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影响了中国700年历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自成化时代开始,明朝政权已经没有了致命性的威胁,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已经基本解决。全国上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商人逐渐走到了前台。明朝建立的“洪武体制”面临着崩塌体系。在某些历史学家眼中,“洪武体制”相对于南宋的灭亡来说则是一种倒退,因为,自南宋灭亡后,包括王夫之、黄宗羲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亡天下”了。

洪武体制只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并不落后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点。即南宋政权包括之前的北宋政权,是一种集权思想与分权思想的抗衡,正如黄宗羲所说的秦尽、元尽,说的皆是秦前战国的分权,元前的南宋分权思想。而这种抗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只不过到了南宋阶段,分权思想比较强大,由此,才有了一些在今天看来比较民主的思想。例如“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其实,这和战国时期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类似。

为何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影响了中国700年历史

非常不幸的是,每当出现上述观点的时候,正处中国的乱世,这种思想出现不久,所提出这种思想的国家或朝代就会被另一个统一的王朝所替代。更为可悲的是,这种分权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的实践几乎都是失败的。几乎都没有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南宋经济那么发达、文化思想那么活跃,但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这是中国历史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思想与实践鸿沟。“洪武体制”只不过是另一个集权与分权思想斗争的轮回而已,根本谈不上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倒退与否。如果是进步,它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真正实现过?晚明同样也是如此,它也是倒在了这个问题上。

明武宗的不作为,确实导致了一种分权的实现,各地方官员有了较大的政治自由度,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张居正改革这样的集权变革。其后,继续分权,导致了晚明的极度繁荣,继而,天灾人祸频仍。李自成入主北京推翻明朝,清兵进主中原。再一个轮回开始。

自正德的爹弘治皇帝开始,“洪武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荒政体系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用于救灾的粮食仓储制度便出现了颓败态势。洪武体制陷入了逐步塌陷的危险。问题是,一个成熟体制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朱元璋父子用了50年的时间构建并将其形成制度稳固下来后,运行了百年后开始逐步变坏,而变坏的速度也用了百年的时间。所以,体制、顶层设计并非一朝一夕建成,但建成之后,它的存在也将是长期的。

洪武体制的不得已,它抓住了中国问题的本质

本人认为洪武体制有四大内容,即限制人身自由的户口税收制度;经济方面的开中制;洪武荒政体制;官员薪酬制度。

明初,因为生产力、统治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朱元璋,尽管可以靠前代降臣的统治经验进行政治维持,但毕竟能力较为薄弱。再加上多年的战争造成财政收入锐减、财政支出庞大。一方面,他加大了纸币的发行、开中制的建设等,但这些只能是解了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对百姓的管理,这才是根本。为此,朱元璋在继承前代将全国百姓分为民户、军户、灶户等不同类别外,还对百姓出行的里程进行了限制。将百姓紧紧地控制在当地,减少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也就降低了可能的各种事变的发生。

除了限制百姓的人身自由外,洪武体制的另外一点就是官员低薪制。再一点,就是开中制的建设,给予商人一定的经济自由。同时,就是四大粮食仓储制度。四大粮食仓储制度与报灾、勘灾、救灾措施和医疗体制,构成了洪武体制的一大主体——洪武荒政体制。

明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朝代,据《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统计,水、旱、虫、震、疫、沙尘、风、雹、雷击、霜、雪、冻害等十二类自然灾害,明朝共发生3952次。其中,水灾、旱灾、地震、瘟疫四类自然灾害最为严重。朱元璋对于灾害的重视程度,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几百位帝王中无人能比。因为,朱元璋青年时代所处的境遇,使其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地体会,他知道,老百姓最看重什么。只不过,他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温饱阶段。以封建社会一个帝王,能够以自己的思想和学习保证二百年的江山稳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后世温饱阶段后的体制建设,该由后人去解决。可惜,明朝没有这种帝王出现。清朝倒有一位,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胤禛。

