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我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
孩子有这些“搞怪”动作可能是抽动症
本报记者 卢智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出现反复的、无目的的眨眼、皱眉、咧嘴、晃头等各种“鬼脸”,甚至还会发出一些“怪声”。医生提醒,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要引起警惕,可能是患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叫做抽动症或抽动障碍。
■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
小明是一名6岁男孩,平时安静有礼貌。前阵子,他突然出现频繁眨眼睛、清嗓子的情况,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医,经过治疗症状好转,但近一周老师反映小明经常上课时突然站起来,影响课堂纪律。家长询问原因,小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控制不住自己。
经老师介绍,家长带小明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丨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市妇女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心理门诊就医,经医生诊断,小明眨眼睛、清嗓子、不自觉站起来的行为是抽动障碍的表现。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发病年龄为2至21岁,以5至10岁最多见,10至12岁最严重,男性多于女性。”市妇女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于得澧提醒,抽动障碍在全球普遍存在,在我国儿童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粗略估算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人数近1000万。
“简单来说,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在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等情况下症状可加重,而在放松状态、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等情况下症状可缓解。此外,患儿在入睡后症状可完全消失。” 于得澧介绍,抽动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往往在发声性抽动开始前几年出现,始于4至6岁,表现为眨眼、皱眉、面部扭曲、噘嘴、咬唇、张口、歪嘴、摇头、耸肩、扭颈、甩手、举臂、步态异常、踢腿、收腹、跳跃、身体旋转、抓挠动作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样抽动可能演变成更为精细的运动(如有目的的运动、诱惑性或猥亵性手势等)。
发声性抽动:实质上是累及发声肌群(如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及鼻肌)的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及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表现为干咳声、清嗓声、吸鼻声、吐痰声、呼噜音、犬吠声、尖叫声、打嗝声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叫声和无音节的喊叫等。
■ 家庭因素对发病和治疗有影响
于得澧提醒,抽动障碍对孩子成长影响较大,家长要引起重视。一是频繁的抽动和发声会影响患儿注意力,无法专心于学习,进而导致成绩下降;二是患儿异于常人的动作会引起周围同龄人嘲笑、奚落,并被孤立,使患儿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影响患儿心理健康;三是频繁的抽动,会引起躯体疲倦不适,给患儿身体带来危害,如频繁眨眼、耸肩会导致局部肌肉僵硬不适。
“抽动障碍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及实验室检查,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及排除其他疾病。”于得澧介绍,目前抽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神经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比如,过敏性体质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儿童容易患抽动障碍,而且易加重病症的发作;家庭和环境因素对发病起着明显的“扳机”作用,早期母子关系不和谐、父母期望值过高、超负荷早教、学业课业压力大、儿童人际交往不良或丧失友谊等会诱发抽动症状;有些抽动障碍孩子对某些环境刺激特别敏感,如感冒、嗓子发炎、过敏性鼻炎、染红眼病、眼睛干涩、疲劳、惊吓、过度兴奋、肠胃不舒服、着凉、冷热交替过激等,甚至睡觉脖子落枕、吃辛辣食物等,都可能诱发抽动发作或加重症状;长期过频地观看视频,或依赖电子游戏也会诱发和加重抽动障碍。
“对于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或抽动初发阶段,若未影响到孩子日常生活及学习,不建议马上用药,以心理疏导为主,并调整和改善儿童生活起居;对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中、重度抽动障碍儿童,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药物治疗。”于得澧建议,家长应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症状,了解诱因,在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帮助,配合医师治疗。同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在患儿出现各种抽动症状时,给予理解、包容、接纳,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友好的成长环境。
值得提醒的是,抽动障碍患儿总体预后良好,经过系统的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儿病情可以得到完全缓解,不影响日后正常生活。而这关键之处就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