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连降20年!拯救“脆皮大学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5-29 09:13:00 来源:新周刊

作者: 胡可欣

“那些在大学期间缺乏锻炼或保持不良生活方式的学生,未来可能面临较高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甚至过早死亡的风险。”

“腰痛得厉害,很多时候只能强忍。”

刘婧是暨南大学一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的本科生,由于学业繁重,常常需要在图书馆久坐,大约一年前,她开始频繁出现腰肌劳损的症状。“日常就会腰痛,但期末周因为学习时间增加,痛感更强烈,有时腰部还会发麻。”

一次腰痛发作让她记忆犹新:去年12月的某一天,她从早上7点开始在图书馆准备期末考试,一直到晚上10点,其间只有吃饭、上厕所等短暂的几次起身。晚上时,她的腰部开始出现持续性胀痛,痛感甚至传导至腿部。“我一边捶打着自己的腰和大腿,一边背书。”然而,这一病症一般出现在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

刘婧的经历并非个例。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暴露出亚健康状态,成了“脆皮大学生”,不少大学生自嘲已成为“二旬老人”。

连降20年!拯救“脆皮大学生”

(图/unsplash)

日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宋逸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发表论文,首次基于2000—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五次调查数据,对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24万名大学生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国内大学生的体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男生体质下降速度快于女生

“这学期我开始变得很容易筋疲力尽。”广东省某民办高校大三学生王莹说,自己平时一直有沿江跑步的习惯,以前跑800米时,虽然速度不快,但总能连续跑下来。“今年3月以来,我跑到500米左右就觉得真的顶不住了,必须休息了。”

依据宋逸团队的研究数据,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耐力跑所用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男生1000米跑所用时间的中位数从2000年的4分1秒持续增加至2019年的4分30秒,女生800米跑用时的中位数则从2000年的4分1秒持续增加至2019年的4分22秒。

宋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直以来,国内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追踪几乎断层,现有研究要么聚焦中小学生体质监测,要么关注中老年慢性病防治。“这类研究的空白使得社会对‘脆皮大学生’等现象的讨论缺乏科学依据,我们既不清楚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健康问题,也无法评估其过去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

宋逸团队的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通过肺活量、立定跳远等多项体质测试结果计算而得)中位数从2000年的-0.16降至2019年的-1.99,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男生的下降速度快于女生。此外,国内大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以及同时患这两种疾病的概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与女生相比,男生这三项指标的增长幅度更大。

对于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宋逸解释称,从生理角度看,男生与女生在激素水平、体内不同成分分布和代谢特征上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男生更易出现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情况。生活方式上,男生往往更容易形成沉迷网络游戏、吸烟饮酒、作息紊乱等不良生活习惯,加上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普遍较低,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体质一届不如一届,请病假的很多。”重庆市某高校的一位2024级辅导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日常,学生请病假主要涉及发烧、拉肚子、感冒头晕等问题。

“现在基本每天晚上会熬到凌晨三点。”王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作息她已持续一年半。熬夜很多时候是“结伴式”的,她的室友大多有熬夜的习惯,有时候凌晨两点还会聊天。她坦言,自己能感受到每次熬夜后,第二天都会有点精神萎靡,“整个人的状态全凭一口气吊着”,早上第一节课就昏昏欲睡。

大学生体质下降也与饮食摄入有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贾英男介绍,学校在2017年上线了智慧点餐系统,能通过后台记录学生每一餐的点餐情况。他的课题组通过整理为期一年的点餐数据,发现学生的饮食行为存在不少问题,最典型的是蔬菜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健康成年人每日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比需达50%以上,“很多学生没有达到”。

连降20年!拯救“脆皮大学生”

(图/unsplash)

“喝奶茶喝得心脏好难受。”上海市某“双一流”高校大二学生于婷是一名十足的“奶茶爱好者”,几乎每天都会喝奶茶,对市面上好喝的奶茶如数家珍。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时为了凑单,会号召同学一起点奶茶。

于婷说,因为奶茶中含有不少咖啡因,频繁喝奶茶导致的最直观后果就是“心脏越来越不好”,有时候会莫名感到心慌、四肢发冷。“一次体育课跑步测试,起跑前,我突然感到一阵‘熟悉’的心慌,当时真的有点害怕,都不太敢跑了。”“不只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还经常能刷到同学发‘喝奶茶后整夜睡不着’的朋友圈。”

