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引起人们对楼市的激烈讨论。9月1日,北京、上海也开始跟进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
北京“认房不认贷”政策推行十天以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北京多位房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有意向购房或已经购房的北京居民。十天以来,有人已经选择“出手”买房,也有人因为担心首付虽降但今后要承担的贷款利息仍继续观望。
据央视新闻,从“认房又认贷”到“认房不认贷”,一字之别的背后,是13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政策层面适时调整优化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0天时间里,至少有24个城市全面执行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
“认房不认贷”利好将如何释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背景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家都知道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明显回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月份以来,市场成交放缓,市场预期也出现转弱的迹象。
二是从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来看,我们现在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后半阶段,去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65.2%,距离城镇化稳定阶段还有发展空间,相应的刚性需求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量。另一方面,城市当中有房的群体,也还有着比较大的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所以从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角度来看,也是政策出台的重要背景。
浦湛表示,国家层面出台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以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积极在落地,已经全面落实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从过去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四个一线城市其实都是房地产的热点城市,它们对周边城市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甚至是全国,都有非常明显的“风向标”作用。另外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的分化更为显著。2018年开始,我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际上就采取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调控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城市要结合各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完善优化调整调控政策。
浦湛表示,政策出台以后,我们也在密切观察。我们认为市场的反响总体上还是积极的。有市场机构也做过调查。调查显示,从全国整体上看,购房意愿大概能够增加15个百分点,一线城市可能增幅会更高。从政策实际落地来看,我们觉得有着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积极入市的迹象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些市场机构的调研显示,带看量还有成交量,都是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展望
刚需购房将进一步释放
此外,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由于开发商项目定位、剩余房源情况不同,售楼处现场的情况和成交数据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有的楼盘并没有出现“连夜购房”现象,但客户到访量确实有增加。“我们平时周末的到访人数是20到25组,9月2日有35组。但成交数据没有明显的大幅提升,这不能说市场不热或者新政没有效果,更多的原因是与我们项目自身的货量有关系。”某楼盘相关负责人解释,之前一直在售的热销户型是两居室。剩余的两居户型只有15层和16层共十套左右,价格上高区比低区的普宅会贵一些,有需求的购房者可选的空间就小了。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9月就要交房的项目是临近地铁的现售楼盘,但目前在售的主要是总价700万左右的四居,更适合改善型需求的人群。改善型需求的客户不会像刚需人群那样有了购房资格会马上入手,他们有更多的考虑空间,比如想要置换但二手房还没有挂牌出售,所以成交量没有立竿见影,上升也没那么快。从目前接待的客户来看,首次置业人群对两居室、低总价、普通住宅比较关注。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之前没有计划买房的人群也在看房,但却对政策、购房资格的了解不是很清晰,对于是否要购买也不确定。
