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07 01: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互助养老探索:

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顾磊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3年11月07日 &nbsp第&nbsp10&nbsp版)

7年前,杨建媛还是云南省施甸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日常生活除了种地就是带娃。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简称“长益基金会”)在施甸开展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为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17年,杨建媛成为一名乡村助老员,为村里30户老人提供服务。她常常去老人家里陪他们聊天、打理家务,一起下地干活,陪老人去看病……慢慢地,老人敞开了心扉,常常打电话给她,盼着她来。杨建媛还带动老人的邻居一起去老人家聊天、帮忙照顾老人,邻里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在村里开展公益活动,互帮互助。

农村需要既普惠又能因地制宜且成本较低的养老服务模式,互助养老具有形式灵活、成本较低的特点,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其中,社会公益组织是重要参与者。

互助养老模式受多方关注

日前,在长益基金会主办、好公益平台支持的“有爱不留守——互助养老让乡村留守老人有所依、有所为”主题媒体沙龙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刘亚娜用“抱团取暖”比喻互助养老。

她认为,乡村互助养老扎根于乡村传统的亲邻互助网络,充分利用乡村低龄老年人的闲置时间和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和服务。不仅乡村独居老人的子女,其邻居、朋友和社区工作者均可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

在谈到创新乡村互助养老的“中国经验”时,刘亚娜认为养老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是关键,多元筹资是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规范标准化和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辽宁鞍山、上海闵行、山东临沂等多个县(区、市)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养老探索案例,呈现出勃勃生机。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现象和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探索建立“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的“四有五助”乡村养老新体系。提案还建议探索乡村熟人养老模式,盘活社会养老资源,并建立“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城市和乡村志愿者、社工组织广泛参与乡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关爱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也提出建议,探索包括“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等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则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低偿服务、财力支持等方式发展互助养老,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

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的探索

长益基金会从2016年开始探索开展乡村互助养老项目,目前已在云南、陕西、重庆等7个省级行政区累计为6000余位老人提供超过50万人次的养老服务。

该基金会秘书长钟铁华介绍说,以乡村助老员为主体的互助养老模式,在每个村培养一名乡村助老员,带动一批村级助老志愿者,支持一家县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构建起“社会组织+乡村助老员+社区助老志愿者”的县镇村三级公益执行体系,为留守老人上门提供养老服务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的内核是“两个激活”:激活助老员的主体性、激活受助老人和自组织的主体性。

“老人,尤其是健康的老人往往是当地最大的互助养老人力资源。”钟铁华表示,乡村助老员服务模式不仅让老人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也为本土人才发展提供了土壤,为互助养老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益基金会带来了公益的种子,我要让这颗种子在施甸生根、发芽,蔓延到各个村落。”杨建媛说,加入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的第二年,她开始担任督导员,协助基金会开设新的项目点。在走访了施甸县甸阳镇70%的村子后,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职业公益人。2022年11月,施甸县益苗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杨建媛任负责人。

“新机构成立了,我和每一位伙伴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成长,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杨建媛说。

来自陕西省佳县的屈红艳介绍说,长益基金会的乡村助老员项目2020年在佳县落地,助老员从帮老人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做起,主动发现老人的需求,逐渐拉近和老人的距离。“除了入户为老人提供服务,助老员还在村里组织开展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公益活动,受到老人和村民们的欢迎。”屈红艳说。

让助老员充满温度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认为,乡村低龄健康老人有潜力,是资源,他们去照料需要帮助的老人,能感受到“被需要”和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帮助别人的老人实现了‘有所为’,被帮助的老人则实现了‘有所依’,供需两端得以链接。”陶传进说。

在陶传进看来,要实现供需两端的真正链接,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赋予实施帮助的人合适的身份或角色,这个角色就是“助老员”。

“只要助老员充满温度,最终一定能实现破冰,温暖被帮助的老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把冷冰冰的干柴和煤块变成明亮温暖、熊熊燃烧的篝火。”陶传进说。

刘亚娜认为,乡村互助养老对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和影响,“互助养老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使得乡村治理更有温度,同时在公益事业中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服务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治理的活力和热度。”

资助者圆桌论坛老龄议题负责人王毅表示,基金会领域对乡村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还不够,且基层一线社会服务机构缺乏资源、能力和人力,这是当前乡村养老社会服务遇到的挑战之一。她认为,解决乡村养老问题离不开三点:驻地(培育本土服务机构与人才)、互助(建立乡村互助体系)和关注(关注乡村留守空巢老人),王毅呼吁乡村养老问题和社会组织的良好实践能得到更多关注,推动各方合力促进乡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人照顾老人”,乡村互助养老何以持续?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韦香惠)如何让乡村老人有所依、有所为?在多地的探索实践已经证明,互助养老模式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10月23日,广东韶关农村的互助
2023-10-24 11:29:00
...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照顾者的服务能力,为乡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涉县偏城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联合县民政局、县玉荣养老院,对接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2024-04-23 18:48:00
从城市到乡村 智慧助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决这个问题。”北京链家总经理李峰岩表示。相比城市,乡村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更高。“乡村老人更需要学习手机应用,以便他们解决面临的生活问题,也方便他们与在外地的儿女沟通联络。”贝壳
2023-05-26 15:39:00
...养护院广泛开展“听民意、摸实情、解民忧”活动,推进乡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据了解,为着力解决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沙卡村老年人“吃饭难”、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的问题,平安区以区阳光社工中
2023-11-13 00:04:00
开启新路,党支部领办养老食堂
...老、邻里相助、和谐善治的综合阵地,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支部领办,让养老食堂“幸福起航”2022年以来,镇党委挖掘资源,新建、改建17处养老食堂,其中南官庄网格自去年
2023-06-09 00:58:00
以老助老,传递交互的善意
...续发展的关键——有效回应老人“被需要”的价值需求。乡村是熟人社会,邻里互助再正常不过。葛维杰夫妇不仅骑电动车接送老人就餐,还无偿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买药、送药。“老人们的儿女平
2024-05-09 03:18:00
...年人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中,中阳县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筹资两千万元,实施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千万养怡”项目,让全县老人尽享“养怡之
2023-11-05 10:53:00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互助养老有温度 为老服务有热度——稷山县民乐社区“乐活银龄”志愿服务队工作侧记本报记者 雷登攀盛夏时节,艳阳高照。在稷山县民乐社区高龄老人张大爷家里,“乐活银龄
2023-07-12 00:54:00
...老服务”,创新“适老活动”,激活 “三适”力量,为乡村里的“留守老人”构筑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之基。“适老农业”项目 让老年人“腰包鼓”为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街
2023-11-30 04:0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