宋逸表示,大学生体质下降有着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快速的社会转型塑造了不利于健康的致胖因素,如高热量快餐的普及、久坐行为的增加等。

宋逸分析说,当前大学生的常见病症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办公室病”。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等,在大学生中的检出率逐年攀升。

刘婧表示,周围一些同学也或多或少存在腰肌劳损的问题。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体质与健康教研室副教授侯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期末考试周时,大部分大学生往往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突击策略,长时间久坐在书桌前,保持固定坐姿,腰背肌肉长时间受压,进而引发劳损。此外,心理上的高压状态也会使肌肉始终处在收缩状态,最终导致肌肉缺氧,对疼痛的忍耐力随之降低,受到一点小刺激都容易觉得痛。

“短期速成的结果”

贾英男观察到,十几年前,自己在复旦大学读本科时,篮球是男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虽然学校对体育场馆进行了诸多改造,设施比当年更好了,但打篮球的人数却在明显减少。他认为,手机游戏、短视频的风靡是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是我不想运动,是实在没时间运动。”于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在中学时期一直是校羽毛球队队员,每周保持着三次规律训练,运动量很大。但读大学以来,繁重的课业使她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间奔走,运动成了“无奈被舍弃”的选项,只会在有体育考试时突击一下。

连降20年!拯救“脆皮大学生”

(图/unsplash)

宋逸认为,从教育体系来看,学业竞争白热化造成“时间挤压效应”,许多学生被迫牺牲运动时间应对考试压力,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尚未与时俱进,仍停留在简单达标测试层面。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下简称“体测”)是国家为考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而面向本科生组织的一年一度的体育测试。《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发现,部分学生对体测采取应试策略。

在北京市某科研院所读硕士的陈然目前已无须再面对体测。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读本科期间,对体测非常焦虑。学校会将体测成绩与评奖评优相挂钩,体测成绩超过80分才有资格参与当年的奖学金评选,因此学生们都很重视。“体测中有一项是肺活量测试,我们宿舍当时还专门买了肺活量机,临测试前几天在宿舍里疯狂地吹。”但她观察到,不少学生在体测结束后的一整年大都不会再运动,所以体测分数更像是学生应对体质水平评估的一种“短期速成的结果”。

侯筱认为,体测本意是通过“测试—反馈—干预”机制,“以测促炼”,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的健康运动习惯。若学生仅在测试前集中锻炼,测试结束后又恢复不健康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仅无法真正提升身体素质,还有可能面临运动损伤的风险。

在国内部分高校,还开展了为提升大学生运动量而设置的“校园跑”打卡活动,但部分学生仍会采取应试策略。王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所在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跑40公里,完成打卡20次,每次2公里,且每天只能打卡1次。“校园跑”有配速和路线的要求,只有达到规定配速并沿着预设路线跑才算打卡成功。

王莹说,有个学期离“校园跑”打卡的截止时间只剩20天左右时,自己还有15次没有跑,所以最后那段时间每天都去跑。每学期临近截止时间时,都能感受到校园里跑步打卡的人数激增。“大家好像都是压在最后才完成,极少有人会去非常规律地完成跑步打卡。”

但即便如此,王莹依然认为“校园跑”打卡有其价值。王莹所在学校将“校园跑”完成情况与体育课成绩相挂钩,如果每学期没有完成40公里打卡,体育课就会挂科。王莹坦言,其实许多学生都不乐意参与“校园跑”活动,“很多人都是叫苦连天”,但这一方法确实能有效地督促大家运动起来。

大学时期是个体在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由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过渡阶段。从长远看,大学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会对中老年时期的健康状态产生什么影响?

