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依靠这个人的才华来衡量,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个人,在明代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人,才华横溢,最终下场却不怎么样,难道说这个人的能力让人嫉妒到容不下了吗?
生活在中国古代能有一个很聪明的是很吃香的,这一点无论是从电视剧上,还是从史书上都能看到,也能感受到,有的时候看着就想着自己就是那个聪明的古人,有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比他还要聪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聪明,能够成为一个聪明的人而不停地努力着,努力可以,但一定不能空想,那么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解缙是明朝时《永乐大典》的总编撰,这个人足够聪明吧!他可不是想象自己有多聪明,而是他真的有真才实学,被明朝三代帝王看重,但最后在四十七岁那年却被冻死在了雪地里,真的是不能不让人叹息啊!
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代才子,最终会落到了这种地步呢?从历史片段中的点点滴滴,我总结出了三点。
第一、恃宠而骄,不知收敛,如果你是这个聪明的人,会不会学会收敛一点呢?
解缙出生在洪武二年,可谓是赶上了好时候,太平盛世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谁知道这个解缙,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岁背诵千言文章不带错字的,十二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和消化《四书》《五经》了。
可能就是由于他从小就很聪明的缘故,一路之上过关斩将,十八岁乡试榜首,十九岁进士及第,这可喜坏了朱元璋,对解缙是宠爱有加。并对他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这句话从身份上把解缙一下子抬到了很高的位置,这个荣宠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得到,解缙对于这份荣宠那可是如获至宝,对于朱元璋说的话,那是坚决执行到底,这本来没有什么错,但是他凭借着朱元璋对他的宠爱,不知收敛锋芒,对身边有错的大臣和对朱元璋做的错事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那份豪气真的是挺难能可贵的。
可是这种不知收敛锋芒的性格,任你才学再高也堵不住悠悠众口和别人的栽赃陷害啊!最后不得不被朱元璋贬黜了。
现在来看这件事情,或许你认为这不就是做事不知道变通吗?而且在处理事情上,总认为是领导信任的人就高人一等,这样不被排挤才怪呢?是啊!在这个社会上,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要低调做人,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学会变通,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爽”,而让别人“不爽”,那么最后自己也会被排挤掉的。
第二、参与决策不是自己应该决策的事情,还觉得自己是为了别人好,结果费力不讨好。
朱棣是经过造反起家的,说明这个人够狠,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也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造反成功的皇帝。所以在皇位继承上,朱棣还是格外的注重的,于是就问计于解缙,希望他给一个好的建议,刚开始虽然长子朱高炽足够的贤明,但是其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刚好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又十分像自己,心里十分想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大臣的质问,想要解缙提点建议。
谁成想解缙直截了当的说:“立长子为皇太子,这是自古的道理。况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如果抛弃而立次子,必兴争端。此例一开,恐大明难有宁日。”朱棣听了此话甚是难受,觉得解缙此人说话太直。最后解缙为了说服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说了一句:“好圣孙”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解缙却因此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成为了众矢之的。只要一有机会,朱高煦就要找人陷害一下他,最终解缙没能逃出被陷害的命运。
这个本来就是皇家的事情,自己的建议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而解缙只认为自己的建议有多重要,殊不知皇家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多的参与,不然后果是无法承受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件事情,不问青红皂白地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这件事情,最终这件事情随着自己的心意进行了,但是自己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胡乱的评论,结果让坏人永远记住了你。做事一定要记住不能急躁,一定要在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去评价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做人就是这样不要太张扬,内敛不见得不好,同样张扬也不见得不好,但一定要有一个度,要有一个场合,如果不分场合,不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加上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不要轻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定要谨慎,慎重的做选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21: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