对此,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每次新政策落地后市场各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认房不认贷”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刚需和改善型购房人的购房成本和负担,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包括首套房和改善型购房的刚需会进一步释放,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楼市成交量、市场活跃度等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
(中国小康网综合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
相关阅读:
“认房不认贷”新政落地,持币观望群体或入市,北京楼市有望稳步回暖
9月1日,继广州、深圳、上海之后,北京正式宣布在全市范围内执行“认房不认贷”新政。这一利好政策一出,朋友圈瞬间刷屏。
资料图
记者上周末走访本市多家售楼处发现,新政落地后,的确出现了看房人增多、短期成交量有所回升的现象。但连夜提价只是极个别现象,大多数楼盘仍延续价格优惠,购房人还需保持理性心态。
■新盘普遍延续价格优惠
北京执行“认房不认贷”的消息刚发出不到两个小时,家住丰台区的王先生就接到了3个来自销售和中介的电话以及数条微信,提醒“机不可失”。他注意到,当晚长安润璟、德贤御府、北京壹街区等楼盘纷纷打出“不打烊”促销海报,通州璀璨公元项目甚至在宣传海报上醒目标注“明日全线上调2%”的字样。
记者就此咨询璀璨公元售楼处时,销售人员回应,项目开盘时有1%的验资优惠和1%的认筹优惠,9月2日是按原定计划收回了开盘优惠,这一行为与“认房不认贷”政策无关,只是刚好赶上了这一时间节点而已。
长安润璟、德贤御府售楼处明确表示,项目没有涨价,原有折扣都在。北京壹街区项目销售人员称,4日起会收回折扣,如果周末签约,109平方米的房子大概还能有个三四万元的优惠,收回折扣原因是正在清盘,没剩什么房源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已开盘一年多的中海兴叁号院售楼处,沙盘前正围着四五位顾客。销售小赵告诉记者,该项目一直按照每平方米7.3万元的政府指导价销售,没有涨价。小赵说:“近段时间没什么优惠,可能有的中间户还会有几万块钱优惠,但是这个一直都会有,跟政策没什么关系。”
通州融御项目售楼处人员也表示,目前项目没有价格变动,部分在售房源还是有一定优惠,比如30天内首付齐全、完成网签将各有两个9.9折。另据了解,长安悦玺、朝阳一墅等项目也没有调价,与之前的价格一样。
“虽然新政落地,但房价上调不现实,通宵营业、收回折扣更多是针对客户买涨不买落心态制造的营销噱头。”一位从业10余年的中介刘鑫告诉记者,当前“卖一买一”的改善性购房是主流,但延期的单子比较多,“客户订了房,打算出手的二手房挂一年都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
■周末售楼处看房人大增
今年前7月,北京新房成交39932套,较2022年同期上升15.16%,累计成交规模虽赶超去年,但相较2021年及2019年同期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开发商和中介均对“认房不认贷”的新政落地效果寄予厚望。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不少改善型楼盘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场景。中海兴叁号院售楼处的销售表示,“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后,看房的客人明显增多了,以往晚上7点至8点就能下班,现在到了9点还有客人。据介绍,项目房源最小面积是118平方米,以改善和置换的客户居多。
主打高端的永定金茂府售楼处更火爆。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沙盘区、洽谈区和样板区都有好几位意向购房者,销售们步履匆匆,刚接待完上一位客户,新来的客户就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销售人员表示,新政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比上周末的访客量多了大概两三倍,项目剩下的50余套房源在这几天就卖出了30套。“现在来看房的基本都是购房意向比较强烈、新政落地后重新拥有首套房贷款资格的人,还包括一些之前因为没有在约定周期内凑齐首付款被清退掉的客户。”
在北京,非普宅二套房首付比例此前为80%,如果按新规重新获得首套资质,首付就直降为40%。这名销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76平方米的房子为例,二套情况下,首付需要1300多万元,现在按首套申请贷款首付降到了660多万元。
近段时间来过该楼盘看房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近期正准备置换,凑巧碰上了新政策。“不仅首付筹款压力小多了,首套的贷款利率也更优惠,能省下不少钱。”但王女士也表示,首付大幅降低也意味着后期还贷压力大增,她还得再跟家人好好计划一下,不会急于出手。
■二手房市场延续平淡行情
相比新盘的火热,二手房市场并未因新政落地而出现明显变化。
“没有加班,还是8点就正常下班了!”位于望京澳洲康都小区的链家中介门店商圈经理李松强告诉记者。
澳洲康都小区拥有30多平方米到200平方米之间各种户型的房源,刚需和改善需求都有。“认房不认贷”新政落地后,李松强感觉到买房人和卖房人的咨询量稍有增加,上周的签约量也比以往稍多了一两单,但依然不如3月前的水平。目前个别房源出现业主提价情况,但都不着急成交,着急卖的房源依旧有往下议价二三十万元的空间。
“当前,受家庭结构变化、育儿、入学等因素影响,北京住宅市场近七成购房者属于改善型需求,大量改善型群体在较为严格的信贷政策压制下,难以通过置换方式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分析,从更好满足居民正常刚性及改善性置业需求的视角来看,对首套认定标准进行调优正当其时。
新政出台后,北京房地产市场将依旧以稳为主。高原分析,随着利好政策的预期实际落地,前期持币观望的群体可能入市,进而促成市场稳步回暖。
(原标题:北京楼市有望稳步回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