宋逸表示,大学阶段出现的心肺功能下降、肌肉量减少和代谢异常等问题,会持续损害机体功能,增加未来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病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作息紊乱、运动缺乏等不良生活方式往往具有行为惯性,容易延续至中老年阶段。

侯筱认为,大学阶段是人体“峰值骨量”和“峰值肌力”形成的关键窗口,也是心肺耐力重塑的黄金期。大学时期身体素质下降会产生危害健康的“后效应”,那些在大学期间缺乏锻炼或保持不良生活方式的学生,未来可能面临较高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甚至过早死亡的风险。

避免高年级出现“运动断层”

多位受访专家提到,要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趋势,需要构建一个多维度、全生态的干预体系。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江苏省扬州市某高校一位辅导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校开展了运动科学、急救护理等主题的讲座,旨在增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

贾英男在复旦大学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选修课,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门课分为5个模块,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避险。他表示,该课以提升健康素养为导向进行设计,特别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如何给自己设置合适的食谱等。“我们这门课的考试形式不是卷子,而是给自己和家人设计一套健康管理的个性化方案,然后由老师来点评。”目前,这门课已开设4年多,每学期有20多名学生选课,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评价都很高。

连降20年!拯救“脆皮大学生”

(图/unsplash)

侯筱表示,按照教育部现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本科生在大一、大二至少要完成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也就是每周两次、每次45分钟左右。这一安排满足了“底线合规”,但距离《规划纲要》所倡导的“每天一小时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中提出的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的推荐量,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当前体育课的时长和强度很难满足大学生活动量的需求。

宋逸认为,课程改革是关键突破口,应突破传统体育课模式,构建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阶梯式体育课程体系,避免高年级出现“运动断层”。同时,创新教学内容,引入科学有趣的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通过组织各类运动社团、定期举办趣味赛事、设立运动奖励机制等方式,让体育锻炼从被动要求转变为自发需求。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于洪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努力程度是考核的重要指标。“十几年了,我每次在第一节课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我不会让任何一个体育基础差但努力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挂科,但如果一个学生是来混学分的,哪怕他是体育代表队的,我也会考虑让他挂科。”

于洪军特别提到“碎片化运动”的概念。对于那些没有整块时间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可以在学习间隙进行跳绳、俯卧撑等碎片化运动,防止久坐带来的腰部损伤。“碎片化运动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认为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健康干预方式。”

除了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外,宋逸认为还应从政策层面着手,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纳入高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覆盖全学程的健康档案追踪系统。同时在校园环境方面,打造“运动友好型”基础设施,包括增加开放式运动空间、设置智能健身设备、优化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等。