四大仓在赈济方式上有所不同,预备仓(相当于今天的国有粮库,储粮的主体)用于赈粜(粮价上涨时,以平价或低于市价的方式向受灾者卖粮)、

赈给(将物品无偿发送给灾民)、赈贷(将粮种借贷给受灾人并设定利息,来年连本付息偿还);

常平仓(战国时李俚创立,用储粮平抑灾害时的粮价,地方政府的粮库)只用于赈粜;

义仓(隋文帝时创,通常是州县一级,是政府面对百姓的第一线粮库)用于赈给;

社仓(宗族或民间自救组织的粮库,南宋朱熹创立)用于赈贷。

四大仓制度的构建,直接购置了从中央到民间的四层保护体系。可以说,是极为稳妥、安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种方式。但是,自弘治开始,四大仓制度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当正德皇帝下扬州时期,苏州、扬州这些江南城市的救灾已经开始靠募捐了。到了万历末年,政府甚至退出了救灾主体的行列。江南地区许多身处救灾前线的反而是乡绅或商人。

同时,朱元璋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从为皇家服务的太医院,到为各地诸侯和权贵服务的良医所,以及在洪武三年(1370年)建立的惠民药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并规定“各布政使司,各府,首领官,医学正科各一员;各州,医学典科各一员;各县,医学训科各一员”。平时,他们的职责就是救治“贫病”的社会弱势群体。朱元璋特别下令,不得因无钱而拒绝治疗病人,惠民药局甚至经常免费赠药。遇到灾祸时,惠民药局则负责救治灾民、施药送药以及掩埋尸体等。

惠民药局自洪武年间开始,直到万历年间仍然运行正常。万历十五年(1587年),惠民药局在处理北京地区发生的瘟疫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万历皇帝命太医院派人联合惠民药局共医治病人109590人,舍药折银14618.5斤。正是因为两大灾难救治体系的建立,才使得明朝虽然多灾多难但仍屹立了277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18: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影响了此后几百年南京的城市发展,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朱元璋“洪武时代”留下的丰富遗产。夏维中说,朱元璋在前朝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统治模式,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
2025-08-08 07:46:00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赞扬他的人,说他是一位名留青史的好皇帝,但也有人说朱元璋是一名暴君,因为他残忍嗜杀,自卑自私,朱元璋也许不能算是个好人,但绝对
2023-02-01 14:35:00
聊聊朱元璋的洪武新政,他发明的“梳洗之刑”有多恐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朱元璋是出身最为低微的一个皇帝,在明朝之前中国大多数朝代的开国皇帝或是豪族、宗室出身,或是手握兵权的武将出身,或是割
2023-05-16 18:39:00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是洪武四年,明朝举行了第一次的科举考试。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在明朝建立的第四年才开始启动科举考试的事情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与
2023-02-13 14:40:00
朱元璋与明朝制度的建立:开国君主对国家治理的卓越贡献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君王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拉开帷幕。朱元璋在位30年,励精图治,是中国最杰出的君王
2024-01-08 15:32:00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会出现洪武三十五年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在位时间长达31年。然而,在他的治下,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洪武三十五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严格
2024-11-12 20:01:00
朱元璋:从贫苦农民到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从贫苦农民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引言朱元璋(1328年-1399年),字国瑞,号光明,明朝的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的故事是一段传奇,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到
2024-11-06 09:58:00
明朝洪武四大案共诛杀5万人,朱元璋杀功臣的目的何在?
...立伊始,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治理终于走上正轨,但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的多疑令他无法尽信江山能够稳守,唯恐有谋臣造反,只有皇权完全稳固,控制整个国家生杀之事,才能保证明王
2023-05-17 11:33:00
一个乞丐推翻元朝统治,开创新制度影响百余年
...史。开局只有一个讨饭碗,你能夺取天下吗?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北伐。此时,距离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429年,距离岳飞之死已经过去225年,距离南宋灭亡
2023-07-29 13: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