,正是元朝科学家瞻思的心血著作:《河防通议》。

一部讲“河防”的书,竟有这么大能量?只要先瞧瞧这位作者瞻思,就知道这本书能量有多大----这位瞻思先生,可不止是个科学家,更是位叫包括元顺帝在内的元朝君臣们,多次上火的倔老头。这位倔老头名瞻思,字得之,河北真定人,1278年生人。其祖上是宋末元初迁居中国的阿拉伯移民。自从瞻思祖父定居河北真定起,这个家族就深爱上儒学文化,成了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深受熏陶的瞻思,九岁成为大儒元好问的再传弟子,从四书五经到天文历法数学,全都学得精熟。更从儒家典籍里,读出了满腔浩然正气,从此立志刚正做人,慷慨报国。

元朝皇帝逃亡时丢弃一件不起眼宝贝,却造福了明朝

其实,严格来说,《河防通议》并非瞻思首创,早在北宋年间时,宋朝学者沈立就写出《河防通议》,金朝占领中原后,其都水监也编订了另一版本的《河防通议》。这两部同名“河防通议”的水利宝典,都因机缘巧合,十五年间先后被瞻思得到,然后经过艰辛整理修改,终于完成了这部“元朝版”的《河防通议》。而比起前两部来,瞻思这一版《河防通议》,最重要的创举,就是其强大的“数字化管理”。

元顺帝仓皇逃走时,带走的财物粮食极多,但元大都的各类书籍账册,却基本扔了一地。瞻思的《河防通议》也在其中,然后就成了明军的战利品。对于此时正励精图治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这部《河防通议》,来的正是时候。

因为此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定下了他独有的治国方略:大明朝残破如废墟,休养生息是来不及了,想要国富民强,就必须狠抓建设。一条黄河显然是不够,全国都必须兴修水利。可修水利这桩事,是个比打仗还烧脑的技术活,水利人才更稀缺。没事,有《河防通议》。

元朝皇帝逃亡时丢弃一件不起眼宝贝,却造福了明朝

于是,自洪武二年起,这部凝结瞻思一生智慧的《河防通议》,又被明王朝大规模开印,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几乎人手一本。甚至朱元璋派到全国各地的巡按御史,也拿着《河防通议》,当做考核官员河务工作的参考。

满目疮痍的明王朝,也开始了一场中国古代史无前例的大建设,认真研读《河防通议》的各级官民们,照着《河防通议》里通俗易懂的介绍,一板一眼的用料施工,不到二十八年时间,全国疏浚河道四千一百多处,开挖糖堰四万零九百八十七处,修筑堤坝五千多处。因此直线增长的农业产值,支持着明王朝追亡逐北,彻底击败退守漠北的北元王朝。大明朝的农业产值,增长到中国古代史空前的三千二百万石。瞻思“治水强国”的理想,就这样成为现实。

元朝皇帝逃亡时丢弃一件不起眼宝贝,却造福了明朝

甚至,在明成祖朱棣登基时,捧着《河防通议》的名臣夏元吉,也认真按照书中理念,完成了江南水利的治理,把元末起多水灾的江南,变成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而在朱棣那场空前的迁都行动里,明朝同样是从《河防通议》里找到办法,打通了元朝中期后就基本断流的漕运河道,且以《河防通议》的精确计算,为大运河设置了新型的水闸操控系统,这条中国南北的主动脉,从此奔流畅通,确保明朝迁都成功,从此“用东南之财富,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大明王朝的复苏与崛起,前六十年的兴盛与辉煌,说是以这一部《河防通议》为导航,毫不为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王朝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时代。然而,当我们提及明朝,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朱元璋的残忍、明武宗的荒淫、嘉靖皇帝的炼丹成仙。但这真的是明朝的全部吗?
2023-10-29 19:50:00
但后人印象最差的当属嘉靖皇帝,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昏庸之君,因为当年明朝大清官“直谏”的皇帝是嘉靖,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出现在嘉靖时期,如果把这两个事情串联在一起,肯定是认为他是一个养
2024-06-11 20:40:00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此后28年万历都不上朝?
...他身边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们帮他管理着偌大的大明王朝。这两个人,分别是掌管后宫同时也能干预朝政的李太后和内阁首辅张居正。 可以说,在朱翊钧实际掌权之前,李太后“掌内”,
2023-09-28 10:34:00
明王朝的宦官专权原因、后果及影响
...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化解。虽然是一名太监,但郑和无疑对明王朝有功。王振这位就不必多说了,最近的电视剧已经让他成为了最有名的太监。作为朱祁镇的跟班,看着年轻气盛的皇帝不知天高地厚,
2023-10-20 22:19:00
明王朝覆灭的根源:经济问题与政治弊端
...能奸臣掌权,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罢了。而今天就来说一说明王朝,它为什么会灭亡!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这几个问题:第一:藩王制朱元璋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饿着,特意规定朱家藩王不用交税,而且
2023-10-26 09:01:00
明朝为何对倭寇束手无策
...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了解下吧。嘉靖年间,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屡屡陷入困境。北边边塞之地战事不断,东南沿海之地倭寇日益猖獗。大明王朝的万里疆土惨遭蹂躏,百姓苦不堪言。沿海倭寇之所以
2023-05-11 15:36:00
明朝的佥妻制度,为明王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了维护卫所制度的健全发展,佥妻制度也随之而来,成为明王朝边军屯垦的一大特色,其中的形成和瓦解值得深究。明朝卫所制度和佥妻制度明朝的卫所制度,继承了历代的兵农合一政策,吸取了前
2023-01-02 16:42:00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干了什么?给明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朱棣开辟出来的永乐盛世,的确让明王朝的光芒再一次被扩大。就在明朝政和在朱棣所下达命令的指引之下,陆陆续续7次下了西洋。可能有人疑惑,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又或者是给
2022-12-23 13:02:00
甲申之变的爆发,对明朝和清朝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脖子树吊死。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后期发生的。如果要提到明王朝灭亡的关键性事件,那就不得不提到甲申之变。甲申之变爆发的背景就是在明王朝统治的这一片土地上接连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事件,
2023-01-08 14: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