(文中刘婧、于婷、王莹、陈然均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热点 | 别做“脆皮”了!这份大学生健康管理指南请收下
...网络上引发关注和热议。微博截图近期网络上关于“脆皮大学生”的话题走红,这些人“脆皮”的原因千奇百怪。“上厕所蹲下后起不来,去医院医生检查说是骨折了。”“半夜吃西瓜吃出急性肠胃
2023-10-14 18:10:00
家社协同帮助大学生告别“脆皮”
...院)副院长新闻回放最近一段时间,“脆皮青年”“脆皮大学生”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新标签。有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上班族的
2024-01-16 09:21:00
大学生遭遇“脆皮”标签:要多元支撑,更要修炼“硬核”心态
...……大三男生小田的遭遇,让他在朋友圈“喜提”“脆皮大学生”的称号。这是一个近来爆火的网络梗。“脆皮”原是游戏术语,指代一些血量极低不堪一击的角色,和“大学生”相遇后,成为某些
2023-12-20 14:55:00
东湖评论:“脆皮大学生”们要自省
...如此类事件让人哭笑不得,由于主人公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于是词条“脆皮大学生”在网络迅速走红。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大学生应该是充满朝气、活力四溢的群体,然而近年来,我们却越
2023-10-14 19:03:00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脆皮大学生”,这不仅仅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缺失和对健康认知的忽视。通过解析该现象,有助
2023-12-14 11:51:00
...动一动就“伤筋动骨”,小毛小病不断……近日,“脆皮大学生”在各大社交平台成为备受热议的新词。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或呈现下降趋势,专家建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已是“迫
2023-10-19 01:49:00
“脆皮大学生”是一种健康警示信号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何勇海画/沈海涛最近,“脆皮大学生”走红网络。“侧躺玩手机确诊斜视”“吃刀削面,太好吃了激动大了,心律直接飙到二百”“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
2023-10-12 03:31:00
搜狐名医 | 赵洋:脆皮大学生养生要趁早
...中医医生、朱建华教授弟子赵洋医生的演讲主题是《脆皮大学生,养生要趁早》。“脆皮大学生”是今年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个新兴词汇。脆皮本来用于形容游戏中防御力差、容易受伤,即玩家视角
2023-12-28 17:01:00
别让“脆皮症” 蹉跎了青春
...脆皮症” 蹉跎了青春士 锋自“清澈又愚蠢”后,“脆皮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自嘲新标签。“上厕所喜提骨折、打喷嚏致腰椎间盘突出、憋笑致鼻动脉破裂、打耳钉成一只耳……”这些让人哭
2023-10-13 10:09:00
“脆皮大学生”为何成为话题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李梦馨最近,“脆皮大学生”这一词汇走红网络。“脆皮大学生”指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年纪轻轻却很容易生病、受伤,动辄小病小痛缠身,像“脆皮”一样脆弱。导致“脆皮”的
2023-10-31 09: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家住西安广运潭一小区的业主黄先生向华商报反映称,该小区去年分两期交房,交房时有《物业前期服务协议》和《增值服务协议》两份协议
2025-10-29 18:59:00
东南网10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秋意渐浓,书香致远。十一月,省图书馆闽图大学堂紧扣时代脉搏,推出一系列聚焦时政热点
2025-10-29 19:10:00
报名开启!“通江达海 千年水脉再起航”主题科普活动邀您共赴
大河网讯 千年水脉流淌不息,新时代航海故事待叙!备受期待的“科普中国说·河南篇”第四期——“通江达海 千年水脉再起航”主题科普活动
2025-10-29 18:09:00
远东YDC积极参与国际舞蹈赛事,促进国际赛事交流
2025年10月24 - 26日,由俄罗斯联邦体育运动部、全俄舞蹈运动、霹雳舞和杂技摇滚舞联合会主办的俄罗斯舞蹈运动公开赛在莫斯科季米里亚泽夫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2025-10-29 16:32:00
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丨巧手剪纸迎重阳,非遗传承敬老情
鲁网10月29日讯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10月26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陈家庄经合社
2025-10-29 15:10:00
贵州酱酒的“新酿”与“新卖”
临近重阳,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仁怀将迎来新一轮酱酒酿造的黄金周期。重阳下沙,这一赤水河畔传承千年的“天人共酿”智慧
2025-10-29 15:06:00
东南网10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罗小春 徐士媛 通讯员 梁熙)“在我的直播间,你可以圆儿时的梦想”“老年人要有健康的体魄
2025-10-29 14:10:00
农行德州禹城市支行暖心服务智障特群客户传递温情
鲁网10月29日讯(记者 吴美琳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张子豪 王河南)10月27日是个周一,上午10点左右,在农行德州市禹城市支行下辖南天支行
2025-10-29 13:56:00
世界卒中日丨预防中风从日常做起,快收下这份“护脑”宝典!
大河网讯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掌握快速识别方法,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2025-10-29 11:30:00
弘扬高尚师德,传递社会正能量——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何玉龙老师见义勇为事迹专题座谈会
雨幕中伸出的援手,是师者仁心的滚烫注脚;跨越数月的寻恩,是善意传递的温暖回响。10月23日下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问教楼902会议室里暖意融融
2025-10-29 11:52:00
中新经纬10月29日电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重阳节消费提示称,重阳节将至,为帮助广大老年消费者有效规避消费风险,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10-29 12:37:00
10月2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消费体验、深度访谈与合同梳理相结合的方式
2025-10-29 12:41: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类养生谣言与“保健品”虚假宣传乘虚而入,此时辨伪存真、遵循科学
2025-10-29 12:42:00
大河网讯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医保政策,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打造了“河南省医保中心直播间”,并推出“小保答粉丝问”系列短视频
2025-10-29 13:33:00
农行德州禹城市支行 “绿色通道”护航客户归程
鲁网10月29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李译程 王河南)10月27日下午3点半左右,晴朗天气里,农行德州市禹城市支行营业部大堂经理李译程正有条不紊地为客户办理着业务
2025-10-29 13:54:00